标签: 户籍制度
土改
城乡人口
茅于轼
张五常
农村
三农
农民
农民工
地区自治
目录: 专题目录集
时间: 2009-09-25 10:28:34
农村三农问题离不开民主,也离不开市场经济去特权化,也离不开“户籍制度”(不是反对)。三农问题取决于对下论题的正确理解:
1)《什么是民主?什么不是民主?》
2)《户籍制度合理性和必要性讨论专题》
3)《公民社会民主自治制度框架讨论集》
城乡二元根本上就是子虚乌有,真正存在而被刻意掩盖的是“官民二元”,这才是令农村贫困的原因,贫困的也不仅仅是农村。农村实际上承受着沉重的税收,而税收供给以国企为核心,和为国企而存在的“公务员群体”,两者构成了中国体制内的特权利益群体。该问题取决于对以下论题的理解:
1)《埋葬凯恩斯主义》,起到了现金税的作用,令到农民所有积蓄化为乌有;
2)《国企所有权改革讨论目录》,
3)《通钢反映的国企特权利益群体的顽固和国企改革的困难》,这是令农村贫困的最深厚根源,反而为“代表农民利益”的小农意识者故意忽略。
4)《体制内外社会矛盾根源讨论集》;官民二元的社会,被偷换为“城乡二元”,是一种很成功的利益错位宣传
所谓的城市化,农村土改,真是为了农民好吗?是为了还是觊觎农民的土地?
农民工是计划经济造成的,还是市场经济造成的,还是市场经济中维持特权造成的?农民全面农民工化,就是工业化?农民“工”化就富裕了吗?
农民工很苦!但是很苦不等于有贡献;对特权利益有贡献,不等于对社会利益有贡献;您能发现其中区别吗?
《“被制造的农民工”无限供应,不是城乡移民;农民工政策损害农民阶层利益》
《冲击城市居民利益为目的的农民工政策损害了中国的国民就业收入、就业和内需》
中国农村肯定必须有城市化,但是城市化是集中到几个大城市的城市化,还是因地制宜的城市化?是计划经济的“指定城市化”,还是针对城市对经济物流信息服务的城市化?城市化仅仅是计划经济“喜欢大城市”,还是“喜欢小城镇”,就可以由政策决定吗?毛泽东的政策规定亩产百万斤,饿死了多少人?中国政策什么时侯有用过?傻逼工业化是成绩吗?
《无人权的农村人口计划经济城镇化工业化同样会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在讨论工业化时,由特权最大化定律的边际,发现中国传统的,依靠寄生于农业上的集权经济模式,对城乡人口的最大化比例,存在着显而易见的联系。这一规律,当以无限制投入工业化而强化了对农村的负担时,也就存在令农村遭受大量人口的损失的现实可能性,并被多次国内外的毛灾事件所证实。
《百度版:最成功的毛主义国家古巴好死不如赖活着》,《被删除的新浪网址》
将户籍制度视为农村贫困的原因,如同将美国富裕视为中国贫困的原因,将富人富裕,视为穷人贫困的原因,————无论是中国传统仇富文化,还是马恩平均主义,确实是这样以为的。这就是中国总是停留在小农意识的封建社会的原因。在讨论户籍制度的时侯,单纯涉及农村本土利益的陈述是:
什么是农村?种田的地区是农村吗?种田是农村唯产业,是流通不畅的结果,还是原因?跳出传统的“种田的地区是农村”,使用市场经济程序和交易成本高、市场流通条件差来定义农村,可以令农村问题的理解简单易懂,政策将易于求解。
对农村和粮食安全问题最完整的文章系列是对应茅于轼先生的十八亿亩红线讨论集。其中与粮食相关的重要文章有:
《计划经济从来不是有效增加生产的手段》(被舆论管理层彻底删除)
无论是对社会现实和历史的分析,还是从现实得到的反馈,都将中国制度之源,指向一个人所共知,部分“农业出身”的人不感冒的词,“小农意识”。什么是小农意识?小农意识明显不是“自已无私的意识”,但是总是导致无私的制度,关键在那里?笔者认为,小农意识是中国社会的恶根,在于“我是是我的,其他人也是我的”,“让他人无私”,不懂得尊重他人的私,是小农意识的根源;也就是,极度自私,恰恰就是“无私”。
小农意识,根植于对价值的错误理解:“人类社会的价值是恒值,一个人赚了,另一个人就亏了”,其根源就是小农意识与马恩主义共同的价值认识“价值是人类无差别劳动”,隐含着深深的平均(他人)主义的思想,平均主义,不包括小农意识自已那一份,或者小农意识自已那一份,本来就不多,不怕平均。不能尊重他人之私,当然也不能尊重反映双方“私的平衡”的契约,即法律;中国之人治而无法治,是不是历史中进化出来,就是专门对付那些不尊重他人之私的“小农意识”的?
《有什么样的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国家》
前一篇:为什么说民粹就是极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