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
粮食储备
红线
茅于轼
耕地
农业
价格
管制
自由经济
政府万能
军事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09-01-08 20:18:15
前文我们分别论述了独立的观点:
1)中国粮食供应确实充裕,并处于低价格水平;
2)农业人口城市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中国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关键;
3)国家一贯“补贴生产者,拒绝补贴消费者”的错误的、因意识形态坚持而为恶不断的政策;
4)封建传统中对政府作为价值消耗者,却给与万能生产者的期待
最关键的社会因素,“农业人口城镇化”,具有强大的、不可阻挡的原动力。反对这个趋势的主张,与坚持奴役、殖民化中国,没有任何区别。汉奸另有其人,但绝不是茅于轼。要知道,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只不过是经济的延伸。因此,“因为茅于轼反对经济适用房,好象支持了高房价”,“茅于轼主张教育产业化,按供需自愿原则自由收费”,就反对茅于轼针对农民人口城市化的主张,而坐视政府管制审批的巨大危害,是极为短视的,也是无效的。
事实上,如果笔者前文正确,那么,政府一些部门是利用了“中国必然城镇化”的大趋势,垄断着其中关键的土地审批权,供“18亿亩红线”,子虚乌有的“粮食安全”,从中牟利。“借用大趋势”,如果不理解的话,想想水力发电的原理!茅于轼攻击的“18亿红线”,所攻击的,就是这样一种“借趋势牟利”的垄断性政治权力。蠢人们居然听从卫道的鼓动,群起而攻之,真是可悲可叹!这是一个深远而复杂,的确牵涉到许多特权者既得利益、惯性的恶性制度的话题。茅于轼先生捅了马蜂窝,挨点骂,算是小菜一盘。
另一方面,前文对相关要素的分析,并结合博友的高明点评,也许读者清楚的认识到,"耕地保护制地",“十八亿红线”,保护的不是中国的粮食安全,而是保护中国的农奴制度,保护着同样危害着中国城市居民的户籍制度,保护着中国的政策特权,奴役整个中国社会的特权。粮食安全的政治口号下,脱离粮食储备谈耕地,整个社会成为特权套利的人质!十八亿耕地红线,非但不是保证着中国的粮食安全,事实上,它在日复一日地削弱中国粮食再生产的能力!
大部分反对茅于轼的人,愚蠢到不知道“生产产品必须销售才有价值”,“生产=销售”的最基本原理。他们以为,农民留着土地,投入生产成本,总是“有价值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有一位姓熊的朋友的贴子很清楚地指出:“中国粮食的关键问题,不在于保留多少土地作为耕地,而是,有多少耕地用于农业生产”。瞧,只要不是“政府万能综合症”患者,中国的聪明人,有的是!
政府万能论痴迷者,无条件反对市场的调节作用,他们拒不承认,“价格管制,本质上是进一步消灭最紧缺的生产力”。就象前一段时间猪肉涨价,发改委强令猪肉不得涨价,蠢人没良的人,一起纷纷喝彩。本质上,却是令已经亏本养猪的生产者,退出生产行列。用卢麒元的话来说:“原来发改委,是杀猪的!”。
根本意义上,不是“十八亿红线”保护了中国的粮食安全,而是,中国政府反复投入水利、仓储、化肥、运输,提高了粮食的流通效率,从而,提高了中国今天粮食的安全程度。相反,中国政府反复逃脱最根本的社会保障责任,导致了一连串与粮食安全无关的社会后果,包括,高房价。其逻辑过程如下:
1)政府逃脱对城市贫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责任;
2)为了避免危险的城市动乱,对粮食物价进行管制,导致粮食低价格;
3)低粮食价格令农民,及农业从业者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大量土地抛荒;
4)为强迫农民在无利的状况下维持粮食生产,不得不通过“十八亿红线”,将农民固定在农村,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农奴;
一些政府万能论痴迷者,反复神秘化咱们小民永远不用理彩的所谓“国家安全”,骨子里,是政府特权垄断经济、剥削社会的权力的安全。退一万步来说,如果说另一些人关切的是“粮食安全”,如果真的那么害怕,增加粮食储备比例就行了。粮食储备,本来就是应付粮食价格波动的真正武器。而不是,依靠土地管制,用土地“储备”,代替粮食储备。这里,已经不谈解除红线,事实上是会增加耕地了。就算退一万步,“国家粮食安全”,也是粮食储备的问题,不是耕地数量的问题。所谓“耕地数量和粮食产量必然相关”,和“军队战斗力和军队人数必然相关”,是形而上学的废话,永远正确,也永远是废话!
事实上,许多人对茅于轼先生的反对,甚至谩骂,是混淆了粮食储备,和耕地储备两者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粮食储备是因应短期为主的,一般是一个生产周期内的价格波动,和粮食暂时性短缺。耕地储备,则是因应超出一个价格周期以上的供需变化。两者互相不能代替。举个例子说,粮食储备可以赈灾,避免饥荒,而耕地储备就不行。如果出现特大的气侯性灾荒,或者地震,象战国时赵国连续两年大地震,这时,赵国需要的是秦国敖仓式的粮食储备,而不是保留阡陌的“耕地储备”。为了“粮食安全”而要保护十八亿红线,是典型的思维混乱,逻辑不清。如果十八亿亩红线需要保留,不可能是因为粮食安全问题,而是,贸易安全的因素。贸易,一直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只存在亏本性因素。结果还是说明,茅于轼先生是对的。
我们还是回到能源和粮食的关系上,让读者明白,对于中国来说,粮食安全,确实不是一个问题。能源,才是真正的问题。能源,就是粮食!从供应角度看,粮食安全最根本的相关因素是能源的安全,而不是耕地!
<未完待续>
"能源即粮食"系列文章还可以参与以下话题:
《所谓的自力更生大错特错》,
《中国粮食储备怪现象》,
《国家粮食及国际道义责任》,
《农民人口城市化和户籍制度》;
《价值守恒定律之“有效补贴”》
《计划经济从来不是有效增加生产的手段》(被舆论管理层彻底删除)
完整观点,还可参考 《两种保障救危机》;
《生物能源意味深长》,
《第四次工业革命》,
《反对茅于轼的人错得更多》,
《自力更生大错特错》,
《中国粮食很安全》,
《中国粮食储备怪现象》,
《印度国家安全》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