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
两种
粮食
份额
凯恩斯
外汇
战略
储备
石油
能源
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目录: 投资投机经济危机
时间: 2008-11-21 13:10:03
注明:此文是思考“什么是价值,什么是发展”的早期文章,也是对次贷危机发生中的针对美元过度屯积而发表。论题上接近于《新李嘉图主义——马歇尔经济学》,也与中国长期危机观念的过度储备相去不远。但最新观点已经完全融合到《交换创造价值》之中。从另一方面流通储备角度上看,这与中国如粮食储备过度也不相同,实际上是从人均拥有消费财富的视角谈中国经济发展的问题,与交换创造价值相去不远。
原文:
近日,一直在思考着一个已经困扰了本人许多十年的问题,“什么是中国真正的发展”。从古今对照,到直面全球经济危机,中国的短期救急,长期努力方向,无一不是贯彻着对“什么是中国真正的发展”的问题的思考、困扰、解答。这句话换一种方式说,就是“什么是中国的根本利益”。
正值石油价格再创新低之际,我把初步的看法端出来,如果大家觉得对的,希望广为宣扬,算是为中国转危为安,尽一分力。
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标准,是归结为一句话:“最大限度地提高中国社会人均占用世界比例的粮食份额,能源份额”。这条标准,适用于古代,适用于今天,估计也适用于将来。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东亚,适用于俄国,适用于美国,欧洲。今天美国所谓的霸权,其实就是用军事经济手段,确保以国际契约的方式,尽最大的可能确保美国未来占用的粮食、能源的份额。环保是对份额占有的成本,因此,环保良好本身,意味着象美国这样国家所拥有粮食、能源份额,是“纯的收益”。而中国,还有“待摊”的环保成本。
在古代,没有能源的概念,发展的根本,就是人均粮食的占有量、可预计的占有量,即,稳定的产量。
中国出口导向政策的失败,就在于是用高额的粮食和能源成本,只能换来预期少得多的粮食、能源份额,直接导致在国际分摊比例的下降,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暴涨。廉价出口的政策,本质上是廉价转让中国在世界上,在世界未来经济体系里所占用的粮食、能源的份额。
那么,应对这场危机的手段,也显得简单而明了:中国的前途,对危机的克服,关键,在于建立两个保障,也就是对国民的保障,和对国家能源和粮食的保障。
国民的保障,就是我们一直以来强调的《只有国民福利才能救中国》。
对国家能源和粮食的保障,今天要做的,就不是用美元储备买美国的金融资产,而是要趁着石油、粮食、矿石价格的下跌,大量购置现货、期货合约,海外土地的生产权,采矿权……。不见得需要全部运回中国,象铁矿石,堆在澳洲矿产场,也不是不能选择的办法。购置国家战略储备的目的,不是为了短线涨跌的价格,而是要逢低吸纳,建纳将可能长时间的国家经济保障。这比花几万亿,继续为出口导向服务,仅仅是短线让政府食利者有奖金,让少数垄断国企减少下岗,要实在得多,重要得多,对经济的保障作用也大得多。
我认为至少有一半的外汇储备,应转为实物或实物期货合约的储备。不要再迷信凯恩斯主义的刺激“经济增长”了。如果笔者不幸是对的,那么,凯恩斯式的GDP“增长”,就是真正的经济倒退。
一些朋友说“可以买美国公司控股美国”,他们忘记了,美国有重大国际购并需批准的法律限制。中国,只能是买些垃圾股,那是不受限制的。或者,借钱给美国大公司用,买点优先股,也是可以的。结果,就是黑石这类的“重大投资”了。在美国的地盘想收购,那是天真的脑袋想歪了,中国根本不可能取胜。但是,对重大的战略物资储备建立,是中国的主动权。何况,中国确实应该重点考虑战略储备了。
《寻租腐败定律》
《交换决定价值》
后一篇:中国150 年来失败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