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经济
粮食价格
怪现象
茅于轼
生物能源
能源
石油
储备
国家安全
财经
目录: 自由自治市场经济去特权化
时间: 2009-01-04 11:19:41
如果不是为了支持茅于轼先生,《能源就是粮食》,会象它的“粮食就是能源”一样,草草聊到,就转到另一个话题。现在,看来把它裁剪,也成了一个不小的系列话题了。
笔者近来渐渐意识到,能源就是粮食,粮食就是能源。但是在经济学上如何把两者以量化的关系联系起来,建立一个可以对经济核心因素的预测辅助模型,就是笔者为之思考的过程。第三篇文章的主题,早就定好了,只不过让印度这些话题引开了,没有说出来,它是“土地(粮食)就是能源”的逆定理,“能源就是粮食”。听上去象科幻,但是事实确实如此。而部分观点,有心的读者也从以往博文中可以零散看出,“目前的技术手段和能源供应,可以满足200亿人口在地球上的粮食需求”。这些观点,与茅于轼先生“中国不需要保护耕地”,“中国应该由市场解决粮食问题”,“中国不应设18亿亩红线”系列论文,以及扫盲性质的解释文章对照,就会发现是天作之合。它恰恰回答了一些攻击茅于轼先生的人的疑问:“中国粮食保障交给市场,万一供应不足怎么办?”,也否定了,“耕地一旦用作城镇化,就不能重新从事农业”。结合笔者一向认为的,对应“市场物价波动应采用国家储备战略”;不难得出结论,笔者对茅于轼“粮食安全”,“耕地不用保护”的结论,把握性,甚至比茅于轼的团队中的专家,还要大!具体内容参考《两种保障救危机》;《生物能源意味深长》,《第四次工业革命》。
另一方面,茅于轼先生的贡献,在于一下子理清了笔者对粮食认识中的模糊点:粮食价格的合理定位,以及,为什么近年来粮食价格如此便宜?原来,是因为世界各国,都对粮食进行了大规模的补贴!因此,笔者称之为“天作之合”。
《生物能源意味深长》,《第四次工业革命》,是笔者自省后,纠正了一年前对生物能源的不正确认识。当时,由于对土地和粮食问题缺乏了解,笔者象许多谩骂茅于轼先生的人一样,视"7%的耕地安全"不可侵犯,称生物能源是胡闹。近几个月来,对商品市场,能源和粮食关系的再次深入探讨,明确地在粮食和能源间,找到了定量的转换关系。令笔者改变了看法,即使是在《印度国家安全》一文中,也已经提出了应该利用世界对粮食价格的补贴现实,发展生物能源,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适用于印度的经济药方,一定适用于市场经济关系下的中国。
有心人,甚至可以从茅于轼先生的话中,得到了对先前社会上一些怪现象的合理解释。象,袁隆平先生曾经指出,我国储备粮很多仓位是空的,假的。而国储办则声称,“那是出口陈粮,为新粮腾空仓位”;另一方面,不止一处记者揭露,国储办实际上很多地方根本没有粮食入仓,而是直接偷偷出口,换成自已小单位的福利去了。实际上成了造福小部门的特别税收。那么,用茅于轼的粮食价格和安全理论一套,就知道,真实情况,确实就是粮食太贱了,恰巧前一段时间对应美国搞生物燃料的方案,粮食价格有一个窜高,国储办就直接在期货市场上卖空,然后用实仓去填补,赚一笔横财。有心人可以再去调查一下,国储机关,今年估计算不上是“经济危机”。至于城乡粮食浪费,饮食行业每天倒掉的粮食,够非洲穷国吃上三五年,早就是众所周知。一切迹象都指证,茅于轼先生的粮食调查,是真实可靠的。
基辛格传说中的只言片语,就请不要拿出来讨论了。我们现在是进行科学的讨论,不是争论意识形态的经院哲学。说到《谁养得起中国》的作者,人家担心的不是中国买不起世界粮食,而是担心非洲穷国没有中国的外汇能力,粮食一贵,这些国家就闹饥荒,引起人道主义灾难。骂茅于轼的人,显然没有看过这本书。至于说今年“中国买什么什么贵”,那是因为中国的出口导向导致的世界贸易失衡。该话题在《在中国手中的外汇不是钱》,《金融规律注定中国“抄次贷底”将全军覆没》,《为美元服务令中国惨亏4万亿》有详细阐述。这些都是去年和前年的文章,发表的时间,足以令张宏良这些极左,向普通工商者栽赃的谎言,无所遁形。
(未完待续)
本系列文章还可以参与以下话题:
《所谓的自力更生大错特错》,
《中国粮食储备怪现象》,
《意识形态清疑》,
《农民人口城市化和户籍制度》;
《价值守恒定律之“有效补贴”》
《计划经济从来不是有效增加生产的手段》(被舆论管理层彻底删除)
完整观点,还可参考 《两种保障救危机》;
《生物能源意味深长》,
《第四次工业革命》,
《反对茅于轼的人错得更多》,
《自力更生大错特错》,
《中国粮食很安全》,
《中国粮食储备怪现象》,
《印度国家安全》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