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法律
政治
户籍制度
社区自治
孙志刚
深圳
户口
特权
城市管理
垄断
体制
目录: 自由民主宪政通往奴役之路
时间: 2009-09-02 12:08:26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542.entry
城市从那里来?就是从一群愿意住在一起,并且愿意一起发展,订立了城市管理共同守则的人一起,建立起来的。是否接受外来者,是否愿意发展成大城市,是城市里的人的选择。取消了城市自已的管理权,也就取消了城市的自已的发展选择权,是生与死的问题,还谈何发展?“城市要开放才能发展”,这是一句不需要证明,也不需要否定,根本没有意义的口号。问题在于什么是选择权是谁决定?外人,还是居民?发展,什么是发展?是让外人满意,还是让居民满意?还是让统治者满意?
所谓“完全开放深圳,深圳会变成三千万人”,本身就是一个荒唐得可笑的假设。首先,本身不能证明;其次,也不能证明三千万人的深圳,是不是就比今天三百万人的深圳要好!?这些朋友一定不知道什么叫腐败,什么叫寻租!深圳、上海、北京这三个城市,是国内政策倾斜最强烈的城市。我们解释过,政策倾斜,通常有两个意义,第一是松绑,就是废除一些不合理的禁令;第二就是垄断特权。
在80年代,废除公有制毛主义的种种禁令,本身就是生产力的解放,谈不上什么腐败。但是到了90年代已经没有多少禁令可废除了,所谓的政策,几乎清一色就是倾斜性的垄断特权。象上海优先上市圈钱,结果是垃圾如大小飞都圈了几十亿。北京完全就是全国人民饲养的几百万贵族的生活区。深圳是全中国的金融支持的经香港对美出口基地……,这些损害了其他地区的垄断政策倾斜,就形成了经济学上的“公共租值”。这是这几个地方的生活水平显得特别高的原因。
为什么这时侯需要借用户籍制度限制全国人口向这些地区移居呢?注意,是“借助”,而不是“因为”;原因就在于,《特权供应是有限的》。如果不加以限制,全中国人的的确就会集中到这几个地方,一来是减少供应特权的被剥削地区的经济水平;二来是“寻租吸腐”。在毛主义时代,全中国的人民都被限制自由,这种政策倾斜形成的“大发展”,不会形成苍蝇附牛屎式的“三千万人拥到深圳”的大发展。改革开放后,组织管理已经控制不住自由人口了,当然就会依靠户籍制度,并且进一步形成上亿人的侯鸟群了。
试问,这是因为户籍制度阻碍了“苍蝇附牛屎的人力资源流动”,还是因为对整个中国社会,特别是对广大农村社会的《特权侵蚀》造成的利益冲动呢?经济学上,称之为“租值耗散”。我们可以发现,深圳作为第一个特权发展是很快的;上海浦东就不行了,需要大量的金融支持,似乎只是建了许多没有人住的高楼;海南成了特区,雷雨靠倒卖汽车筹集财政资金,差点就玩完了;至于汕头珠海什么的,“咦”,他们是特区吗??(笑笑)。为什么呢?再想想为什么印度的经济特区特不起来,而朝鲜搞特区,一定会让张五常觉得“特”得兴奋?(再笑笑)
所谓深圳人艰苦奋斗建设了大深圳,是一个神话;所谓上海人精明强干建好了新上海,也是一个神话!所谓北京人大干快上,搞好了北京,更是一个笑话;……!这里不谈上海在前一个三十年里,作为中国奶牛作出的贡献。准确地说,是央权政策让这三个地方发达了,然后让一些幸运儿住在这三个发达了的地方!中国其他大城市,或作为重工业城市,或作为省会,多多少少的“快速城市化”,都沾了政策倾斜的光。所以所谓的“反对户籍制度”,其实是寻租的利益冲动,“利益均沾”而已。打的算盘都是怎么样多占点,从乡亲身上吸食的鲜血,自已多分点,五毛义工又谈何正义呢?
《特权供应是有限的》,就需要有一道道防火墙,防止租值耗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外人,也包括了城市居民本身。户籍制度只不过是最外围的一堵防火墙。所争的利益既虚而又少,更象是一种“希望”,另一种《专治央权的泄压阀》。但是只要还有《五毛义工》响应,就说明这种泄压阀还没有老化!随着《剥离户籍制度背后福利内容》,户籍制度成了一个空壳!为五毛义工奔赴城市成为新一代毛灾牺牲品,扫清了道路。五毛义工出卖农民利益损人不利已,无非是带同城市平民同归于尽,一起在央权专治的黑地狱里走向尽头,————可不是黎明的曙光!
“剥离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内容”,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并且,是一个丧尽天良的伪命题!因为,户籍制度背后的福利内容,是合理的,必须的;应该剥离的,是户籍制度背后的央权倾斜的政策利益输送!而这种输送,是顺着特权体制等级渠道,逐级分发的,到了平民手中,等于零是幸运,变成负值,才是常态!
《反对户籍制度背后争的是政策倾斜的利益输送》
后一篇:还有二次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