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计划经济
gdp
户籍制度
谢国忠
城市化
城镇化
房地产
土改
产权
计划生育
财经
目录: 自由民主宪政通往奴役之路
时间: 2009-10-13 10:34:56
计划经济的城市化,计划生育和市场经济
城市化合式的方式判定的标准,也就是城市化结果好坏预见性判断的标准:人权和市场化。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市场经济去特权化;所依据的,就是人权利益不可侵犯的构成民权私有制基础的普世价值观。缺乏了人权的城市化的唯一的好处,就是万一再次发生三年毛灾的威胁,由于城市现存的物流成本比较低,向城市居民提供的配给救命效率相对比较高。如果“便于救济”是唯一的目的,也就等于将城乡人口看作是负担。最终,是否就是所谓“出发点是好”的波尔布特式的“养不起”的大屠杀也?看看计划经济式的计划苍生的计划生育,笔者真的仅仅是“激进的”吗?
通过掩盖城市贫困居民实际生活水平,向农村居民兜售“卖了一亩三分地变成城里人”的民粹,其努力代表农民利益的真实用意,恐怕是:牺牲城市贫民利益的同时,欺骗农民交出一亩三分地的“使用权”,赶进城市与城市贫民一起,成为没有社会保障的廉价劳动力供应。这就是一些御用学者之充分发挥中国“低人权优势”,即把中国人民奴役起来,令特权利益最大化的政治经济学说。一些过分自私的“城乡移民精英中的极端”,盲目反对户籍制度的真实利益立场,令人怀疑!
城乡的区别,无非是物流和市场交易成本的差别,而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市场是经济学的万能标尺。这样,中国城市化只不过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而不应该是任何计划经济的结果。因此,城市化的前提就是市场经济去特权化,消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所有社会阻尼;然后让市场选持城市化为目标取效益最大化的路径,让市场决定中国的城市化方式,到底是谢国忠随口雌黄的“几十个几千万人的大城市方便GDP泡沫”,还是欧美社会“一系列的小城镇”。
在一个唯心教条主义信仰几乎俘获了整个民族的特权社会里,象笔者这样一切以科学实证为准绳,不主动加入任何个人倾向和任何道德性因素的观点,永远都会因为实事求事。如果这些人,找些似是而非的“大经济就是规模经济,规模经济就是大经济”的文盲理由,无知之余却把自已装扮成预识未来的天使,用特权者的姿态强化计划经济;跟笔者摆弄中国式诡辩,那么,请这些可怜的国产经济学专业培养的政治经济学家,西方经济学常识盲,自动滚开吧。
谢国忠先生是否表达错误,还是受了计划经济的感染,抛出了“几十个几千万人的大城市拉动GDP”论,笔者不想去争论从个人喜爱角度出发的“喜欢大城市还是喜欢小城市”,只是想问,支持谢国忠先生的那些显然是学过国产政治经济学的人,最好是谢先生本人,能否指出,这个建议之中,有那点不是计划经济的内容?有那点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去特权化?在一个需要“去特权化纯洁市场经济”的时侯,抛出强化特权的计划经济拉动GDP的任何主张,能有多少科学的内容?麻烦除了掉理论书包以外,多少拿一点切实的证据来。而不是什么“欧美在工业化初期也把农民赶进农村”的断言式的谎言。
笔者估计,这些文盲大概是以为欧美也是中国一样的计划经济,把马克思的“羊吃人圈地”的故事搬过来了。谢国忠先生是比较正宗的非马列洗脑经济学家,相信不会在欧美经济学常识性上,把掉链当成掉书包。而谢先生的fans在攻击笔者时,用的却是马恩条文,殊为有趣。仍请谢先生自已,也请关心这个问题的中国公众,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评估一下,在城市化的方式上,是笔者有错呢?还是计划经济傻逼工业化式的城市化,多少还有一些正确的内容呢?
有朋友问,为什么中国会倾向于大城市,而海外除苏联类型外,都倾向于自然发展,而最终倾向于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呢?答案是终点又回到了起点:计划经济!中国的搞经济的蠢才和计划收税经济的天才一样多。不妨想想看,特权税收与民权能够干预的“民主税收”是有区别的。从特权税收的角度出发,通过向大城市倾斜的政策,将整个中国社会的利益集中到大城市,是否一方面为特权利益阶层提供一个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又便于在小范围内强化税收?如同农村浅滩取水灌溉,是不是先挖一个蓄水坑,然后在坑中再安装抽水机?THATIS IT!
此时,再请那些被仇富挑拨发了疯反户籍制度的牛二,仔细想想,造成中国城乡差距的,到底是特权计划经济;中国的根本矛盾到底是特权体制内外的矛盾,还是所谓万恶的户籍制度?反省反省,中国不公平的制度,是否因为一些受害者极力维护,还是一些民粹特权卫士冒充受害者,代表了农民的利益而卫道特权最大化?
《无人权的农村人口计划经济城镇化工业化同样会造成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
《农村也是等级社会》
《张五常教授极端无知的错误:农村县政府上市殖民剥削中国农民》
后一篇:城市平民利益一直经受着联合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