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9 lines (39 loc) · 10.8 KB

中国不缺信仰,中国缺乏名词解释.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9 lines (39 loc) · 10.8 KB

中国不缺信仰,中国缺乏名词解释

标签: 宗教 信仰 道学家 名词解释 萧瀚 法学 科学 定义 概念 契约 自由 权力 权利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0-05-04 20:49:08

中国不缺信仰,中国缺乏名词解释

**什么是法学?**法学并不是普及法律常识的学科

“反映对方利益的契约主体的反对党”和“君权争夺的道德争鸣的对抗党”

法学家和道学家的区别

中国几乎没有法学家,道学家塞道

民主的识别标准就是是否关注名词解释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182.entry

**

与人讨论或合作的交流之中,如果不是蠢到象一些马恩毛左卫道,根本没有意识到“讨论是双边的”,是不会硬塞进单方的定义,偷换对方体系既定的含义,然后推销其真理而洋洋自得的。所谓理性主义,其实就是“单边的契约”,由自命比他人理性者企图垄断“实证解释”的行为。这种对他人很不友好的缺德行为,广泛见于所有宗教、哲学绝对化的信仰人群之中。

契约的意义,就是降低合作双方对彼此合作上沟通上的不确定成本。如果将“定义”,或者一些文学士所称的“名词解释”,看作是人与人交往中的“契约”,则进一步揭示,无论是宗教、信仰、还是哲学,特点都是回避对“定义”的双边遵守,而把定义的“再解释”以偷换概念的形式,以道德教义的名义,掌握在少数天才先知的手中。这种“统治”的方式,而不是管理公共事务,更不是服务社会,是“统管而狠狠地治之”;这种方式类似于封建奴隶主宗教时代的祭师,以神(今天是马恩毛教义)的名义,声明“狠狠的治anyone”的天赋权力。在中国特色的名词解释中,“专属于君或国的称权力”,仅属于人或民的称“权利”

道德治国,看上去是用道德手段巩固了解释道德的强势者的权力;可以理解为权力者对与公众约法的不信任,可能是因为没有可信任的公众实体,而产生了执政合法性的危机。与公众的约法,没有可供信任的契约对方“反对党”的存在,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执政合法性危机感,又将任何“反映公众主体利益”的反对党,视为反映君权争夺的道德争鸣的对抗党,而一律禁止。这样以契约方式的依法治国就行不通了,只能依靠道德治国的讲政治。

讲政治的道德治国,实际上则令整个社会甚至是从语言的基础上,摧毁了契约存在的基础。从此,这些文明古国,清一色成了“含糊美”的文化大国,中国这边的文化,称之为“中庸道学”。研究这门封建社会的高深学问的,一般称为“道学家”。这就是道德治国的集权的社会缺乏竞争力的最根本的原因。原因就在于,一个社会的契约赖以生存的基础,定义的能力,被绝对的道德观,任意偷换,或者说,任意违约了。

讲政治的道德治国,在社会基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生活上的不确定成本,任何创造性的思维、语言、行动,都意味着额外的风险,“标新立异”,成了一个道德上高度贬义的用词。最典型的就是中国这类人治社会,“未经法律许可的就是犯罪,而法律的许可,取决于官僚一时三变的讲政治”。“讲政治代替法律”,明显的就是不缺信仰,信仰就是“讲政治”!真正缺乏的,是名词解释!。实际上,缺乏的说的就是“法学”,或者说法学意义上“缺乏法治”的意思

法学,并不是普及法律常识的学科,粗略地定义是“研究法律本身”的科学。精确点,则是“研究制定法律的理由(法理,不等义于民主)的学科”。中国也有很多“法学家”,目前几乎是御用的,是证明老百姓“天赋没有权力”的忽悠法子,虽然不是民主的法,但只要主子的烧火棒可以用,至少也是“商鞅变法,变着法子治人”的那个“法”。法学更精确的,也更容易理解的定义是,“研究精确定义社会对象的学科”,简单说,法学就是研究名词解释的方法的科学

如果是从经济学上去定义法学,则是“研究社会公共契约成本最小化,而达成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科学”,瞧!又是成本效益!一些宗教分子声称中国“缺乏信仰”,非也非也,中国缺乏的是法治,而真正缺乏的,是“名词解释”!而中国的御用法学家,似乎不懂名词解释,而最擅长于“讲政治”的临时解释,是“讲政治”的同声翻译。显然,此法学非彼法学,此法学家非彼法学家,实道学家也

笔者友好连接中的萧瀚先生,是令笔者尊重的学者,基督教徒。但是萧瀚先生的文章,几乎都是“哲学正义”论证的法律应该正义法,对不起,这是道学!或者是古典(罗马)的法学。虽不是御用的道学家,也只是“我们一伙的道学家”(笔者不信神)。其实笔者尊重的茅于轼先生,大部分时侯也只不过是“我们一伙的道学家”。萧瀚先生的道学,也称为法学,细细区分,应属“法律史学”或“法律条目分类学”。所以闹不好,笔者是中国第一个符合定义的法学“家”!

马恩毛孔儒基督教道佛都缺乏“名词解释”的能力,是中国社会思想混乱,而不得不依靠讲政治的道德治国的原因。道德治国既是一种低估了统治风险的短视,也是对现实条件的短期适应,两种情况共同存在。区分两种方式,即使是从对针个人,都是轻而易举:是否重视名词解释?民主的目的是契约,就离不开精确的名词解释。闹革命要动刀动枪,讲民主还要讨价还价,但是,名词解释的严谨,却是人人可为的;不偷换名词解释的概念,是民主的最起码素质。您做到了吗?

认识历史的方法论和世界观是individualism的内容;唯物者不允许对历史的认识依赖于(dependon)任何宗教或者哲学;个案不具备历史实证意义

地理气侯条件影响文明历史进程的设想

历史的细考权威没有“更权威”的发言权

主流官方历史专著几乎都是二手文学扯谈;进化论和经济学令历史分析成为科学

历史可以是科学;主流历史是伪科学;“秘闻秘籍决定论”唯心历史和现实观体现的“国民文化”

伟人大人物秘闻秘籍决定论就是{神秘主义+理性主义};社会进化论是科学认识历史的前提方法论

[人性定理]“人性决定利益;利益决定经济;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军事”》

大历史观看似“人的”履历;道德看史春秋笔熆是自证循环

大维度历史观允许在细节上“自圆其说”,同时令主流历史学家不再构成“实证历史”》

大历史观研究历史的七个步骤

大历史观的历史是枯燥的技术分析;大历史观的现实分析文章可以短小而少政治风险

大历史观——让历史告诉未来!大历史观让我们拥有了借古知今的正常能力

未来可以预知,不等于未来可以“精确”预知

波普尔法则是不确定性定律的同义表述

精确的概念就是科学的开始;“概念偷换”是违反了(科学实证三要素-波普尔法则);定义是交流中的“契约”;理性主义就是单边的企图

《中国缺乏名词解释;法学是名词解释的科学;法学家和道学家的区别;民主基本素质是名词解释》

前一篇:科学开始于精确概念定义

后一篇:世界上第一次保护野生动物的国际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