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5 lines (42 loc) · 7.52 KB

科学认知是唯心信仰和唯物主义共存条件.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5 lines (42 loc) · 7.52 KB

科学认知是唯心信仰和唯物主义共存条件

标签: 宗教 信仰 人权 价值观 哥德尔 科学 科学的发展观 唯心主义 唯物 哲学 文化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09-06-19 10:52:56

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1-21.html唯心信仰和唯物主义可以共存吗?笔者认为是可以的。但要满足两个条件:

1)任何唯心信仰要尊重科学对已知世界的实证认识,而不能用任何理由,“唯心哲学指导物质世界”。否则,“指导科学探索”必定演变成“指定不允许争议的利益划分”,这将引起《道德治国的内战》,还谈何共存?

2)作为第1点的推论,科学求实于社会利益分歧,就需要所有信仰都认同人权断言普世的价值观,“人权单位,及其拥有的财产拥有,自主交换的自由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多元信仰的社会,就是这样和睦共处。而一旦唯心信仰者攻击唯物者的科学世界观,甚至剥夺唯物者的最基本的人权,那么,我唯物者除了自卫反击,还有其他选择吗?我们的反击,难道仅仅是为了我们自已?难道不也是为了你的信仰自由?

笔者从来不担心与中国穆斯林教友和平共处,共同维系人权普世的价值观,各自表述的和谐前景。除了极少数不明西教宽宏普惠的价值真谛的原教旨主义主“基督徒”处处与科学为敌以外,西方多元信仰社会的成功,也令笔者相信,基督信仰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的和平一元。

佛教一直与中国社会和平相处,以信仰内敛著称。没有谁会为佛教徒而感到紧张。佛教以“出家”

的形式,提供了“无私信仰”与有私社会之间的共处方式。佛教没有明确宣明对人权普世价值观的支持,似有遗憾。但是至少,佛教也没有任何反对普世价值观的表现。

道教是另一种一直与中国等级社会和平共处。但是是否能在人权普惠的社会中,共同遵循人权普世的价值观?笔者以前很有信心,但近来对信心有所支援动摇。原因在于他们与儒教千丝万缕,同时,而儒教又与无私的专治利益千丝万缕。道教本身并非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信仰,更多的是一种自信能超越科学的哲学,根据《哥德尔悖论定理》我们知道这是不可能的。

问题就在于,没有人用道德信仰哲学证实人权利益的普世价值观,相反,强调道哲学超越科学指导社会的论调甚嚣尘上,实际上是危害社会公平,优先分配社会利益。这就令人高度怀疑,这些自称是道学大师的家伙,所持的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道教,还是,道信仰根本上就是持有《民主就是科学的发展观》的,根植于人权利益普世价值观的民主宪政中国的敌人?

笔者本人的世界观,除科学唯物主义的三要素认识论以外,受道信仰的影响最大。道信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宝库。但是,同样不能排除,有别有用心的人,用超科学的道信仰文化为名,侵害人权利益的普世的价值观,————这样已经超越了信仰自由的允许范围了!因此,即使从维护传统文化的定库,————道家哲学的角度出发,所有热爱中国文化的爱国人士,都应该与滥用道哲学侵害人权利益普世价值观的邪恶作斗争!

就算笔者的道哲学的认识是肤浅的,那就请高深的道哲学国学大师们,用你们的学识辩证人权利益的普世价值观不可侵犯!否则,无论彼的神秘是多么皇钦高贵,彼都是中华民族历史进步的敌人,反对人权普世价值观的极左!参考《人权利益普世价值观是鉴别左右派的金标准》。

真理源自观察、思考、实践;而不是对权威的追随

经济很简单,政治很简单,科学很简单,真理很简单

形意思维:科学类思维和哲学类思维的根本区别

科学,民主和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的客观性不是为了讨我们自已欢心

真理的科学标准

真理的科学标准例说

数学工具与科学实证性的关系

《为什么哲学信仰不能涵盖科学

构成科学完备性的基础断言就是三要素

哥德尔悖论定理,科学驱散唯心信仰干扰的强大盟友

对待科学的客观态度是鉴别邪教的金标准

科学不是理论!科学三要素包含波普尔证伪原则

科学不是信仰!科学就是求实!科学是实证集

人权是任何信仰须共同表述的价值观

西教信仰人士不应以传教为目的参与中国政治生活

人权利益不可侵犯的价值观是自由信仰的前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普世的价值观

《科学的发展观是唯心信仰和唯物主义共存条件》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1-21.html

《请传统文化国学大师告诉我等,“我的利益在那里”?》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60.html

《儒家文化认同人权普世的价值观吗?》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60.html

《舆论管理层不要再诱导唯心道德价值观》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087.html

《科学实证性排斥任何哲学诡辩》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pesudosciencescience.html

《哥德尔迅论定理和不确定性,科学和唯心哲学的防火墙》http://rehueco.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6.html

《多元信仰社会和睦共处的两个条件》http://chinascil.blogspot.com/2009/05/1-21.html

前一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普世的价值观

后一篇:博客点击的冷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