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5 lines (37 loc) · 9.48 KB

中国真正有价值的四大发明.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5 lines (37 loc) · 9.48 KB

中国真正有价值的四大发明

标签: 四大发明 中产阶级 奢侈品 史观 春秋笔法 马蹬 陶瓷 罗马 葡萄酒 丝绸 文化

目录: 文明社会进化史

时间: 2010-05-31 22:23:02

历史功罪宜“疑证从无”

中国真正有价值的四大发明

罗马帝国与古中国的消费群和产品供应明显不同

罗马是有大量中产者的社会

中国社会自古就缺少中产阶层

中国是金字塔等级社会

上海城的酒消费量不及罗马的十分之一!

古今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异同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31.entry

客观看待中国文幻学者的四大发明,是让咱国拥有余秋雨先生式的“文明沙文主义者”,多少有点客观看待他国文明灿烂的客观精神。历史的罪过不需要我们今天的人承担,历史的辉煌也不会成为今天的福荫。就算低估了先人的功迹,也不会对我们子孙的发展构成障碍;高估了先人的业绩,而由于过高的攀比期望而令整个社会左倾。因此笔者对历史是以疑案从无的方法论而观之,与中国传统卫道士,为了让特权体制多一天寿命而意淫的“疑案从有,或功或罪”,着眼于标准答案说教的春秋笔法,显然是根本意义上的相反。

无论如何,古埃及已经湮灭了两千多年,就算往咱脑袋上扣一顶“崇洋媚外”,起码不能指控咱收了法老的回扣。让创造了“中国四大发明”的中国文学家更丢脸的是,他们不但至少多算了“造纸和印刷”两大发明,(至少),却又至少算少了另两项真正的更重大的发明:**丝(silk),茶,还有马蹬,还有另一样重要的技术改进瓷(proclain)。**论及马蹬在军事上的用途的人士很多,笔者不重复。

丝和瓷都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了,因为出口量和自需量都大,而取代了粮食,成为中国社会的硬通货。古代世界上最广泛的编织品是亚麻布,东起中国西至埃及皆如是,只有两种例外,第一种是印度的棉,第二种是中国的丝。瓷唐宋后起同样的作用的奢侈品,为中世纪的中华帝国(宋元明)赚回来大量的外汇。中国供应是是奢侈品的瓷。

由于中国远在西方消费区的东方,因此只有奢侈品才能经得起巨额运费。相反,由于中国消费力不强,西方古代近代化的大众产品,象罗马帝国时期的吹制玻璃和水泥技术,就没有传到中国。除地理的原因外,中国社会是比欧洲如罗马社会强烈得多的等级社会,这也是中国出口丝和瓷作为奢侈品,而象罗马帝国则大量生产如陶和葡萄酒等消费品。

瓷的重要性在一些文献中也高估了,一些国人用中世纪早期欧洲部分地区使用木盘吃东西,以证明中国瓷的重要性。这是夸大了瓷发明的意义,搞混了陶与瓷的区别。事实上早在埃及就有大量的烧岫陶器,罗马帝国生产大量的陶。使用“陶器”贮存和吃饭,早就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罗马帝国的陶生产量令人吃惊。今天罗马帝国有一座朱利亚-克劳狄亚时期留下来的4000万葡萄酒坛子碎片堆成的山峰,(名字忘记了)。简单换算就知道,相当于罗马城每年消费30-50万桶120磅装的葡萄酒!笔者相信,今天上海对啤酒和葡萄酒再加上白酒的消费量,都没有达到奥古斯都时期的水平的十分之一。

这个例子是说明象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社会经济的结构决定了双方的技术发展重点,是不一样的。罗马帝国是一个有大量中产阶级的社会,整个中产阶级作为统治者阶级,奴役着大量土著。而象罗马上层社会,其领导者即使是皇帝直到奥勒良为止,用东方的水平衡量,即使“廉结如毛泽东”,都无法与之相比。大概只有伊斯兰社会的前几任哈里发过分夸张的廉洁,才或可胜之。

比较平均的中产阶级的消费,就令罗马帝国倾向于大量适合中产阶级的技术产品的出现,而不适合远涉山河运到中国,供极少数过着“超中产阶级”,并且有大量奴仆的中国贵族的消费。相反,中国专供贵族消费的比较普通的消费品,对于民间是奢侈品,象丝和瓷,能够远销至罗马,就说明罗马当时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实际上相当或接近于中国顶级贵族。

中国“大量出口”却不能消费西方普通大众的技术发明产品,不仅仅是今天的中外贸易的尴尬,实际上早在汉朝就开始了。这就令中国长期成为一个“顺差”的社会,总是大量出口自已的资源产品,换取和屯积由官方保存的“外汇储备”。因此,等级社会下的中国对外贸易,表面上是“增加了外汇收入”,实际上是慢性或急性失血,渐渐积累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朝因之而亡,汉唐宋是否也与此有关,当在未知之数。古今中国出口的差别,无非是过去出口的是奢侈品,今天进步了,卖血了!

中国缺乏名词解释;法学是名词解释的科学;法学家和道学家的区别;民主基本素质是名词解释

大历史观“历史规律”不是“历史预言”;不涉及道德评论;重点是传统不屑于“评论”的时段分析

分析历史,就是分析现实;春秋笔法官史评论提供标准答案;历史事实不是供学者“评论”的

大历史观依本发人性和个体价值观,提供思考的过程不提供标准答案;重过程重于结果,结果归属个体

大历史观目的是重建历史进化流程甚于“真实”历史还原;完全真实的还原是不可能的

历史是必须被假设;未来不能精确预测,历史不能精确还原;不存在“盖棺定论”说;民族主义是自私的,是不必要的

个人主义让每个人都拥有对历史和现实的发言权

历史规律和案事体;道德治国;“创造趋势”的道德史观;利益是不能靠“宣传”创造出来的

道德史观即道德治国,即文革政治观,即“天赋王权”;{毛左+怪胎民主派}就是文革造反派;“谁主张谁维护”是“帝权天赋”》

道德史观;疑罪从有;人权法学和经济学,人权历史学;存在即合理,继续存在未必合理;社会趋势

莎草纸,羊皮纸和蔡纶纸和文艺复兴的文化需求

中国发明了印刷术吗?火药呢?中国缓慢技术进步内因;有需求才有技术,中国传统商业流通落后》

后发优势的错觉,技术应用不能弥补政治制度落后;李约瑟命题根本上就不存在!》

指南针;郑和下西洋不靠经纬导航;罗马下东洋;郑和船队远洋技术很不成熟,代价巨大,目的不明确

前一篇:指南针?罗马下东洋远远超过郑和下西洋!

后一篇:文革之祸不在于扣帽子;有人的地方就有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