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83 lines (41 loc) · 10.2 KB

“人才观念”是落后等级文化观念.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83 lines (41 loc) · 10.2 KB

“人才观念”是落后等级文化观念

标签: 富士康 科举 人事成本 唯能 特权 人力资源 劳动力 价格 任人唯能 人才 等级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0-05-29 20:39:55

中国“人才观念”是很落后的用人观念

富士康惹上自杀麻烦是过低的人事效益的结果

任人唯才,任人唯贤,与任人唯能的用人效益

农村城乡移民精英和80后的心理压力模式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20.entry

企业肯定是产权管理的工具,肯定是按照等级官僚制度组织的。{等级制度+强烈的左倾“远大理想”教育+良好的福利+强烈的淘汰}=自杀率,同样适用于日本型的企业,但日本企业好一点就在于“终生雇佣”,但是又将产生另外的成本。富士康的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中国传统之中很落后的“人才观念”的文化,所谓重视人才。将企业的成败放在“个人性质的才”上,而不是作为“人力资源的成本效益”上衡量,实际就是“细部决定整体”的人治观念,是中国整个社会文化的通病,富士康没有能够免俗。相反的就是预案和容错、安全冗余的的管理工程学观念。

个人意义的“才”被视作决定性的因素,和实际决定企业成本的“员工素质相对的成本效益”冲突,就产生了过高的人事成本和过低的用人效益。自杀给富士康带来的公共麻烦,只不过是这种企业人事成本的直接反映。富士通这类产生于中国特权社会的超大家伙,是否在成长中多少依赖于某种不公平的资源,(象倾斜性信贷和税务优惠也是一种特权),笔者不敢断言也不感兴趣。

富士通的经营中,可能有着中国道德文化强烈的“任人唯才”或“任人唯贤(德)”,而不是“任人唯能”。“能”是能够的能,能够完成任务而具备最低的成本,就是最佳的人选。因此看门的需要壮健严谨的,而不需要是心理学博士,可以预测来往行人每一个动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才”的错误推崇,既抬高了个人教育的成本和盲目性,也令富士康这类资本强势者,产生了“用人才寻特权”的社会倾向(中层),和差别促竞争的管理方式(中低层)。

如果笔者没有估计错误,富士康绝大部分中层员工来自农村中的科举精英,原因是起薪压力的缘故;绝大部分基层廉价劳动力是农民工,同样是因为起薪点的原因。传说富士康不招本科,似不属实,否则就只能是公司不希望中层本土化的借口。这些农村奋斗阶层是“远大理想”的极左家庭教育最祸烈的群体。很多农村科举人士是全家人,甚至几家人供养一个大学生,希望借高考跳出农门。过去在特权单位没有饱和时,也确实有很多“先辈”通过科举这条路提携了很多的乡亲。因此,这些事实上是科举产业化中最受害的农村精英,却仍是最狂热支持特权制度,和为特权服务的科举制度的阶层

农村科举精英常常消耗了整个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资源,希望通过科举成功成为大城市的一员。过高的职业成本投入也就产生了过高的事业期望。这种动机同样是他们狂热反对户籍制度的原因,也是狂热地把人权产权为纲的西方民主,变成“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为纲的中国特色的民主的原因。他们因为城市中仍然坚实的特权体制内等级制度无隙可乘而迁怒于无辜的体制外居民,同样因为在富士康这类大型民企不能为他们提供跳出农门,回报家族牺牲的收入而绝望。

这种心理压力,不了解中国社会的人是无法体会的。需要提醒的是,计划生育中“被望子成龙”的80后,也处于类似的心理压力模式下。因而富士康这类企业企图从聘用农村科举精英省下一点“人才”成本,(注意不完全等同人事成本),却承受了事实上高得多的人事费用。贪图外来廉价农民工的低工资吹拨GDP,而实际上承受了更高得多的社会保障成本,也是如东莞这类地方利已(部门利益)财政所犯的错误之一。

富士康有60万员工。笔者不想去了解,富士康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员工?这家台资,看来并不是某种行业的加工企业,而是大规模利用中国农民工廉价劳动力的血汗出口企业,依靠人民币低估的出口补贴赚一点点利润。(估计富士康是反对人民币升值的,笑笑!),银行信贷市场化,行政取消一切倾斜,大小企业一视同仁,买者自负!则如果富士康在海外找不到同样廉价的工奴,又不能升级技术,大概就要关门了。

就笔者本人而言,不喜欢富士康这种公司。如果是依靠压低劳动力供应欧美廉价工业品作为竞争力的,这种公司早就应该淘汰了。如果是另外的类型,则这么庞大的企业,笔者一定会将其做小做强,效益差的就关掉卖掉。彼此之间的合作以契约的方式公平竞争,不排除外来独立供应商的合作。所谓如果有人能供应更廉价更可靠的原料,为什么非要自已人生产呢?这样管理成本就大大降低了

教育"产业化",考公务员,大学生失业

人口红利在和谐压力下承受着文凭通胀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生存权是最大的人权”

人类需求的层次:几千年的主义都只少了“公平”而已

“吃饱饭就骂娘”是人类第二个次级需求

“资本逐利”是人类行为第三个次级需求本能

无私的社会是不能反腐败的

公务员是“公共服务从业员”还是“骑在人民头上的官”?

经济学中的科学和最朴素的成本效益定律

奴隶社会中的财富衡量标准

公权寻租!近水楼台先得月的父母天性能被道德约束吗?

科举,高考,文革,上山下乡,考研,干部编制和公务员

80年代的改革和就业途径和失业

教育产业被完全垄断谈何市场化

计划经济重视高教科技产业的反效果

教育垄断式的产业化和市场化

中国教育的问题比“百姓上不起学”还要大得多

错误的国家观念产生错误的教育政策

科举不是教育,全民求官不是经济

城市户籍居民也需要高额择校费;择校费成了教育部门可以自我调节的垄断业务;义务教育产业化;

劳资平等交换无须负契约外责任;契约外责任意味着奴隶制;传统文化与自杀率

《传统文化“人才观念”是奴隶意识等级文化观 ;任人唯才任人唯贤与任人唯能;心理压力模式》

前一篇:富士康无需对员工个人自杀负契约外的责任

后一篇:富士康类廉价出口企业对中国没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