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途径
黑市
万元户
邓中国
失业
改革
摸着石头过河
开放
待业
教育
目录: 马克思主义社会悲剧史
时间: 2009-12-10 11:18:02
80年代的改革和就业途径和失业
改革开放后的那一段时期,最大的进步,就是老百姓自已找生意能够养活自已,不再象毛时代一样,是曾经可以杀头的“投机倒把”罪。相反,是白猫黑猫,养活自已的就是好猫,如果能够养成万元户,相当于今天辛苦操劳的小店主的水平,当时那可是许多MM争嫁的对象。从经济学上看,“万元户”的出现,实际上是社会黑市流通表面化后的少数受益者。
由于毛时代禁止流通,因此分配的物资都不见得怎么合用,所有人新旧积蓄需要通过流通交换产生适合自已的价值。因此,早在毛时代就有黑市经济的存在,如同今天一样,能够控制黑市和权位分配的人士,家中从来不缺有人朝贡的各种物资。多余的物资同样惠及自已的亲朋好友。而乌有张红娘等人,声称“毛时代没有腐败”,好象那时就他们活着做人证似的,当真“乌有”得够水平的。至于毛主席本人的腐败,当然就更不算是腐败,无非是代表人民享受享受而已。
黑市流通表面化,也就为“无意中”投身其间的民营商业经营者,提供了超越当时社会的平均财富;这就是万元户的由来。早期邓中国与毛中国的不同之处。邓中国与毛中国本质上是一样的,仅仅是在民间的流通上,采取了较开明的态度。邓中国的计划经济体系象毛中国一样令人窒息;历史没有跳跃。邓中国仅仅是开放的部分领域的市场经济,就令整个中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
流通带来的财富效应是如此明显,以于国营计划经济也以计划的方式介入中国的黑市流通领域,史称“双轨制”。也就是国家通过计划经济体系征收的低价物质,一部分分配给国营企业自用或倒卖,另一部分,自已直接拿到市场上卖!以此赚取差价——当然是超级发达!当时最吃香的采购员,谁有办法联系到物资,那就是钞票,谁就是大爷!这是明目张胆的寻租,也是“市场经济带来腐败”,“市场经济导致贫富差距”的最早由来。结果,其腐败表率效应,最终造成了两次学潮为代表的八十年代动荡。但是为什么不反思,廉价的计划经济划拨的资源,难道是市场的结果吗?
邓时期体制内单位的自治内敛福利体系,表现为父母离退子女原单位原额顶替。一方面已经是人浮于事,另一方面子女平均又在三个。就连父母子女一退一顶,体制内的国营“自治福利”体制也是承受不了。此时,计划生育就浮出了水面。邓中国的人口专家,不是反思马列计划经济体系对经济的摧残,而是从“少生一个”的子女就好安排了出发。终于令很可能超出毛灾的邓灾计划生育,成为中国社会的恶梦。
另一方面,自治单位内敛的就业和福利分配体系,也令农村小农意识人士,将“城市体制内单位”的分配,混同于“城里人是占了农村便宜,国家包起一切”。在他们的眼中,几千万上亿的城市体制外群体,成了“乌有”的。更不幸的是,随着他们自已的加入,城市体制外居民,以成倍的速度成长,倒是有令整个中国成为乌有的威力了。
黑市合法化,解决了部分的城乡就业。但是,如果按照重庆打黑的手段,这些“黑市”经济,从一开始就是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黑”,与马列唯心主义教条切切不入。在邓中国,体制内减量就业和黑市合法化,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当时的60-70生育高峰前的就业要求,但是,真正的生育高出生的一代还在后头。不难想象,中南山的文盲人口计划专家,不知市场经济为何物,不知人权为何物,是如何对着几乎如山而涌的人口变量,手足无措!
体制内减量就业和黑市合法化,比起毛时代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受惠的幸运儿还是少数,改革在中国几乎成了失业和下岗的同义词。幸亏中国一向失业率为零。因为中国一来不愿意认真统计失业人数,二来汉语是传统的精化,把失业称为“待业”,“下岗”,中国失业率就比帝国主义腐朽的几个百分点的失业,少了几百倍。中国的先进性,一直是马恩博士计划出来的,根本用不着大家伙象帝国主义公民一样为生计奔波,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
<教育"产业化",考公务员,大学生失业>《极右社会成因和啃老族》
《体制内退休金超出在岗同等级的收入,是不合理的;反华人权卫士都只不过是小民百姓?毛左老人的子女不想啃老都难》
《80年代的改革和就业途径和失业》
前一篇:日本从来没有征服中国的完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