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7 lines (33 loc) · 8.41 KB

日本从来没有征服中国的完整计划.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7 lines (33 loc) · 8.41 KB

日本从来没有征服中国的完整计划

标签: 克制 中日战争 日本政府 愤青 毛主席 天皇 南京大屠杀 三光政策 侵华 抗华 军事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12-10 11:12:18

爱打牛二战争的日本,从来没有完整的计划要征服中国

日本为什么在中日战争初期占了上风的情况下,没有“最后战胜”中国,有人说是“出乎很多人意料”。如果这些人是如此思维的,那么笔者的观点也出乎这些人的意料:日本根本没有打算拿下中国。纵观日本从甲午到日俄,经中日战争,再到太平洋战争,日本的战争观的共同特点,就是“有限的战争目的”,想占点小便宜,但是却使用超限的手段,简言之,日本是小人心智者打的牛二战争

这类牛二战争,颠倒了“政治是经济的延伸,军事是政治的继续”,也就是犯了“核心风险换取边际利益”的赌徒政策;将军事的利益至高无上地“武运长久”主义起来;得者不得多少大利,失败时,人家把日本当成牛二小人往死里打,不留余地。最终变成了“无运长久”。中日毛主义式的军国主义者,以为不守游戏规则的“超限战”,可以获得额外的利益,实在是愚蠢之极。

也正是因为这种东方共同的愚蠢,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象中国历史宣传的那样,日本从来不是是“亡华之心不死”,而是“占华小便宜之心不死”。从具体政策来说,日本就是由政策要保守得多的日本政府“就地现状外交解决”,甚至不惜作出一些让步,象承认汪精卫政权对被占区的主权,而仅仅换取中日结盟。但组成日本对外政策一部分的军部,则是一群可以直接向日本毛主席“朝请示,晚办事”的惹不得的活宝。一会918,一会813,一会张鼓峰,过不多久就诺门坎……,反正,尽惹些事让日本政府擦屁股,屁股擦不干净,就向日本毛主席请示,“这趟子浆糊乍整?”;日本政策处于精神分裂症的文革式的二元状态

因此,日本对外政策,就是内部两套自相矛盾的力量的斗争杂交品种。反映在中日战争上,就是军部总是在政府和日本各界都没有准备的情况,总是“得寸进尺”,希望多占点便宜,但是真正能够投入的资源就很小。在中国古代,称这种军政行为,叫“擅启边衅”。日本政府则一方面怕闹大了不可收拾,另一方面也希望利用既得优势,就此止赢。结果,当日本毛主席没有出面制止他的红卫兵的步步挑衅,日本政府就给军部永远正义的愤青军人牵着鼻子走;一步步走入深渊。注意一点,日本政府无法处罚受到日本毛主席庇护的愤青军人。因为,“愤青毕竟是爱国的”。(笑笑)

日本的这种军政格局,反映在中日战争上,就是日本是“添油战术”,有一个月的计划,没有一年的计划;有一年的计划,没有三年的战略。另一个特点就是,打一步等一等,着着中国政府投降,好签另一个甲午和约。而日本军政两方的政策,自相矛盾。

日本军方战场上显得粗野,极限地利用了当时“战争法则”的残暴一面。象南京大屠杀,就是很弱智的暴行,大规模的强奸,固然在当时的战争法也是战争犯罪;大规模枪决“脱下军装的军人”,即使是在当时是战争合法,但是非但不能起到咱倒中国公众的作用,反而起到了强化国民政府摇摇欲坠的地位的效果。战争中的战胜者的“克制”,是最强大的战争武器之一,中日君权文化熏陶下的廉价愤青,都根本不明白这个在今天西方文化看来,是最简单的道理。

日本军方这些很具中国廉价愤青特点的弱智暴行,令日本政府希望尽快平息中日战争的,比较高明的战略企图,总是功亏一篑。当汪精卫愿意出面重新组织南京政府后,日本政府如获至宝,如果不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爆发,汪伪被扶正,南京大屠杀就象清初的杨州十日一样,仅仅成为“历史的一个悲剧”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日本在初期占尽上风的情况下没有征服中国,并不是中国方面的原因。实际上,当中国方面的骨干力量已经被摧毁后,中国方面对局势的发展,已经失去了发言权。中国的命运,以决于世界列强的大国博羿,和日本是否能准确把握战争法则的“适可而止”。中国之万幸,就在于日本也是一个很幼稚的国家,日本之“交”失败,最终令日本“超限战”,终于碰到一个能要它性命的可怕敌人,————美国

以后美国不介入对日战争,经过千百年“持久游击战”也可以赶走一点点成熟的日本,那就不妨看看,明朝步步抵抗,有没有赶走很落后的后金?一些爱国文学家,以为在现代工业时代,还可以“汉文化同化日本”,大概需要余秋雨先生这样的大师继续意淫,才可以得到的结果了。二次大战的中日战场,客观看中国确实是战败了。日本不是败于中国之手,而是败于美国之手。美国继承英国的均衡政策,无论中国当时的取用了和还是战的手段,只要日本败于美国,美国都是会扶植中国,成为日本的对手的。

美军的“正气”和绥靖的利益合理性

蒋介石的塞克特方案令人费解

不要低估德国职业军人的素质

日本陆军非常“轻”

国民党“军”一直没有成型

日军战略战术更成熟更传统更出乎蒋介石所料

战争中最困难是作战要素难以预知

生命汇率!战争是不公平的血肉交换

兵凶战危,国宜慎战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战争格格不入

法西斯主义邪恶的根源

战争的胜负早在战前就已经注定

加强国防安全不能依靠文学家艺术创作

旧日本社会就是一个二元社会

国家主义越集中力量,越办不了事

日本帝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社会

《日本从来没有征服中国的完整计划》

前一篇:日本帝国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社会

后一篇:80年代的改革和就业途径和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