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堑壕
日军
鲁登道夫
抗日战争
朝鲜战争
淞沪
松井石根
长津湖
西线
防御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12-03 20:31:47
日本陆军非常“轻”
德国对于防御体系被突破的要素,理解也是很清楚的。日军训练中的渗透战术,是鲁登道夫发明的,称为“弹性战术”,早在1918年的攻势中就成功采用过。对于堑壕体系,不但德国人清楚,所有打过西线的西方国家,没有谁是不清楚的:堑壕体被攻克的要点是火力和后勤的及时延伸;即,西线堑壕体是可以被攻克的,但是后勤和火炮要实现机动越野,满足跟进的需要。中国军事宣传过于重视“战争前沿英雄观”,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连一次大战能理解的军人,也不是很多:后勤跟进是关键!
一战之所以不能攻克堑壕体系,是因为炮火前沿机动太困难,不能跟上步兵突破的速度。结果步兵非常容易陷入敌方炮火优势的反击中,而丢失所有突破成果。也就在堑壕攻击的需要下,欧洲诞生了以下新武器和新战术:坦克、自行火炮、俯冲轰炸机,还有就是纯属步兵的弹性战术。日军与一战德军,由于同样的原因采用了同样的“步兵战术”,(原因是物资短缺);这种战术,也是中国直到后清军队,甚至到对越战争仍采用的攻坚战术,我们也就见到了董存瑞的英雄故事。(笑笑)
至于所谓“日军独创的能俯卧前进射击”,这些朋友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自从普鲁士在希维普瓦尔德森林战役中,如何对奥地利“站式射击”的编队大屠杀,数数德国军人“俯卧射击”,已经熟习多少个十年了。再看看,“会灵活迂回包抄火力点”,是不是就是鲁登道夫弹性战术中的步兵训练科目?(笑笑)。至于说“卧倒重武器就发挥不了作用”,这些朋友的军事常识,可能连士官生都不如:延时引信在日俄战争时就使用了。“卧倒”可以躲过炸弹轰,那是电影导演的艺术,有观众买了票认了帐,导演那就是科学。(笑笑)
上海战区日军非常容易发挥海军炮火的优势,上海守不住,德国人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按照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尽管对方的步兵可以突破两到三道防线,但是由于后勤供应和炮火跟进的困难,尽管被突破,守军也可以迟滞对方突破后,从容组织反击。如果不能把日军赶回去,也可以在新的接触点构筑新的防线。这时,很有可能就已经到达了塞克特防线的主体工事区。至少,已经超出了日军的海军炮火的火力范围。这才是塞克特方案的主体部分。
但是有一样要素,是德国人不知道的,那就是日本步兵针对中国战场特点编制:非常轻!日军的设想是在靠近自已火力优势的地区,尽可能消耗华军的实力,然后利用火力优势突破后,利用非常轻的日本步兵,完成相当于日后德国坦克部队的作用,分割围歼中国军队。其中对攻击的火力缺失,由空军负责补充。前线广泛配备的枪榴弹、掷弹筒、迫击炮,则令日军对中德军步兵前沿,拥有火力优势;同时弹药补给压力也更轻。
应该说,日军的轻火力单元设计是非常科学的,航空兵对地火力补充步兵重火力不足,与德国军队使用俯冲轰炸机的设想类似。这样,就克服了日军在机动火力和前线后勤上的不足,而非常适合于在中国广泛战场上的步兵作战。日军这样的特点,令日军在八年抗战中,对国军构成了机动和火力上的致命优势,极易构成局部围歼的战机。日军不是胜在武器先进,火力优势;而是胜在军事技术的对华针对性、有效性!
日军这样的战术特点,如果碰上真正的德军,有可能是白费功夫。原因在于德军基层官兵素质高,重火力发挥效果好。而且德国的对地航空兵,甚至在日军之上。退一万步来说,就算德国空军不能支援地面部队,德军充裕的基层干部,也可以在部队减员30%-50%,仍然可以组织战斗力。这样,很轻的日军尽管可以捕获到德军步兵师,(假如在中国这样的广阔战场上),也很难将其歼灭,反而可能被对方重火力支援下的反突击,打个落花流水。
这就是战术特点“非常轻”的代价。
类似的一幕,发生在朝鲜战争的长津湖。极类日军的援朝军,用类似的战术企图围歼比德军更沉重的美陆战一师,所缺者,唯空军也。此役援朝军的指挥非常出色,以少数弱质兵力牵制敌大部与西线,集中全部精锐力量约十倍于企图要围歼的陆战一师大部。此战战术,与华东军围歼74师类同;但是高估了低火力的援朝军的攻坚能力,低估了美军联合火力的反击能力。实战结果,援朝军攻击部队伤亡约十万人,其中因寒冷非战斗减员占了其中的一半。
在寒冷的气侯中,即使是轻伤员也很少有生还的希望。如果以生命损失计,长津湖是援朝军最惨重的失败,与陆战一师的阵亡比例在50-100:1之间。长津湖一战,似乎没有影响陆战一师随后的任务能力。两个星期后,陆战一师被布署到西线,阻止援朝军南下。而援朝军此战的主力第九兵团,各部在半年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没有了踪影。换言之,“很可能”给打残了。这一战役后美军后撤,实际上不是因为打败了,而是因为中方援援不断的入朝军,改变了战场力量平衡。类似于德军实际上在突出部库尔兹克中处于战役战术优势,但是由于部队被抽调至法国壁垒和意大利前线。由于前线力量失去平衡,曼斯坦因只好采用了迟滞后撤的战术。但是仍然成功地把苏军的战略突破,推迟到一年以后的白俄罗斯战役。
《守为正着攻为奇》
《日本陆军非常“轻”》
前一篇:不要低估德国职业军人的素质
后一篇:讲政治的古代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