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日战争
日军
塞克特
淞沪抗战
大场
抗日战争
南京大屠杀
蒋百里
德械师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12-03 07:30:41
蒋介石的塞克特方案令人费解
回顾中日战争,中国方面的“取胜”,确实勉强,而且惊险万分。怎么说都应该谢谢美帝国主义“亡日本之心不死”,有违“人权高于主权”的帝国主义伦理,干涉了东亚内部的事。可以说,如果日本方面如果稍稍有所节制的话,中国被肢解,几乎是无可避免的悲剧。按孙子“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下兵攻城”说,则中国败于攻城野战,日本败于“交”,两国均败于“谋”,是笔者对此战的评价。当了解到1937年的战争,以及是中方的主动后,蒋介石的启动战争的动机,就显得令人费解了。
1936年是中国上世纪国民经济最好的一年,至少可以和九十年代后期相媲美。借护送红军长征的机会,老蒋把西部军阀几乎是一一或撤职或招安,自前清崩溃后,中国第一次出现了相对的中央集权。西安事变老蒋尽管吓出一身冷汗,但是张部随即被收编,杨虎城出国考察,朱毛部成了八路军。估计老蒋和宋美龄,两口子躲在洗手间里直乐呼。而在军事的帐面GDP上,更是形势一遍大好,如果当时有互联网,足以让军版FQ天天意淫24小时的世界强国水平。抗日战争和甲午战争,还有日俄战争,都是在中俄这些老大帝国,国内迅速发展,自我感觉最为良好的时侯,以相对主动的姿态寻求冲突而爆发的。这与历史教科书中误导“日本趁中国虚弱”侵略,有极大的出入;至于结果,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国民政府与德国结盟组建的德械军事体系,轻武器和轻弹药都已经可以自给,重武器外购,德式兵力整编超过三十个师。也是自甲午后从来没有过的中国军力。总之,在当时来看,国内形势一遍大好,军事军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与欧洲列强相比,至少不亚于西班牙意大利之流的国家。只不过,当时与日本相比,还是差之甚远,不知蒋介石当时是否意识到?而且,中国的“军事现代化”是外购复制版的,尽管请了外籍教练,与日本军队针对中国特点编制内功秘笈,差距至少一代以上。
蒋介石敢于主动挑起中日战争,很可能是老愤青蒋先生,对多少年建设的“武器数字”所迷惑,过高估计了中国的实力。蒋介石和毛泽东两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两位都是很有点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者。两者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期望,都是脱离现实的极左级的科幻小说才能实现的梦想。战后流传的蒋百里的战略计划,所谓三条“地棱线”的战略构想,个人感觉是“后来补充的文学作品”;既缺乏常识,又缺乏对中日战争内因的真正的检讨。
对军事专业不了解的人士,很容易错误地把“武器的数量和性能的数字”上的堆砌,当成了战斗力,而不是关注真正有机混成的作战元素的协同效果。军队的作战力与“武器的数量和性能的数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军队的最大战斗力组成,是军队各作战要素的协同效果;而最大作战风险,也就是最大的弱点,与军队没有弥补的战术缺陷相关。
偏偏中国历史上,无论是清军,还是国军,很有可能还包括“后清军”,与洋人不相上下的都是和战斗力无关的“军事GDP”,而在作战要素合成的“化学作用”,以及战术缺陷上,几乎是无所作为。如果不理解的话,请参考足球或者篮球,单纯堆砌球星高薪,是不是就是联塞的名次???因而,这几支军队最终失败的速度之干脆,和找方伯谦之类替死鬼的坚决,都是令人印象深刻的。
国民政府的战役构想,看来要简单得多,虽然是主动进攻上海,实际上却是挑起战争后,引诱日军进攻中央军在上海周边布设的防线。这一份战役计划,是德国陆军参谋部的专业人员,塞克特上将牵领的作品,却留有明显的战术漏洞,笔者一直不得其解。在坦克的战术性能还没有得到世界各国军方认识的三十年代中期,塞克特方案以守为主的设想,不能算是漏洞。何况,坦克对堑壕防御的突破,也不是日军的强项。
塞克特方案最大的漏洞,就在于计划中的防御作战,是在日军的海军火力范围以内,这将令国民政府千辛万苦组建的德械部队,处于被日军轻易地倾泻的火力杀伤。完全就是不公平的战场劣势交换比例,实战中是5:1-15:1。尽管国民政府可以牺牲整个海军封堵长江航路,但是却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日军从杭州湾侧背的登陆,并且没有任何针对登陆的预备措施;也没有反登陆失败后,布置第二防线的相关项目。尽管以嘉湖为支撑的塞克特方案是细备的,但是以大场为支撑的“上海防御方案”,看来是仓促成案的。
《守为正着攻为奇》
《人民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打游击的义务》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4441.html
《不惜一切代价牺牲全民族利益是卖国!叛国!》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1.html
《反游击战》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6131.html
《美国反游击战》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3969.html
《守为正着攻为奇》
《蒋介石的塞克特方案令人费解》
前一篇:浑身国企病的中国民营企业
后一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