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游击战
民族利益
全民族
蒋公
美国
不惜一切代价
卖国
叛国
人肉盾牌
人弹
军事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06-30 11:06:49
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1.html
如果读者能够从敌方视角,反面了解一下,毛式的游击战的对抗手段,和实战效果,就会更能理解,笔者为什么反对毛式的游击战发明。举一个例子:岗次宁次在战后与蒋介石交底时,告诉蒋介石:“日军在八年战争中的治安损失总数是六万人死亡”了。治安,也就是所谓的反游南战;不仅仅是八路,还有九路十路……的武装。这里不谈“信谁不信谁”的争论,只是列举这个数字,然后,再列举另一个数字:美国政府宣称在越南战争总的死亡人数是56000人;俄罗斯国防部宣称阿富汗战争死亡15000人。毛式“人民战争”式的游击战实际效果,也就是对敌带来的战争成本,究竟如何,还是读者自已考究吧;而其代价呢?
难道真的存在“不惜一切代价”?“不惜一切代价”,至少有两种情况吧?第一种是从大局上核对了局部成本,对局部的指令。就象蒙哥马利在阿拉曼对突击装甲旅长说,“我准备承受你旅100%的损失”,只要是拥有局部利益所有权的全局决策,是有权力对局部作出这样的选择的。但是,反过来呢?如果是局部如香港,局部如港币资本利益集团,要求全中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呢?或者,是某一政治军事利益集团,要求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呢?或者如满清皇室,朱明皇朝,要求全国人民不惜一切代价呢?
后者,将是彻头彻尾的卖国!叛国!“不惜一切代价”,在中国社会,至少有50%是卖国!在西方社会,除非得到人权宪法议会的全面授权,否则,“不惜一切代价”牺牲全民族者,是叛国罪!
强迫人民承受巨大的代价,打效果不明显,至少是效果不大的“游击战争”,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热爱民族利益的政府所为,不是一个热爱民族利益的政党所为。提倡爱国主义,并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人民也有不爱国的权力!人民有更热爱自已生命,更热爱自已的家庭,更热爱自已家乡父老的义务!人民没有义务不惜一切代价打游击!以爱国的名义,象苏联斯大林贝利亚一样,直接造成人民的损失,更加是切头切尾的叛国行为!
游击战的效果是增加敌方通过占领区的物流成本,或利用占领区资源支持战争的手段。是否造成对方的人员损失,倒在其次。但是,这样一种效果,如果因为敌人的报复而显得过高,那还不如让民众逃难!否则,效果等同于自已屠杀自已的同胞实行三光政策,“焦土抗战”。而蒋公的“焦土抗战”是带出民众,摧毁当地战争资源而已。蒋公可没有说把自已的民众全杀光!
由于那里是敌占区!报复的主动权在敌人的手里!帮助接管的抵抗组织可以搞,但是强迫人民游击战,剥夺人民评估游击战的效益的权力,本身,就是叛国行为!将心比心!这样残忍的国家,那里值得人民舍死忘生去爱?
有趣的是,美国社会对毛游击的认同程度超出了笔者!这是从《爱国者》一片中的票房水平得出的结论。要知道,美国是一个多元的社会,没有思想舆论管理层,不会通过删文章引导人民思想的一致性。所以就算象希特勒萨达姆金小鬼也有他们的美国粉丝。毛上帝在美国的粉线所冒的人身风险,明显小于我等在国内发文章!(笑笑)。所以如果有个案毛粉丝,并不能说明美国社会认同毛游击。但是票房则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统计意义。
所以,实际上的美国式模仿毛游击的《爱国者》银幕游击战,长了一付梅尔吉布森,有着兰博战斗水平的美国版毛泽东B.Martin,受到美国观众买票承认,——这可是人权自主的市场交换,交换确认价值!因此笔者认为,美国社会一定程度上认同毛的游击战的可能性。尽管历史上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件。片中的反派英国上校,实际上是曼彻斯特的战斗英雄,一位骑士风度的绅士。
但是如果注意到《爱国者》电影中体现的中美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可能会更能帮助中国人理解,什么是人权普世的价值观。第一,B.Martin是在力争和平而不可得,同时自已儿子被杀,农庄被烧,人权利益被严重侵犯,才奋起自卫;B.Martin是反对暴力对抗的;第二,当英国报复时,美国价值观允许游击队员为保护家小放弃游击战。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放到抗日战争,这些“为保护家小放弃游击”的爱国者,就统统是叛徒了。
这就是笔者所说,提倡爱国,但允许人民不爱国!这正是前文《人民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打游击的义务》的中心思想。可见,建立在人权普世价值观基础上的民主宪政,反对的不是毛上帝本人,而是那种“人民的大救星”,“人民卫士”,躲在人民的背后,那种极端卑污的勇气!
《守为正着攻为奇》
《人民没有不惜一切代价打游击的义务》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4441.html
《远离“不惜一切代价”的口号》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21.html
《反游击战》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6131.html
《美国反游击战》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