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5-03-31 22:54:51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lk7.html
民粹政治定律,民粹的负作用,公有制官员的走钢丝;
民粹政治效益是抛物线,不宁左勿右表忠不行,太左就会适得其反;
民粹政治定律在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体现,“中庸之道”;
民粹政治宁左勿右,对于下层执政者的“政治正确”,具有欺骗性。其欺骗的后果与政治地位的高低呈正相关。因为民粹政治的政治正确,在上级领导人看来,相当于与“拉帮结派,欲求不臣之心”。这是文革造反派收获了最悲惨的下场的原因,也是刘小奇难免替罪羊之死的原因。相反没有走民粹路线的邓少平,反而因为“群众威信不高”而让领导人放心。基层执政者既要宁左勿右,表示对领导元首的忠心,又要有着“得罪人多,没有威信,不成克里斯玛”的孤臣形象,让元首领导感到放心.
对于基层执政者来说,如果官位要坐得长远点,还要能够解决一点具体问题。此三者要求夹击之下,钢丝绳极难一辈子走得平衡,事实上,若非特殊纽带的信任,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在这条官路上走下去。因此就有了“贵族血统,红色的血液,我们的孩子更可靠(陈云称)”的血统论。基因论是假的,但是红色(从前是贵族血统)上,提供了对钢丝绳走得不平衡时的,上级领导的更多的宽容,则是贵族血统的子弟,可以在官场上混得更长远,升迁更快的根本原因;仅仅因为被挑刺的机会少了。
因此对于缺乏血统福荫的贵族外子弟,打算通过激进的基层政策,挤身贵族上层的话,如果不是通过政变,确立自已新贵族的地位,几乎是命中注定不会有好结果。不是因为过分民粹路线,而令体制外民众仇恨的同时,也令领导同志生疑;就是实事办事得罪人多,很容易变成替罪羊,或者是因为明哲保身,成为让领导放心,但也没有什么用处的“废物”,而不可能有明显的政治前程。纵观古今,比较受领导欢迎的是那种低调,得罪一些人,还能办一些事,群众威望也不高的人,前途最为优化。
由此几者平衡的之中,也可以看到“政治效益的最优化”。得罪人多作为一种成本,不能过大,但也不能没有;只要完成的任务作为政治效益,可以抵得过帐,故意得罪一些人,对自已还是有利的。因此在公有制政坛上,就可以看到一些专门以咬人为其业绩的,象高贵点的江青,四人帮,薄熙来;下贱级别中的孔庆东,张宏良之类。不过他们也是犯了一些毛病,因为他们摆出的是“不怕得罪体制外小民”(他们称为对资产阶级),实际上就是讨好政治正确的民粹,这恰恰是领导担心之处。
因为宁左勿右的民粹政治,对于个人政治安全,及至过分左倾而反而变成危及个人政治生命的“反党嫌疑”,大致上可以认为,“左倾程度”是一条抛物线,不表示点左不行,太左就会适得其反。而这条抛物线的权重,则与政治地位负相关。整体上可称为民粹政治定律,它与“保守与政治地位正相关”的保守定律,这两条统计意义上的客观规律,当它与个体的政治野心相结合时,就会产生另一条规律:非公寻租代理的必要性,与政治地位负相关,与政治野心正相关,与社会稳定正相关。
因为民粹政治定律,对于宁左勿右的政治效益所体现的两面性,因此基层的执政官员,不会太积极地国进民退,宁愿不作为,而将此好事交给上级官员的指令去办。这样保守一点,既不会过分恶化自已治下的市场生态,不致于过分得罪体制外的小民(也就少了被替罪羊的可能),也不至于被领导视为民粹政治野心的嫌疑。而当上级发出指令时,就会根据此指令,在执行时显得宁左勿右一点,以显示自已对领导的忠心。这就是常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中庸之道”的政治生意经。
《只要改革者奉行“看得见的手拉动”,不是没前途,就是没好下场》
《仇和与薄熙来等老虎,共同的“激进的GDP政绩”的政治负债;出事前“金盘洗手”的机会很微》
《公有制环境下,官本位程度,与贪官财产负相关;官本位国家,在世界上,属于“清廉”水平》
《寻租主要不表现为权钱交易,主要反映为“权位交易,权权交易”》
《为什么国进民退的政治正确的“改革”,意味着比大老虎“更贪,更腐朽,更腐败”?》
《民粹政治定律,民粹的负作用,公有制官员的走钢丝;
民粹政治效益是抛物线,不宁左勿右表忠不行,太左就会适得其反;
民粹政治定律在传统中国政治文化的体现,“中庸之道”》
前一篇: 仇和事件需要更透明,否则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