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庸之道
策源地
公有制
体制
就业保障
圆滑
儒家
国学
传统文化
为官之道
文化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09-12-02 12:22:16
中庸之道的策源地
不做事行吗?可以,但是你要能够“吹”,没做的吹成做得牛B透顶的。不然,上头照样拿你顶缸。象三聚氰胺事件三方利益博羿,明明是中科委的“技术进步”,金奖;结果是上头人没事,中间田文化坐牢,另外找两个农民砍了头了事。即使是为了保命,面子工程大体上是不得已的,显示自已“在其位谋其政”?还是自认无能,放弃国营和公务员的岗位?所以笔者对于一些“民愤极大的贪官”,多能理解一二;对于吹牛皮过日子的牛皮官,心知这是“难得的清官”,王八蛋中的好分子。
体制环境不好,那么为官之人,抛开杂念拼命做好自已的事,总可以了吗?可以!?看看袁崇焕的死法,就知道可以不可以了。你打赢了宁远,成绩是大家伙的,还是九千岁领导有方;你呢,功劳还要人家让给你。你死干活干工作,全体同志们抱着胳膊肘等着你给开饭,要不等着你赶紧累死,好参加你的追悼会。革命情谊深厚着呢!不幸你出点差错,全世界全都落井下石,“全是这人坏了事”,把你凌迟处死,————不是恨你,各人自救而已!
在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体制内,“想干点事”,死得最快!死得最惨!可见,在这种体制文化中,演化出中庸之道指导的政治经济,虽然谈不上是社会文化的进步,但说是“官场文化的进步”,并不为过分。做事找死,不做事等死。不贪等死,贪吗,找死?但未必就会死!真的下海辞职?那是快点死。(笑笑)。
因此,在这种体制里的好同志,就是懂得“混”字的同志。无论体制如何不合理,不合理如何令这些部门做不了事;至少在明面上这些公有制的单位,都不是养老机构,而是明文规定有这样那样“为人民服务”任务的单位。只不过在公有制体制里,既然没有经过与国民经民主程序的“权责交换”,“为人民服务”是一种从人民身上捞钱的垄断特权,而不是一种“无私的责任”。
为人民服务既然是“皇上钦定的义务”,实际上却是一种特权。这样一来,面子工程的吹牛皮真理,就成了有硬性需求的讲政治任务,对人对已都是一种交待。一来可以保住自已的职业和生活相对稳定,二来物资流转,也可以让部分单位成员在国家定购中就业。其中,主要是国企体制内的阶级兄弟。这样,就构成了“经小量物流向更多多的人提供就业保障”的经济流程,只不过就业保障以低效的方式向公有制体制内的成员提供。
如果不是体制外的国民没份,不属“公有制”,就是全体国民归属公有制外,一起没份!这就是君权私享的公有制“人人有份”的本来面目。从而,构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即体制内外的的矛盾。因此,这些公有制单位,都不得不在明明体制内根本没有提供完成任务的条件,但又非要装扮出“一定完成任务”的样子。面子工程在中国就显得最为廉价的政治手段。
相对“没事找事瞎折腾”的损失,革命同志保饭碗的面子工程,无非是增加了成本,不会出现“出了问题自已负”的个人严重后果。中国作为一个道德治国的社会,不介意“水平低的官员”浪费很多钱,很介意“水平高的官员”贪了一点点钱。实际上,不公平的感受,并不仅仅是体制外“革命群众”,这类似官非官,半死不活的公制掌门人,同样发现这个体制是死水一潭,无能为力。
在这种环境中过日子,是对人性的折磨,如果有当官的跳楼,大家伙还犯不着大惊小怪。唯物主义观念深厚的中国文化中人,就会感到“终非长久计”,那么,此时最有可能的人类行为是什么?“工作躲”,“个人贪”,“集团混”,“牛皮吹”,“装样子哭老毛”。一字真经——“混”就成了体制内最常见的现象了,——这可是体制中人最有公德心的表现。这可不是说笑话。事实上,这才是中庸之道的诞生源。可笑一些传统文化卫道士,“传统文化教中国”,还希望从中庸本本中寻得终极真理。(笑笑)
《没事找事穷折腾》
《混!中庸之道的策源地》
后一篇:“投机创业板”是投资者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