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47 lines (73 loc) · 13.1 KB

滥用数学的逻辑混乱.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47 lines (73 loc) · 13.1 KB

滥用数学的逻辑混乱

标签: 上帝 实证 数学 个案 逻辑 理性主义 滥用 科学 统计 采样 普遍性 文化

目录: 专题目录集

时间: 2011-05-14 20:27:57

序言:

当古老的哲学诡辩穷途未路时,故作高深的数学滥用,成了诡辩的哲学的遮羞布

数学家可以成为上帝吗

科学是实证的反映,逻辑是对实证的解释,但逻辑不是科学;逻辑也不能代替实证。数学是逻辑的量化,数学当然也不是科学。哲学是缺乏实证的语言或文字,哲学却不一定缺乏逻辑;哲学同样可以引入数学,是否数学可以脱离客观世界的实证,让哲学单独成为科学呢?那么数学家就可以成为上帝了,试问世界谁的数学水平比数学家更高?

任何一个人,不会因为更懂得数学,就比其他人更象一个人;任何一个人,也不会少关注数学,就不具备作为一个人的独立意识的权力。数学理性主义,实际上就将数学的滥用,作为伪科学的遮羞布,象理性主义的哲学一样,成为侵犯人权的借口逻辑不能说明白的问题,混上数学只能更加混乱;逻辑预先说明的问题,引入数学可能更加精确。

数学与实证的关系,取决于个案与统计的联系。个案甚至不能引入逻辑作为依据;而对象class则是对一类统计现象的概括,是逻辑的基础;其语言的表达,称为概念或定义;语文上称名称解释;个案evidence相对于采样,如果完全属实,也必须通过还原才能得到真正的曲线。采样的失真或数量不足,还原的曲线就存在不确定性,频谱学上,这一原理,称为符里叶变换。

正因为个案没有实证意义,所以任何人都具有对历史和现实的社会问题的发言权,而不可能“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因为调查是公共部门的职责而不是垄断真相的特权,真假是非的判断权,在每一个公众个体的个体意识中,这就称为个人主义。同理,每一个公众对任何历史和现实的事件的公开观点,也不构成造谣和污蔑。公共部门可以用透明的调查加以澄清,而不能声称“没有权威的数据没有发言权”。

数学与科学实证的关系,就象衣服与人类的关系;人类穿上衣服称为文明,科学实证使用数学表达可称为工徎或研究。但人类不因衣服成为人类,衣服也不能脱离人类的个体而拥有人权;数学也不能取代实证而成为科学。数学只有在对实证的统计的描述,数学逻辑的演绎结果,仍需要新的实证集的检验。因此,脱离实证的数学,只不过是一堆垃圾符号。

本系列可以参考以下相关文集

只有人类才具备逻辑能力

思维从逻辑开始,逻辑从概念开始;精确的概念定义,是一切思维的出发点,也是一切思维的目的地

什么是科学?科学实证性和理论和哲学

民主就是科学的议事规则

埋葬凯恩斯主义专题文章集

计划经济中的国企和行政垄断

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失败史

数学可以脱离实证而成为科学的标准吗?用数学的名义,可以侵犯人权主宰他人命运吗?要批倒他人的数学,才能拥有自已的人权吗?《科学和民主不仅仅属于极少数“数学家”,数学理性主义是伪科学骗子

数学不是实证;数学压倒实证是数学理性主义,不必精通所有数学才拥有人权

数学是工程学必须,不是科学的必要;数学不是实证;不必精通所有数学才拥有对科学的发言权

数学是严密的逻辑,逻辑是实证的表述,数学是实证的严密的量化表述;数学不是科学实证的必要条件;

数学工具与科学实证性的关系

逻辑是实证的延伸方式,数学是定量化的逻辑,脱离实证的一切“思想”都是(哲学=意识形态=直觉)

数学是严谨的逻辑体系,但数学不是科学,也不是科学的必要条件

将数学绝对化,就构成了对数学的滥用;数学只能服务于定性科字确定的命题;没有定性科学的界定,数学毫无意义;

数学理性主义将“定性科学”阉割,数学滥用令社会科盲化

数学定量思维是定性思维的局部深化,没有定性思维的目的,数学工具毫无意义

数学常被伪科学滥用;找到数学命题切入点,比解决数学命题更困难

西方现代宏观和微观经济学,基本上建立在对数学的滥用基础上,基本上违犯了统计学的个案限制,基本上是伪科学

引入数学的“(政治)经济学”是伪科学?管理学适用数学,经济学的数学不存在实证依据

为什么经济学与量子力学类似?科学的经济学的方法论逻辑

经济学科学标准(边际效用+抽象建模+实证统计)》

不恰当引进数学主宰了经济学,代替了科学实证的根本性,构成了计划经济的基础,也构成了现代专制主义的信仰基础

计划经济内核数学理性主义

不恰当地引进经济学的数学成为计划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就是滥用数学的“哲学经济”

芝加哥学派的“实证polly”与“科学实证proof”有根本的不同,芝加哥学派涉及数学的部分,全部是伪科学;凯恩斯主义依靠(主观假设+数学),无疑是伪科学;

滥用数学的凯恩斯主义和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实证方法论的局部统计“经济学实证”与经济逻辑没有必然的关联

经济学是要素抽样作为evidence的学科,计划经济制造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

个案不具实证意义,即使属实也充其量是“疑证”,这应就disable了任何秘闻秘事和传闻的作为证据proof的资格;“举例”如果不是假设性的个案,也只是个案而已,因此都不具备实证意义;

个案个体不具统计上的实证意义,但是“对象class”是对一类现象的统计结果的概括,具逻辑意义

个案evidence相当于还原曲线的付里页变换中的采样,还原的不确定性与采样的数量成反正,与失真成正比

“解说举例”是假设的个案,不是证据;统计学意义上的对象模型和假设场景,不具实证意义

毛主席语录“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实际上犯了常识性错误:个案没有代表性;没有统计学常识,有调查也没有发言权;

明确“个案没有代表价值”和“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关系

个案不能证实普遍规律,个案可以证否“普遍性”

将个案绝对化成普遍性的代表,就可以阉割出“任何证据”

个案不具备实证意义,在历史和现实中,就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真实+全面)的调查数据,因此建立在片面的“个案”上的结论,都只是一种可能性;不具实证意义;

历史数据要得到准确全面的统计不可能,中国古代没有准确统计数字

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也只有娱乐性的效果,与战争实际成本和效益关系不大,与政治的利益也关系不大

交换创造价值,令某种“可制造的数字”如产值(如GDP,工业产值),在经济学上毫无意义

个案没有实证意义,在中西医上,表现为中医缺乏科学实证性的证据;因为中医无法通过双盲疗效的统计证明;

个案没有统计性意义,就排除了个人主观期望的选择性倾向,在医学上就是双盲疗效标准的逻辑根据

西医是基于疗效统计的实证,中医是基于个体感受的宣传,两者的实证水平是不一样的

双盲临床实验是针对“疗效统计”的科学,不关心施治的动机,如“医学理论如中医是不是科学”

公众不是上帝,“全面真实”只存在于上帝那里,(基督教的用语),上帝是不需要“调查”的。

掌握详细全面准确的社会数字,或证之伪,都非任何人所能,用“数字”作为言论自由之据是不合理的

脱离公众个体评估的幸福感的任何“权威数字幸福成就”,都是虚幻的

科学不依赖于(depend on)缺乏实证的数学,个案不具备历史实证统计意义

证据采信和对结论逻辑意义,有着严格的分类要求;论证是为了更有效地介绍论据的逻辑联系;

传统汉语议论文的形式,逻辑的目的是为了围绕论点更有效地介绍证据;

“疑证(evidence)”和“实证(proof)”,疑证(evidence)为“实证的迹象,寻找实证的线索”

汉语疑证evidence与实证proof的精确语义,及疑证从无

结语

科学从实证开始,逻辑是实证的表述,数学是量化的逻辑。

科学理论表述,依赖于逻辑的表述,科学理论不依赖于数学;

你并不需要比别人更精通数学,才能拥有自已观点的发言权;

前一篇:民主取决于默认权益归属权

后一篇:美国大法官讲政治;美国政府偷税漏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