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4 lines (32 loc) · 8.89 KB

边际效应,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资产流失”.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4 lines (32 loc) · 8.89 KB

边际效应,解读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资产流失”

目录: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悲剧史

时间: 2015-07-25 22:42:47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td8.html

市场经济的效益比政治垄断下的效益高,两者之间构成了边际效应的压力;

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对政治垄断无法赢利领域的不同处理方式;

毛主义时期的“斩尽资本主义尾巴”和邓改革的“包产到户,向平民经济开放阡陌”;

“国有资产持续流失”是“民众经济富裕起来”后,后者衬托前者的边际效应;

随着民营经济领域的效益上升,国有垄断体系的的边缘地区的“政治持有价值”不断下降

从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对于政治垄断无法赢利的领域的“垄断”(别称“监管”)的处理方式,理解极左的偏好,将监管运用到极致时,就是毛上帝式的“斩资本主义尾巴”。所以回顾毛上帝时代的中国,还真没有“国家不管,政府不作为”之处。即便有点食堂集体食物中毒的偶发事件,既不会被今天竭斯底里的女人型愚民和公知看到,甚至不会被她们听到,自然连恶心的机会也没有。当时报刊传媒散播的全部是社会主义的正能量,那怕有点风声走漏到资本主义的报纸电台里,看到报纸的中国人叫通敌,被发现收听敌台的将是政治事故。

ps:毛主义时期,包括刘副主席代毛掌权的年代,上述两种阶级敌人,都是要枪毙的现行反革命

邓阿平的改革开放,背离了毛上帝要饿死全中国的革命路线,但是也导致了党国垄断的国有资产的持续流失,其严重性在于,等价于党国政治垄断的基础的持续流失,其终局当然就是“党不再是政治垄断的党,国不再是极权专制的国”。毛主义者将此种改革的必然结果,称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和平演变”,隐含着“邓阿平及其继承者是帝国主义的卧底”的指控,——>居然得到了海内外民运分子的革命呼应!——>对应着毛主义者的“邓阿平篡夺了毛帝家族世袭的皇权合法性”指控。毛主义者居然以为响应此指控的国人是“大多数”!

邓阿平的改革开放,导致“国有资产持续流失”的原因,也是边际效用和边际应用的结果。因为灰色地带的市场价值上升,就会进一步抬机本来不是仍有垄断价值的外线领域的“边际”,只要国有垄断体系的效益(即便提高)赶不上市场经济的运作,这些外线领域也会持续变得低于边际。因为此边际规律,因此只要改革开放,就会出现国有资产的持续流失。所谓“阻止流失”,也就等同于回到毛主义者饿死全中国的革命理想之中。无所谓道德好坏对错,只不过是非此即彼的政治选择。乌有之乡等毛主义者,则故意将此改革开放后的党国渐渐失去主导地位,等价于苏联拒绝改革所致的政府丧失。

国有垄断体系的效益是低下的,本来就是实体经济学的先验,同时也得到了全世界包括全中国的全部历史的证明,仅仅在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才信仰的理论创新中,才能找到反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这种因为本来被禁绝的领域,(因为国有效益太低,以至于不能从中获利,因此只是单纯的禁绝,即“监管社会,斩资本主义尾巴”),向贱民拓荒者开放而导致的利益产出,导致体制垄断的边缘的(边际上升=地位感受下降),可以在八十年代开始,到今天仍然不绝的特权工人和知识分子,对狗腿子待遇不满的一系列抱怨中看到。

诸如“做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就是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对体制外小贩,自食其力换得生活待遇改善的眼红和不满;至于教育、科研和医疗,完全在党国垄断之下,非但不能从市场中换取价值,还需要卖茶叶蛋和拿杀猪刀的小贱民补贴!这些社会主义公知们就不提了,——>今天北大李玲等人所主张的改革,不就是回到毛主义时代那样拒绝市场的先进性之中去吗?特权工人一直在抱怨着“为革命当狗腿子一辈子,下岗收入还比不上农民工”,——>他们精明地掩盖了福利差异,然后声称自已同情农民工!

国有垄断体系的边缘领域,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下的边际上升,意味着其保留价值的下降。原因主要不是因为国有工人不肯干活,尽管他们与农民工相比,显然不太积极;也不是国有体系不能上令下行,尽管其实他们自已一直在抱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下头不听党的话”,当然也不是因为有几个贪官的所谓腐败;老实说,无论与资本主义的老板还是与私有企业的中层干部的贪污相比,这些国企干部算是清廉的;缺少的更不是理想,他们三天两头要听党的文件反复洗脑。而是因为体制内要贯彻社会主义北欧模式,福利支出高于收入所致。

ps:有趣的是,毛主义者与海内外民运的革命分子,在起哄“高福利之北欧模式”和“严厉监管市场的自由”“高税负均贫富”等多方面,土左洋右们都有着坚定的革命共识

北美初期土地市场的散户市,庄家,机构,户籍制度

北美殖民地的土地分配,对比中华帝国北魏隋唐的均田制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所反的不是垄断,而是“非公经济,非公财产”

北美洲“均田制”下出现的“土地兼并”和“贫富差距”;“土地兼并”是解放农民的特效药

资本逐利,但从来不是追逐暴利,正常商业环境,不存在可供追逐的暴利

通过中国股市的亲身体验,理解北美土地市场,茅于轼等人的小额贷款

北美土地市场的散户市,杠杆,风险和资本家;农业小额贷款的高风险,高利息,高爆仓

“监管,垄断”背景下,国营经济体系获利能力的边际,及“国有资产流失”

市场经济的效益比政治垄断下的效益高,两者之间构成了边际效应的压力;

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对政治垄断无法赢利领域的不同处理方式;

毛主义时期的“斩尽资本主义尾巴”和邓改革的“包产到户,向平民经济开放阡陌”;

“国有资产持续流失”是“民众经济富裕起来”后,后者衬托前者的边际效应;

随着民营经济领域的效益上升,国有垄断体系的的边缘地区的“政治持有价值”不断下降

前一篇: 中世纪式“价格泡沫”和“政府干预有理”的传统习惯

后一篇: 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妖魔化的庄家和讴歌“反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