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李玲
廖新波
公共医疗
民粹
医改
健康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4-01-29 22:30:29
对比美国,了解中国医疗业的现状;民粹愚民“看不起病”是自作自受;
廖新波和李玲等人“中国医疗公共化”只不过是“公务员加薪”的医疗版;
在了解了美国医疗体系的主要的服务与成本支付的结构后,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列举一下各位同胞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所接触的中国医疗行业的运营模式:
1)相当于美国medicare/medicaid的医疗保障财政投资,在中国,被全部用于国营医院的薪水钱。同时为了保证这些医院的收入,压制了几乎整个个体医生和民营医院的行业形成;目的是为公费医疗提供有一定保障的专业机构供应者。实际含义是从民营的医疗产业中榨税,补贴于公立和公费的医疗体系;同时限制民营医疗的业务范围,以免对公费和公立的医疗形成竞争压力。结果就是民营医疗系统所能提供的医疗服务,必定是质资价格,业务覆盖面有限。后者又似乎确立了公立医疗“高,大,全”的社会主义形象。
2)社会医疗保险,相当于另一种强制性的税收,优先补充公费医疗的不足,包括被公费医疗淘汰的前受益者;“医保可以报销”成为一种需要花钱买的行业附加特许权。
3)为了保证社会医疗保险的“税收能力”,压制商业医疗保险营业范围;病人无论有无消费能力,不可能通过医疗保险“偶然大单”,增加抗风险的能力。以上两条对民营医疗的限制(实在的限制还要多得多);已经从供给的层次上,排除了中国平民从市场经济中获得医疗服务的可能性,或者人为地造成市场医疗的质次价高,——>明明是公有体制的结果!却又成为“市场经济让公众看不起病”的原罪。同时绝大部分公众,被排除在公费医疗体制以外。因此对于中国民众,无论贫富,看不起病,因病等死或因病致贫,都是迟早的结局。
由由于公有/公费医疗体系,对于社会健保行业造成的巨大成本和负担,中国的医疗体制,本质上仍然是公有制。非常符合天朝宪法的形容语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其他苦逼成分帮着提鞋的“混合体制的,有社会主义垄断特色的,被钦赐命名为市场”的那种经济。市场成分的民营医疗,高负担广亏损下,当然地质次价高;当然的如果不是贵得常人不要企及的贵族项目,就是诚信非常不靠谱的“疑似奸商”。类似的游戏规则及其结果,也出现在社会主义特色的任何经济领域。原因只不过世上本无免费的午餐,成本刚性,只能八仙过海。
如此的天朝宪法的医疗体制,民怨沸腾的“看病难,看病贵,病无所医”正是此梦的否定结果。但是中国特色之所以有特色,那就是如此为主体的公有制,是非都可能反咬一口,倒打一耙到“市场,民营”的头上。在天朝北大教授李玲和医务官员如廖新波厅长等的权威口径中,公有制反而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如果说李瘳等人是特殊利益集团,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很难要求人家真心实意为公众利益服务;怪就怪在,天朝的民粹也是满脑子的公有制中国梦,统统把权威当良心,一个人指望着国家包他们医疗到长命百姓!怪谁呢?
当公务员要求加薪时,体制外的人都意识到这事不对头;当“企业离退休连连暴露”被政府高调暴露时,很多人就没有意识到意识到那就是“体制内的待遇”!甚至因为“离退休”三个字,普遍产生了错觉,以为自已将来也可以“离退休后加入体制”。那个放火杀了四十多人的陈水总及同情陈的民粹,就是这种体制外的人,显然他们都以为自已“退休就能成为体制内的离退休者”!所以一点不奇怪地地,极少有人意识到,廖新波厅长和北大李玲所谓“用公共医疗”代替市场医疗,其实只不过是与“公务员加薪”的同样的法团主义。
ps:本主题和本文在七年前发布在blogspot上,后来google博客被屏蔽;原稿一直未重新处理;最后一段是刚补充;
《医疗医改是治乱循环的缩影,中国与美国同样的两党派呼声和分歧:“市场化医改”和“公有化医改”》
《陕西神木“医改成功案例”缺乏确实证据;无论神木是否真实,免去郭宝成一切公仆职务都至为合适》
《FDA监管越多越糟;FDA监管不算多;FDA从东方标准看没有监管;从市场经济看,已经多管闲事;》
《美国医药市场经医疗行业形成管制;美国医生联合会经排他性特权构成行业垄断;导致美国医疗价格畸高》
《医疗保障水平越高,穷人越是看不了病;高水平的医疗保障的把医疗成本向穷人身上转移》
《基层民众索取“公费医疗”的奴役之路;高福利是民众的索求,“高税收无福利”是结果》
《医疗行业和职业的成本必须内敛;预设公有制令医改变成折腾;“以药养医”在公有制医疗的经济流程》
《西方的医疗的伦理和体制脱胎于基督教会和犹太人,美国医疗最市场化,受传统伦理要挟程度最小》
《美国医疗体系鸟瞰:家庭医生是美国医疗体系的核心;美国消费者购买医疗服务的全流程》
《对比美国,了解中国医疗业的现状;民粹愚民“看不起病”是自作自受;
廖新波和李玲等人“中国医疗公共化”只不过是“公务员加薪”的医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