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6 lines (23 loc) · 7.46 KB

麦克阿瑟土改对日本农村和城市化的影响.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6 lines (23 loc) · 7.46 KB

麦克阿瑟土改对日本农村和城市化的影响

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4-10-27 20:00:39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6rv.html

麦克阿瑟土改对日本农村和城市化的影响

麦克阿瑟对日本农村传统的“土改”,目的是政治性的,因此也就不能从经济性去考究它的结果;但可以从传统农村形成中要素的溯源,理解麦克阿瑟改革的逻辑结果。首先就是,农村中传统的保障体系消失了,因此据一小块地而不能生活的家庭,除了迁入城市打工,别无他法。对农村小块土地持有面积的统计,估计会发现这样的结果:日本土地保持着个人家庭为主的小块土地所有制,但是人均农民持有的面积,大大超出了当初分配数量,原因是很多农民卖掉了小块土地。即土地自由兼并的结果,并没有出现大农庄而止于家庭所有。

日本土地集中到了,较富裕的家庭可以支付手上土地的持续改良和荒年为止;又限制于农民传统观念对土地的珍惜,以及农民进城打工所得的补贴。只要农民仍然能够在城中打工有所收入,他们就宁愿把根扎在农村,而不愿放弃手上那怕是小块的土地。这样就构筑了卖与不卖的平衡,形成了今天的日本农民的经营主体:他们在农村有祖屋,在城市则是租屋住的农民工。就算少数发达了,在城市有了永久性住宅,但农村的田屋仍然保留着,农忙和放假时就会回乡耕田。农村的收入不足以让他们富裕,城市中打工的收入就补贴农村支出。

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相对于强化了“农民不卖”的偏好,补贴越大,则小块土地所有制越是牢固;但不补贴,而只是小块土地的平均上限上移而已。这种情况与美国农民得到美国政府的补贴结果,完全一样。而同样是农业补贴,由于中国不是私有的土地所有制,就没有产生美国和日本的农村土地的影响,变成了对农村集体所有,主要是对粮农国企系统的补贴,反而强化了中国农业系统的低效和高耗。为了鼓励农民留在农村,大概是避免对东京等形成人口压力,日本政府鼓励进城的农民把税纳在家乡,把根扎在家乡,是另一改革。

无论是日本政府的小政府传统,还是战后日本的财力,都不足以向日本进城的农民提供足够广泛的社会保障,基本上也就是生存保障而未完全可得。日本的企业体制本身已经成了某种特殊劳工阶层的禁脔,不可能具备向人数众多的农民工提供足够数量和足够稳定的就业。因此进入大城市的农民工的生存状态必然地边缘化,也就令到黑社会暴力团成为日本社会稳定的必须。它的性质既相当于,日本传统农村中的领主体制,迁进了城市;也是财力不足的日本政府,将城市基层治安承包给民间组织,只要他们承认与政府配合的游戏规则。

因此如果从政治角度上看,麦克阿瑟改革并没有成功,无非是把他本来关心的日本农村的传统,转移到了城市基层中的黑社会暴力团,更为赤裸裸地保留了下来。三十年代日本农村的领主及其属民,在日本经济危机时,可以响应日本天王及其粉丝的号召,成为日本军队的主要组成;如果今天的日本重新陷入经济危机,日本就不能从城市基层中严密组织的黑社会暴力团中,再组织起出几百万纹身以示其武士传统的新军队?日本城市基层的生活状态越边缘化,黑社会暴力团的合理性就越强烈,他们也毕竟承担着传统的社会基层救济职能。

所谓黑社会暴力团说法,大致是继承了中国传统对黑社会的偏见。如果按好事坏事的比例来说,说日本的社会主流是好的,一百件事中99件是好的,只有一件是不太坏的,这样的评价一点都不会过分。日本的黑社会基本上相当于中国政府中的城管和民政部被裁撤为民营自理后的组织。他们负责维持日本基层小市场的秩序,收取部分的费用,安排基层失业者全职人或间断就业,灾难时负责基层的救灾和第一期救济等,它们才是日本社会“团结”的骨架!但也说明,旧日本帝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的社会,今天的日本同样是一个二元社会

现代企业的两个对立属性,中世纪采邑和资产负债表

企业的本质是资产负债表的金融属性;马克思和社会主义,将企业错误地当成了“集中力量办生产的采邑”

从企业的两个冲突属性,理解日本模式和苏联模式的失败;美国企业的成功

日本产业模式的腐朽体制,与台湾企业的比较

从旧日本的土地税收制度,理解金本位和英美土地房产税

日本农民和企业在金本位下的税负恶化;日本政府过分关怀企业,导致企业不再成为商业企业

第一批跳出金本位陷阱的政治家,高桥是清和墨索里尼

麦克阿瑟对日本的顶层设计,反映美国右派的左倾本能

麦克阿瑟的土改;田底权起到了农田保养和平准的功能,永佃权起到包产到户促进产量的作用

麦克阿瑟土改对日本农村和城市化的影响

前一篇: 麦克阿瑟的左倾改革,道奇路线的拨乱反正

后一篇: 传统农业中的田底权,麦克阿瑟的土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