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外汇储备
人民币升值
苏联
技术
经济学
大萧条
建设
人才
技术引进
军事
目录: 投资投机经济危机
时间: 2009-02-17 13:00:28
《中国手中的外汇不是钱》,《外汇是物资**》,**两文似乎还没有完全让一些朋友放下包袱。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是:“外汇储备买人才技术,用于国内建设,总可以吧?”,听说还是温家小宝的意思。笔者清楚为什么在一些人大脑中,总是放不下“外汇储备增值保值,买技术,买设备,搞建设”的心理障碍,到底出自何处。其一,就是笔者说过的,“进口是奢侈,是卖国”,总觉“再次进口物资,是浪费”;其二的幻觉,“大萧条时苏联趁机进口美国先进设备,成了超级大国”。
其实,外汇买不到有用的技术;只有市场才能“买来”技术。用市场的“买”,其实是一种创造,(仿制也是创造中的一种,较差的一种),简单点说,就是进口替代。也只有市场,才能创造技术;《实业难,中国的市场非常小》,说明了中国技术落后,只能依靠仿制的经济内因。
先说第二条,“苏联进口美国设备成了超级大国”,本来就是一个幻觉、谎言。客气点说,是一些人谎言说多了,把他自已也给骗了:苏联的确趁着大萧条,在饿死两三千万苏联平民的同时,进口了许多设备;但是,这些设备并没有让苏联成为超级大国。苏联从来就不是一个能够和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个人强弱感受不去争它,苏联兵不血刃完败于美国,估计没有争议。苏联曾经的军事大国地位,也不是因为“大萧条”进口了设备,而是,在二次大战中得到了美英的全面援助,战后吸引了德国的军事技术积累。而在前两个五年计划中,苏联得到的,是没有很大实战价值的庞大而低效的低档产品数量。其中包括十年里生产积累起来的世界最多的坦克;在战争最初三个月里,就几乎全部损失!笔者不是强调苏联的故事完全虚假,而是不希望有人引用不可靠的“事实”,作为当前危险政策的论据。疑据从无,都不要去用它!退一万步来说,如果说苏联当前进口“先进设备”无助于二次大战,尚存争议;那么,以半个世纪跨度作为参考,当初把俄国积累几个世纪的黄金全部送到美国换回来的设备,(1917年俄国黄金储备占世界三分之一!),今天只是令俄国成为一只世界中盘股。也是没有歧义。
货币是什么?人类社会的贸易,本质上是易货贸易;货币,起到了“易货贸易中,延迟实时交换的凭据”的作用。因此,货币如果不是最终换成产品,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国际贸易同样在本质上是易货贸易,外汇储备作为一种物资债权的筹码,如果不是为了物资易货而存在,它就没有任何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屯积外汇是错的,自杀的,卖国的政策;同时宋鸿兵等人所谓的《货币战争》是根本上错误的原因。宋的《货币战争》,抛开阴谋论不说,其中心成立有一个前提,就是各个主权国家的货币发行,由这个主权国家以外的其他国家决定。事实常识,显然相反!
用《辩证的人权经济学》中的《价值守衡定律》很容易推导出“为什么苏联进口设备人才”不能富国强兵,“为什么外汇储备买人才技术,用于建设”,没有任何价值。因为,“价值=生产=消费”,今天的经济危机,本来就是生产过剩的危机。那么请问,“外汇储备买人才技术,用于建设”就整个社会意义上来说,是增加了生产,还是需求?需求本身,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如果今天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危机是更严重,还是“生产=消费”,是平衡了,还是因此,更不平衡了?“感觉”总是会欺骗您!因为,人类的常识,总是假定“生产、屯积,积谷防饥”是好的。而事实上,《价值守衡定律》决定了,如果没有消费,生产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举个例子说,Windows7是高技术,人人买一套,可以消化很多外汇储备;但是,真的有价值吗?
外汇买技术设备、人才,只能是为了生产。外汇只能最终转化为从世界上购回国内的物资,鼓励国内消费这些物资,才能达到“生产=消费”的目的,有效平抑国内的通货膨胀。“外汇买技术设备、人才”要达到这个目的,只能通过一个路径:技术、设备、人才的升级提供了出口的产品档次,增加了外汇收入,这些外汇可以买更多的物资,更好地平抑国内的通货缺口。这也是日本比中国更具优势的地方。可见,“外汇买技术设备、人才”本身,并不能回购物资的外汇目的本身。如果外汇是不为回扣物资而存在的,点子越多越反动。为出口占领人家的市场,看看谁会卖给你?(日本买来了先进技术?),就算是在冷战盟国的条件下,日本是买来了基本技术,自已再创造;还是,买来了先进的技术?麻烦再研究清楚。
象德国那样提高了出口档次,意识着只需要较少的国内资源就能够购回更多的国外物资;只要就很容易平抑国内通胀(马克一直是世界上最坚挺的货币)。只要国民愿意消费,整个国家的生活福利水平会保持很高的水准。而象日本那样,尽管出口档次不低,但是国内消费同样被压抑,(补贴财阀),那么就会维持较高的社会储备,和较高的通货膨胀。对于日本国民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好处。所谓“失去的十年”,实际上是财阀的哀鸣,却是日本国民对这种畸型出口生产体系的纠正。
再回到苏联“外汇买技术设备、人才”,用《什么是社会生产的价值?什么是GDP?》中的话:
但是国家主义也不能回避“价值=生产=购买力”,这个最根本的价值规律。国家集中了全社会的购买力,买什么呢?总要有点东西可买啊!这又回到了我们文初的开头问题,这些国家主义者,其实也是彷徨,有什么可买?
第一,可以买战争;而且是要打输的战争才好。因为,如果战争是打赢的,那么无非是更大范围内积蓄更大的购买力,反正不能分配给国民(否则就不是国家主义了)。所以只能买打输的战争,外战打不输就打内战,实在没有战好打,象秦朝啊,蒙古帝国啊,就自已砍自已,反正是不想活了。为了避免秦朝这样可怕的事情发生,至少要塑造一些外来威胁才能保证国家主义的长治久安,这就是一些人不遗余力鼓吹民族主义的由来,看上去,好象真的好爱国的样子。
第二,可以买面子工程,名牌汽车;世界各国历代皇帝,把购买力集中起来又爱好和平,就会用来买面子工程,建金字塔啦,骊山大坟啦,十三陵啦,鸟儿的巢啦,圣化令啦……,还有,中国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知道吗?
第三,可以买美元储备;至于买了美元储备干什么?呵呵,可以买能打输的战争,可以买面子工程,如此反复,直到永远。
……
苏联最后买了什么?失败的战争!一次不成功,再买第二次,一直买了五十年,直到成功死拉死拉为止。这就不是只生产不消费的下场。由货币的本质,我们可以预见到,这一轮世界货币危机,最终会以新的世界货币联盟取代IMF而告终。中国希望低估人民币的出口拖动经济,靠抑制国内民众的消费,给美国做殖民地。这种歪点子,不可能走下去。在《比沙皇更残暴的红色专制也没能救俄国(1917-1993)》一文中,笔者表达了这样的观点:苏俄在1989年崩溃,丝毫不令人奇怪;它没有在1959年以前崩溃反而是历史的意外;——核武器和毛氏泽东有关的抗美援朝、越南战争,恐怕是苏俄苟延残喘到1989年的合理解释。
外汇唯一的用途就是买物资;如果买技术,那也是希望少花钱多买物资,————进口替代!
由于“有钱能使鬼推磨“,“外汇最应该买技术”这种观念,被中国今天社会视为理所当然,(即断言);因此,要说明“技术不能用外汇买”,“技术要依靠本身的内需市场创造、维持;出口只是令技术具有更高的规模效益”,“脱离市场购买的技术,没有任何意义”,这些《**辩证的人权经济学》**中确凿无疑的结论,要让中国人理解,可能还需要花点工夫,所谓“口水四溅”。看不惯笔者“小人物下结论”之不谦虚的朋友,烦请滚吧。
本文是**《**辩证的人权经济学》系列。系列现有以下文章:
《**辩证的人权经济学》(序论)
《炮轰芝加哥学派》
《价值守衡定律,交换才是价值**》;
《**人权经济学之“黄宗羲定律”》
《不患不均而患特权》
《外汇是物资不是钱》
**
关于人民币升值,还可以参考:
《汇率控制,人民币不升值,农民就太苦了》
前一篇:逢高减仓,调整随时可能到来
后一篇:有内需没垄断就会有先进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