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田千秋
赵过
桑弘羊
盐铁论
霍光
王莽
经济危机
凯恩斯主义
财经
目录: 文明社会进化史
时间: 2009-02-12 17:24:42
看来读博的朋友里有高人,竟然看出了前文《西汉王莽朝的经济危机》不细究之处。笔者确实是信手掂来,没有严格核证细节。不过,所述及的历史,并没有虚构的情节,只是“太略”。笔者不想把文章写得太长,而事实上已经太长了,前文斩一半成两篇,还比较凑合。更不想写成轰走读者的“历史论文”。这里补充说明一下。
桑弘羊确实不是汉武帝杀的,相反,他和上官桀作为大财政小国民的“国资委”集团,作为牵制主持“轻税薄赋”无为新政的卫霍集团,一起辅助幼小的汉昭帝。卫霍集团在卫太子刘据事件中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霍光成为其中残存的骨干成员,在新政中,得到了田千秋、赵过等人的支持。桑弘羊以重税大财政维持官僚集团福利,保持他们的社保养老金不致削减,影响拉动内需,因此,在汉朝官绅中拥有更大支持面。霍田集团轻税薄赋,削弱国家对盐铁酒专卖,一方面既是霍光集团打击已经漫延成灾的官僚集团的措施,另一方面,“藏富于民”回复高福汉景三朝的政策,也确实利于社会的休养生息。
霍光依靠白公渠国营农场的收益,以及赵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在田千秋的帮助下,税收财政的收项,社会生产迅速恢复。当时有一句民谣,叫“白公,赵过,田千秋,丰衣足食不用愁”。可见当时新政的成效,深入人心。桑弘羊政策对盐铁酒的专卖权,(盐就是从那个时侯开始贵了几百倍);同时,大量新发铁钱补充财政不足,(相当于今天的通货膨胀,积极的货币政策)。当时,对西方的贸易(丝绸之路)适用金银铜作为通货,相当于今天的美元;而国内流通用的是铁,打仗用的是铁,农具用的也是铁,易损的铁,是当时的人民币。同时,西汉经济政策倾向于“屯积”,(今天的中国也有这种习惯),因此,即使是在文景盛世,整个西汉社会商品经济也很不发达,同时,铁币购买力有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压力。旧粮堆陈,铁钱散串。两者可以归结为两句话:“商品交换非常不发达,通货膨胀压力非常巨大”。在商品交换不发达的时代,中央控制下大量发行的铁钱,作用与大量强制性摊销的国库券相似。
桑弘羊在经济危机时期仍然主张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垄断,会造成汉朝社会经济是灾难性的后果,作用与明末经济危机类似。汉武帝未期的经济危机,是生产不足结合通货膨胀的危机,情况与明末,和蒋介石在大陆未期的社会经济状况类似。这个时侯,减税息兵,并集中政府财力于基本生活维持品的生产,是走出经济危机的最佳办法。明末和国共内战期间,在割据区实施了政府直辖生产,部分恢复了生产力的“弱小”一方最终获胜,可能不是偶然的。显然,霍光很土冒的“旧政”,比桑弘羊的凯恩斯主义,更适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并得到了汉昭帝的支持。
但是,桑弘羊背后的军政既得利益集团的支持,也是有力的,他们在企图搬倒霍光集团不成功后,甚至企图搬倒汉昭帝本身,结果,给早有准备的霍光带来了大清洗的机会。桑弘羊就是这样被杀的。霍光掌握政权后,继续维持汉初无为政策,直到汉宣帝刘病已先生亲政。刘病已先生作为卫太子刘据的唯一幸存孙子,很可能是霍光刻意培养登位。其中疑点是霍光处理昌邑王刘贺的昏君事件中实在多了点。但是宣帝朝亲政后,不知是皇权政治的趋势就是大财政,还是要抑制霍氏的政治力量,或者要平衡汉朝官劣阶层的平衡,最终在第二次对卫霍上层骨干的清洗中,(霍氏谋反事件),杀了霍氏一族,重新恢复了盐铁酒的专卖。
汉朝挣扎了半个世纪后,终于走上了“大政府小国民”,剥夺国民财富的“富国强政”道路,不知是不是“历史是进步的,过程是曲折的”。第二次经济危机随之也在不到一个世纪后重现,这次,军政利益集团的势力,更大了。王总理学霍光学不象,学了桑弘羊,最终亡了国。
汉武帝任用桑弘羊起草国资垄断法,与黄老政治学说,中国最古老的民主派,争论汇成一部文集《盐铁论》。笔者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读者可以参考《从《盐铁论》谈起中国人的私有财产原罪感》,《中国古代盐税经验在A股和房地产市场上的成功运用》两篇文章。
本文延续**《辩证的人权经济学》理论讨论系列。本系列现有以下文章:
《炮轰芝加哥学派》
《价值守衡定律,交换才是价值**》;
《辩证的人权经济学》(序论)**
《**人权经济学之“黄宗羲定律”》
后一篇:财政和金融双料危机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