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愤青
战争潜力
霸权主义
国家主义
公信力
条约
议和
投降
汉奸
公约
明朝
军事
目录: 人权价值观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09-12-15 11:39:02
“议和就是投降”,专打不必要的战争的愤青文化
http://chnmin.blogspot.com/2009/05/30.html
理解“守为正着攻为奇”的道理,那么,貌似强大的苏联为什么会悄然瓦解,一度所向无敌的纳粹德国为什么会迅速云散,毛帝国傻逼工业化的傻逼军事现代化,为什么连越南也对付不了?也就不难理解了。原因在于,其当时的掌舵人,发展这些帝国的军事机器的目的,是愚蠢的,漫无目标的,缺乏针对性。无论用与不用,都必然是亏损的,破产的。避免破产的唯一办法,就是止损,停止对“漫无目标的战争机器”的无限制投入。
军事GDP的倒退,或者说所谓的“休克疗法”,与其说是痛苦,不如说是幸福,更不如说是解放!!!俄罗斯帝国和毛帝国,都因而找到了新生,而另一个同类的小王国,金将军正日的家国,仍在这条路上陷而不归。战争作为国家社会火力物流的投资项目,也就成了国家社会工业中,用作战争项目的物流“均输”,是一种实物税收。其能力,与这个国家的税基大小,即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得到莫里斯·迈斯纳这样两三个美英左翼学者部分肯定的毛泽东时代,因其对中国经济基础、工业化进程的严重破坏,事实上是严重削弱了中国的战争潜力。包括纳粹德国、苏联的扩军备战,事实上是降低了这个国家的战争潜力。除非短期内能从事有“战争利润”的项目投资,否则,如此不计成本的扩军备战,将会不战自败。
这就是“好战必亡”!自然,算错了战争风险的项目,同样会“虽战亦败”。相反,似乎“忘记”了全民皆兵的邓中国,则以经济生产总量实在增长了七倍以上的成绩,事实上令中国的战争潜力增长了至少七倍!这里,没有考虑从经济角度上的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内需增长。中国目前仍是一个“为战争准备而存在”的国民经济体系,忽视了国民内需的建设。这就是30年改革后,到今天为止,必须进一步改革的地方。
在民权私有制已经成为国际主流,国家之间合作共荣为主题曲的时代,民族国家最大的危险,并非来自于外部“资本主义有私价值观社会的威胁”,而是汉奸愤青灭亡中国的企图:霸权主义,闭关锁国,轻率启战,以和为降,示形于外实侵于内,将民族命运视同草芥!!一切只为特权卫士卫道奴役人民的动物农庄!在世界今天缓和合作的今天,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就是民族主义的忠君爱国的所谓愤青。示形于外实侵于内的特权卫士,才是这些所谓的愤青的本来面目!
中国传统文化出于“天无二日,国无合作”的观念,将议和当成了投降,将丢了面子当成了“国家灭亡”。面子者,今天我们称为公信力。在民权社会,公信力是最要不得的,所以美国民众可以任意批评政府。但是在国家主义社会,国家主义就是国家利益,这是一个依靠面子维持公权的社会,一个“要面子不要孩子”的社会,议和就是投降,不战胜即讲和就是“投降”,象明朝式的“天无二日”拒不讲和的,蠢猪式的霸权主义就是爱国。
正是这样的传统社会文化,腐植了以霸权主义的乌托邦作信仰,用示形于外实侵于内的极权为手段,以无私为道德,以无知为勇敢,以祸国殃民为光荣的中国愤青文化。大部分战争是不必要打的,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很多战争,都谈不上是正义的;正义的如抗日战争,则是中国过分轻率主动的战术行为,不适时地挑起,是劣势的战略处境下主动战术挑战,而陷入更不利的战略处境。尽管中日冲突当时难以避免,但是,中日热战在1937年,却是可以避免的。
中国这样一个近千年来,几乎从来没有真正打赢过关键性的战争的,却对战争手段过分迷恋的传统社会,好好反思战争,有着深远的意义。这种对战争的反思而不是仅仅培养仇恨,可能国民摆脱汉奸愤青民族主义者祸国殃民的道德勒索,挽救国家民族危亡于将倾,不要重蹈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覆辙。不打不必要的战争,不打面子工程的战争,民族利益至少,公信力公权的面子,绝大部分战争,都没有打的必要,更不会碰上非打不可的“敌强我弱”的战争。退一万步来说,从唯物主义的角度,如果世界上有“邪恶得不可战胜”的强大侵略者存在,那也值得你屈膝向人家学习一二,更何况,邪恶的未必是人家,而可能是你自已呢!
前一篇:了解“侵略者”痛苦更能理解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