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6-11-08 21:56:53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wxuz.html
WBagehot现象是国民主权原理的反映和表述:民众对元首的支持程度,与私权的丧失程度,正相关;
“三权分立”在任何时侯都无关紧要,如果不是国民主权的影子,就是meansnothing的橡皮图章;
“英国宪制,美国宪制”之“表面三权分立”成功的真正底层原因,
林肯“恺撒化”是基督教残渣再泛“时势造皇帝”的均衡要求,三权分立无法与之抗衡;
从政治学角度,WBagehot现象的可以表述为:民众对领袖的支持程度,与私权的丧失程度,正相关,——>可以发现,它就是国民主权原理的另一表述方式:当私权强大到“自治,联邦”的时侯,不但“支持领袖”的民众被分化到联邦各加盟自治体之中,而且领袖只能转而变成与联邦自治体之间的博弈、合作和联盟。因此,民粹在法学上的角色就非常清晰:以不归属于和不愿归属于联邦的“流氓无产者”的聚合,打破联邦与领袖之间的均衡;在领袖的率领下,完成对联邦的政治征服。强大的民粹如希特勒集团,轻易就征服了脆弱的魏玛联邦。
在WBagehot社会现象的客观背景下,无论怎样定制“三权分立”,当三权分立反映的是“国民主权原理”时,根本上就无所谓三权分立的本意,因为均衡“独裁者权力”的,实际上并不是叫国会和议员的一群人,而是这群人背后荷枪实弹的“国民自治主权”;而当国民主权原理已经失效时,则无论“国会”在表面上健全,它如果不是成为罗马帝国的元老院或东方帝国的“两会廷议”,就是独裁者可以轻易将其驱散的炒闹场。在所谓“人权圣地”的法国大革命,波拿巴将军下令军队用上刺刀的步枪,把“三权分立之国会”轰出会场,送回老家去。
只有在国民主权原理仍然有效的社会条件下,“枪杆子出政权”才不复成为宇宙真理。“谁掌握了军队,谁就掌握了罗马(政权)”(塞维鲁),只能发生在国民主权已经失效,中央集权已经统治帝国的时期,而不会出现在地方权力仍然分立的罗马共和国。尽管表面上意大利的权力集中在罗马城,但意大利联盟实力超过罗马。没有同盟就没有罗马,没有罗马却仍然会有同盟。这些同盟在罗马的代言人一直延伸到罗马元老院。所以罗马共和国与帝国时期的重大区别在于,共和国时期的元老院是地方势力在罗马的政治代言人,即国民主权原理的反映。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三权分立”都是多余的。当它看起来有效的时侯,有效的不是三权分立,而是支持这一时期的三权分立,背后的政治因素。如罗马共和国似乎是三权分立,(罗素,阿克顿等称之为“竞争性政治架构”),而实际上罗马执政官的权力就是王政时期的国王的权力,只不过是“一年任期”的国王;两执政官制似乎进一步强化了罗素等人“竞争性政治”的观念,那将无法解释后来的帝国政治和独裁官制度;和两执政官制也只在罗马特定时期出现。因此罗马共和国真正平衡执政官权力的,其实是国民主权原理,而非权力部门竞争。
题外话:从WBagehot现象可知,真正具备罗马国王/皇帝潜质的,反而是民众领袖之“保民官”,因此格拉古兄弟不肯放弃此职,护民官权力也成为罗马皇帝的必要组成;
遵循同样的逻辑途径,英国宪制的成功,同样不是三权分立,而是英国“成功地保留着贵族封建体系”,而对抗于“国王与贫民的政治联盟”,通常是民粹的要求,——>这就是《大宪章》,也就是WBagehot现象所得名之处:WBagehot的《英国宪制》(著作于1865-1872)中,对此英国政治特质,作了详细的解读。所以英国的民主,——>姑且如此称谓——>并不是今天进步主义者所以为的“解放劳动人民”,恰恰相反,那是“英国贵族的党内民主”的胜利。因此英国的成长过程,是威尼斯式的贵族阶级趾高气扬,伴随着贫民饿死的旧社会。
美国之所以独立于英国,就是“逃到美洲,却不可能融入英国贵族党内民主的下里巴人yankees”,不愿意继续成为英国Parliment贵族老爷们的奴役对象。而不能摆脱英国贵族老爷统治的南非黑人,印度,爱尔兰!就在英国贵族老爷们的“民主统治”下,接二连三地大饥荒!至于美国独立后,表面上的三权分立的成功,实际上成功的是背后的国民主权结构(杰斐逊主义)。所以模仿美国独立而发动的法国大革命,拿着“美国经验”将“三权分立”摆弄了两百年!不是专制就是内战。最后戴高乐第五共和国的“总统至上”,把三权分立踢进垃圾堆。
南北战争时期的英帝国,“种族,阶级,奴役”的事实存在,比美国广泛得多,也残酷得多!但是内战却爆发在美国!原因可以归因于“美国在基督教仍然活跃(奋兴运动)的时侯,却没有一个国王!因此无法均衡基督教带领的民粹运动带来的冲击”,——>林肯恺撒式的“践踏宪法=美国帝国化”,正体现了社会学此“时势造皇帝”的要求;三权分立无法与之对抗。
《“法无禁止,即是自由”只对“公民权利”;“未经国民授权,即是僭越”针对政府》
《还有比“约翰布斯的子弹”更精准的极简要点吗?实体社会学的“timeline,时间线”》
《“林肯遇刺”是美利坚合众国和林肯本人身后的的“最佳解决方案”》
《法国大革命“启蒙”了“三权分立”的误区;三权分立不能取代“国民主权原理”》
《国民主权原理,实现了“有私”而跳出了“封建”,实现了纳什均衡的博弈条件》
《“三权分立与民主毫无关系”;英国早期民主“分立”的成功,是因为封建残余成功的保守》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不是民粹;“民粹”的定义已经在政治主流中被偷换》
《WBagehot现象是国民主权原理的反映和表述:民众对元首的支持程度,与私权的丧失程度,正相关;
“三权分立”在任何时侯都无关紧要,如果不是国民主权的影子,就是meansnothing的橡皮图章;
“英国宪制,美国宪制”之“表面三权分立”成功的真正底层原因,
林肯“恺撒化”是基督教残渣再泛“时势造皇帝”的均衡要求,三权分立无法与之抗衡;》
前一篇: “户籍制度”的话语权和选择权都绝对排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