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2 lines (31 loc) · 9.02 KB

进步主义对宣传的错觉,旧制度和大革命的现实.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2 lines (31 loc) · 9.02 KB

进步主义对宣传的错觉,旧制度和大革命的现实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5-11-07 21:53:18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w1ow.html

进步主义早期“宣传似乎有效”,及毛狗主席“农村可以包围城市”的错觉;

美国和现代中国的“宣传似乎有效”的受众已经消失;宣传再也无效;

宣传无效意味着“政治正确失效,信仰缺失啦”,中华党国必须重新考虑“执政合法性”;

“宣传无效”的传媒因素,通时促进着“城市为基础大革命”《旧制度和大革命》;

没有意识到“宣传已经无效”,革命进步分子与党国争夺“宣传阵地,话语权”;

进步主义早期“宣传看似有效”,首先是因为进步主义本身就是传统公有制的愚昧,它与封建农村等后进地区,习惯于封建传统(公有制)的愚民的习惯法吻合;因此越是落后的农业大国,进步主义的宣传就越是似乎有效,此即毛狗上帝所谓“发动农民,农村包围城市”的神话由来。第二个原因是近代传媒技术的发展,让进步主义的文人,有机会接触古老农村公有制习惯中的传统愚民,当这些愚民面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所衬托的“贫困”时,就会产生“被剥削,不公平,世界倒转了,洋人捣乱传统啦”的逆反和抵触,变成容易被宣传开采的化石

马克思主义则将进步主义早期的“宣传似乎有效”归因于某个革命领袖的天才(如毛狗上帝),以及农村激烈的阶级斗争(但此前的农村实际上非常安宁),然后把农村比喻成“皮鞋挥舞下的奴隶社会”,也就可以将林肯那套逻辑搬到“煽动农村革命之中”:“皮鞭挥舞中得到的财富,必定遭到刀剑的讨偿;南方50年奴隶制积累的财富和生命,被(林肯我发动的)战争彻底摧毁,难道不是上帝正义的意志吗?”,同样的逻辑也被布尔什维克用到了十月革命之中。而史实中,不要说中国农村和俄国工厂,就连美国南方的种植园,也很少有皮鞭监工的。

ps1:美国南方种植园的最广泛的组织形式是仿照英国中世纪农庄,黑人拥有自留份地,还有棉花效益的分成,换取自已的生活必需品

ps2:详情可参考《十字架上的时间》,尽管这其实是左派对南北战争前奴隶制的研究著作

ps3:林肯这段话是战争结束前,第二次就职演说的话,目的是为谢尔曼等将领,在南方针对平民的“三光政策”之不道德的战争罪行,作道德辩护

同理可知,为什么进步主义的宣传在美国都不会有效,原因在于美国缺乏旧大陆的“传统农业社区”,美国农民甚至比其时的美国城市贫民,具有更激进的“个人主义,别来烦着我耕自已的田”的自觉性。正是这种美国农民的自觉性,与林肯当时所在的共和党的相当激进的进步主义纲领,发生了严重的冲撞。因为南方农民因此支持了南方政权,而最终导致了南北战争。而这种传统公有制的农业社区在南美洲却非常普遍,所以在南美洲推行毛主义式的“发动农民”,有着北美不可比的条件。正是两者的不同,导致了南北美洲进步主义形态和进程的不同

即便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信仰,将进步主义早期“宣传有效”的机理原因,视作“敌对意识形态”的各持已见;则现代社会可供宣传挖掘的传统农村中愚民群体,如果不是基本上消失,甚至已经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大社群(如美国),就是已经大大减少,其任何挖掘的激进力量,都已经不可能与城市居民体相提并论(如中国,日本)。因此“宣传前效”所要求的基本受众,已经事实性消失。以21世纪的中国为例,即便仍然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也已经通过广泛的传媒,对社会拥有广泛的感知。此时将政治正确强加于彼的宣传和运动,只会徒增国民反感。

如果中华党国认识到“宣传看似有效”的历史条件已经消失,他们就会明白所谓的“信仰缺失”是怎么回事,需要重新考虑其执政合法性基础;还必须面对另一社会学现实:城市无产者在传统公有制民主传统,即民粹,就会通过亚罗不可能定理,构成《通往奴役之路》的强大动力,如今天民粹所喧哗的“反户籍制度”“国家为什么不管”等等。如果不通过地方自治和个体人权等“推恩分化”,让这些公有制贫民渐渐脱离“无恒产者无恒心”的民粹;民粹运动最终会导致大革命和极权运动,渐渐形成《极权国家的起源》,这也正是《旧制度和大革命》!

如果自以为是“反政府,闹革命”的进步主义分子,没有意识到“宣传似乎有效”的逻辑条件已经消失,就会与党国喉舌争夺“宣传阵地”或称“话语权”,——>这是公方彬等党国神棍所以为的,也正是革命分子等所热衷的;——>因此就会彼此“口水谣言大比赛”,彼此以为对方是“敌对意识形态”。典型如利比亚战争时期,进步分子“为革命造谣”的丑态,与马恩毛狗欺骗天下有何不同?但是他们所热衷的宣传所争夺的,只不过是已经不存在的“传统愚民的受众”;他们价值观事实相同,只不过是试图争夺主宰天下的绝对权力的此派彼派而已。

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的两次高潮,进步主义的前身,宗教奋兴运动和废奴主义

进步主义的第一波高潮,总是进步文人煽动的暴民运动;进步主义最后高潮的特点,都是学生运动

进步主义的本质是不可调和的暴力复古;进步主义如果声称“非暴力”,只能是战术性的诡计

进步主义早期各国学生运动的成因,教育投入的超前;学生运动形成的条件

美国左派对赤字的政治偏好,与中国左派的迥异处;美国左派与中华“进步右派”的政策偏好基本一致

进步主义政策导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早期的宣传“有效”的错觉:传媒全面发达的21世纪宣传已经无效

进步主义早期“宣传似乎有效”,及毛狗主席“农村可以包围城市”的错觉;

美国和现代中国的“宣传似乎有效”的受众已经消失;宣传再也无效;

宣传无效意味着“政治正确失效,信仰缺失啦”,中华党国必须重新考虑“执政合法性”;

“宣传无效”的传媒因素,通时促进着“城市为基础大革命”《旧制度和大革命》;

没有意识到“宣传已经无效”,革命进步分子与党国争夺“宣传阵地,话语权”;

前一篇: 《旧制度和大革命》的流氓无产者的先进性,及农村的稳定性

后一篇: 总结阿格斯迪顿和消费主义,及对“新主义”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