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0 lines (30 loc) · 8.74 KB

进步主义早期的宣传“有效”的错觉,及学生运动.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0 lines (30 loc) · 8.74 KB

进步主义早期的宣传“有效”的错觉,及学生运动

目录: 旧制度和大革命

时间: 2015-11-06 23:09:10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w1fb.html

福利性质的普及教育导致学生的成本感受低,缺乏“学而致用”的职业责任感;

进步主义政策必定扩大了学生的失业群体,导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现代传媒的发展,导致传统公有制的“不良民主”的发酵;

进步主义早期的宣传“有效”的错觉:挖掘农村后进地区的思想化石;

传媒全面发达的21世纪,宣传已经无效;极权国家试图让宣传有效的“时针倒拨”

进步主义的三浪3是学生运动。除了学生运动必须在进步主义的“普及教育公平”后才开始形成大批的学生群体,足以构筑“运动”,也与普及教育导致学生自身成本感受低,缺乏对自已职业前景的责任感受薄弱有关,——>这似乎就是进步主义本身的目的!对于需要自已承担教育成本的家庭和个人来说,着眼于未来收入的职业是最根本的考虑,即“争取未来的既得利益”;但对于由别人资助的,特别是“社会公平权利”所得的教育机会,学生的感受似乎就是“为了进步事业”,再多谈“未来的职业收入”,反而显得很不进步的“唯利是图”

更具决定性的是,进步主义的政策贯切恰好与失业危机正相关原因之一是(进步主义=通往奴役之路)导致的就业和工作收入萎缩,第二个原因是争夺已经萎缩的就业和工作收入的“进步学生”大大增加,公式(学生运动=学生失业率=就业/学生),学生运动自然风起云涌。对进步主义的反思,固然是问题的解决方案,而且是科学上走得通的唯一路径,——>它构成了美国和英国“保守主义”的政治路线;——>但若“进步主义”是当然的政治正确不容怀疑,那么,不能反思自已免费午餐的后果,学生运动当然只能问罪“既得利益者拒不妥协”。

进步主义的一浪是由文人民粹的煽动,三浪是学生运动,而在19世纪以前就几乎没有学生运动的影子**。更为深刻的社会学原因,是现代传媒的发展**,导致了传统公有制民主的劣根性,即亚罗不可能原理,借传统公有制的民主传统,得以发酵。19世纪的社会传媒不能与20世纪相比,当时美国一般青年人,生活围绕着自已的小村子,一生也听不到几件特别的新闻。但是20世纪的传媒,就已经可以迅速将这个社会的每个被视为“不够进步”的阴暗面披露到公众面前,乍看似乎是“社会迅速沦丧,食品安全迅速危机”,真实只是“从前不让你知道”而已。

21世纪的互动传媒,更是把整个社会的事件发生,近乎透明,并在传播过程中,加进了许多媒介的想象。从智能科学的角度,传媒欠发达的过去,社会是一个个单独的大脑的组成,彼此不容易沟通,因此只能基于某种美好愿望的想象,作为彼此同志的印证;而现代传媒就让整个社会看上去是一个大脑里的风暴,其中有大量癫痫病灶发出的幻像。当社会传媒的发达,超出了科学理性所当时普及的程度,大量的成员缺乏先验的科学价值观,处理当前(因传媒超前)而显得过分复杂的社会事件,就会简单地将过去的美好想象(如共产主义)作为价值标准

因此进步主义的煽动主体,总与“传播媒介”相关。进步一浪是文人写手,因为当时的传播媒体是报纸和杂志,新兴的广播电台也是聘请记者写手,读写好的讲稿,本质上仍然是报纸和杂志的模式,受众是古老培养的价值观,缺乏其他信息渠道的19世纪形态中的听众读者。因此也就诞生了针对这读者的宣传propaganda,甚至给一些写手和他们的主子以“宣传万能”的错觉,似乎他们真的可能“塑造新的价值观”。而事实上,他们只不过是挖掘着古老的思想化石,对抗着新生的,其时仍然相对脆弱的个体主义价值观,特别是在中国等后进帝国之中。

当传媒条件进一步发达,单向传播的模式被打破后,传统文人写手,仅凭民粹宣传,也就自然地退出历史舞台。如果依赖于极权的国家,还指望着“宣传立国”,唯一的办法就是有行政力量,把时针往后拨,阻止互动传媒的发展的同时,也封闭民众的耳目,让他们尽可能停留在19世纪以前的感知状态,这样才能回复到“宣传似乎有效”的作用模式之中。但此时就已经不是“挖掘本来就存在的,农村后进地区的思想化石炮灰矿藏”,而是“自已制造化石,然后再自已挖掘”,是否有点局部成功,难以断论;但整体言显然是自掏钞票折腾,全然无效。

后进国家偏好传统公有制文化,抵触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文明发展

“重欧轻美=重视欧洲传统”隐含着“欧洲中心论,白人至少论,种族主义,基督教沙文主义”

欧洲进步主义传统不是欧洲传统;进步主义=资本主义发展+传统公有制理想

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的两次高潮,进步主义的前身,宗教奋兴运动和废奴主义

进步主义的第一波高潮,总是进步文人煽动的暴民运动;进步主义最后高潮的特点,都是学生运动

进步主义的本质是不可调和的暴力复古;进步主义如果声称“非暴力”,只能是战术性的诡计

进步主义早期各国学生运动的成因,教育投入的超前;学生运动形成的条件

美国左派对赤字的政治偏好,与中国左派的迥异处;美国左派与中华“进步右派”的政策偏好基本一致

福利性质的普及教育导致学生的成本感受低,缺乏“学而致用”的职业责任感;

进步主义政策必定扩大了学生的失业群体,导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

现代传媒的发展,导致传统公有制的“不良民主”的发酵;

进步主义早期的宣传“有效”的错觉:挖掘农村后进地区的思想化石;

传媒全面发达的21世纪,宣传已经无效;极权国家试图让宣传有效的“时针倒拨”;》

前一篇: 宣传有效条件改变后的法国大革命,英国和纳粹德国;

后一篇: 进步主义=资本主义发展+传统公有制理想;及保守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