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1 lines (30 loc) · 8.38 KB

薛兆丰先生的权威型大脑和吴英案的大字报.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1 lines (30 loc) · 8.38 KB

薛兆丰先生的权威型大脑和吴英案的大字报

标签: 薛兆丰 英国 金字塔 吴英案 麦道夫 权威 邓玉娇 金字塔融资 无罪推论 法学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2-06-10 19:49:42

薛兆丰先生吴英案的大字报;

薛兆丰先生的细节理性主义;

薛兆丰先生的权威型大脑;

薛兆丰先生的观点未必是经济学的观点

薛兆丰先生回国后介绍西方经济学,断断续续发了十来篇博文,此前最新一篇博文还是三年前重发再三年前的旧文。蜗居三年碰上吴英案,就兴致勃勃地打出万字大字报,让笔者不得不对薛兆丰先生的权威水平刮目相看。倒不是说薛兆丰先生就是错的,也不是说吴英就一定是无罪的,(笔者没有考证过未透明公开的吴英罪证细节),但至少就薛兆丰先生对吴英的所有指控都是不成立的,手段是不地道的

如薛兆丰先生用麦道夫案和另两起英国案作例子,指证“吴英这样的金字塔融资,在英国也是犯罪”。笔者不打算细察英国那两起是何等案情,但估计与薛兆丰先生用麦道夫案时偷换的概念是一样的。麦道夫案被称为“金字塔融资”,是对该案情的描述,不是麦道夫被指控的11项罪名的任何一项。这是薛兆丰先生作此五毛文章时,故意偷换的概念。金字塔融资是合法的,这是薛兆丰先生故意隐瞒的事实。

吴英与麦道夫吻合的唯一罪证,是吴英伪造了发展行的印章,但没有介绍用于欺诈,这又与麦道夫伪造信用证欺骗客户不一样。吴英案中有官方指定的受害者,却没有向法庭首告的受害者,这是薛兆丰先生偷换的另一个概念。至于说“吴英用高息吸引新钱,支付旧息分红”是犯罪的话,那就可以把全部国有银行的老总统统枪毙!因为这正是银行的经营方式,国有银行需要垄断,才是吴英的罪状

吴英是从事了类似银行的业务,而没有征得“银行管理部门的特许权”,这是事实!是否这才是薛兆丰先生要钉死吴英的冲动?经济学,特别是奥地利学派这种民权经济学,是清贫自守的学问,无论薛兆丰先生因为何种理由有了公害的兴致,都是可以原谅的。吴英是犯人,也不能成为公害文的民事诉讼的原告。笔者仅仅指出,即使是薛兆丰先生,也不是权威,偶然地,也会因为种种理由成为公害。

吴英案没有勇气再开庭审讯,还蹊跷地把挽救了她性命,仍然为她作无罪辩护的北京的黑律师团解雇了,另请了一位刚刚毕业完全的本地女律师。个人估计是邓玉娇的模式,中国特色的“控辩交易”:“你听听话话换一个听话的律师,就保证怎么怎么地”——>这说起来,当初邓玉娇案时,薛兆丰先生有另一份与经济学和法学常识无关的大字报,也许薛兆丰先生真长了一付权威的大脑。

以目前公开的案情来看,吴英案是否罪名成立,取决于按那一种司法的原则成案。这是假设中国特色的有罪推论,仍然算是司法的一种。在象薛兆丰先生等人套用的“吴英案情在西方也是犯罪的”的细节理性主义,类似于“美国政府象苏联一样派出公务员坐镇食品生产线”的所谓“美国法典”规定,如果对其疑义的国人,不必多说;如果尚存疑问,不妨先看看,薛兆丰先生等人用的是否有罪推论?

如果是无罪推论,那么所谓有那几条西法适合入罪吴英,就没有意义了。需要找出具体类案,直到具体案情和罪名成立,才有参考意义。但同样要注意,所谓援例,是指辩护的理由,不是控罪的理由。控罪是否成立,取决于公诉人的指控和陪审团的裁决,而援例是取消其罪名,或罪名成立后要求法官循例轻判。那么试问薛兆丰先生等找几条案例就说罪名成立,是什么意思呢?甚至罪名是否匹配呢?

可见吴英一案,是按照中国特色的有罪推论,先定案定刑,剪裁证据;案未审,先把人家的财产卖掉,本来赚钱的的合伙人,也变成了(仍然是没有起诉的)“受害人”,应该坐在被告席上的,相信的吴英一案的涉案公检法。至于吴英为什么必须被罗织判死,另一位叫吴其伦的言者无罪,已经说得明明白白了:“吴英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大白话就是“吴英搞得金融垄断特权集团,狼狈不堪”;该死

公害知识分子和激进分子的愚民金字塔;“统治者”是愚民金字塔的政治实现;“通往奴役之路”

公有制社会“愚民总是大多数”的林语堂动物?革命家是未上台的暴君,暴君是成功夺权的革命家

社会的天然惰性,煽动革命的艰难;社会衰败动乱与统治者一般无关;公有制的高耗散导致动乱和衰败

仇富是贪婪的自卑;公害泛滥,何必再问统治者?

互联网揭示/预兆社会深刻的、长期的冲突;个人主义者与公害知识分子的根本区别;

“疾恶如仇”不是好品德;“何者为恶”更重要;“出发点是好的”“为民生做了事”都不是辩护理由

希特勒忽悠了德国人屠杀犹太人吗?迫害犹太人的德国法西斯的大脑急转弯

公害知识分子对愤青的欣赏;对民族主义的欣赏;对革命的追求;怜悯,中庸,团结和“粉丝”

《“公共知识分子”疑似最常见的愚昧;请不要神化公知,不要自我标榜为公知;》

“宏观个体主义”每个人自已的经济学;泛滥的经济学,和泛滥的经济学家;权威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

薛兆丰先生吴英案的大字报;薛兆丰先生的细节理性主义;

薛兆丰先生的权威型大脑;薛兆丰先生的观点未必是经济学的观点;》

前一篇: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已的经济学

后一篇:奥地利学派不是权威的经济学; 铅笔社不是权威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