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种姓制度
传统文化
僭主
贫富差距
等级社会
封建社会
奴隶社会
人身依附
目录: 专题目录集
时间: 2010-07-17 21:49:21
文化的定义请参考《定义:文明,文化,民族和国家》;
参考以下讨论文章集,更能理解传统文化与等级社会的关系:
1)《什么是民主?什么不是民主?》
2)《民主内容和民主本质讨论集》
3)《唯物分析社会各阶层利益立场》
4)《个人主义价值观讨论集》
5)《理性主义哲学信仰讨论集》
6)《科学的议事规则》
7)《马克思历史唯心主义道德史观》
8)《中庸之道“中间派”现象研讨目录集》
9)《中国传统文化之小农意识探讨目录集》
10)《中西方传统文化愚昧落后目录》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538.entry
“财富公有制”意味着个人权力的严重不平等;因此最大的贫富差距是是公有制社会和等级制度本身:
传统文化中的“不患特权,不患贫穷,只患不均”是彻头彻尾的农奴等级“奴奴平等”意识,与民主私有财产格格不入:
东西方等级社会最终是建立对家庭和家长的控制,这就是东西方将子女降为父母终生附属品的“孝”道德文化:
孔儒和儒教都是等级社会的产物,为类种姓社会官僚制度而生:
传统文化就是传统的类种姓等级社会的文化,印度种姓社会是类种姓社会的一种:
《农奴/工奴的等级社会排斥技术进步和流通和平行交换;类种姓社会》
《类种姓社会是旧文明最广泛的社会形态;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达;反人权社会》
类种姓社会(含印度种姓社会)的最大利益是等级社会的维持,而不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什么类种姓制度排斥技术进步;类种姓制度即“理性主义社会”;“依附与被依附”的关换代替了市场交换》
《类种姓制度交换水平低下;社会合作水平低下;是国家主义孪生形态》
《科举是类种姓传统文化官僚体制的产物,而不是中国文化的产物,古埃及也有科举和官僚主义传统》
传统文化等级社会是用“等级”衡量财富,“面子”就不再是没有利益的“虚面子”;官方的面子,也成了执政者让纳税人付帐的政治投资同,称为“面子工程”:
《传统文化等级社会辩论PK的是“地位,面子”;独立论证出重复性结论;超出任何权威或者权威的跟班》
《死者为大的传统文化和活人争利益,“死者为大”实际上为了理性主义派别的“面子”》
面子工程,实际上是等级社会特别是僭主社会,用纳税人的钱买“执政合法性”的政治投资:
传统文化是等级社会的文化,如果“民主不是等级社会”,就意味着传统文化对民主即使无害也不会有益;
《能够专制的社会就一定可以实现民主;传统美德服务于等级社会》
等级社会就是按权分配的社会,掌握着公共权力就必定谋私欲,“私不一定是钱”:
《马恩毛就是封建等级社会国家主义;按需分配的本质,就是按权分配》
等级社会不必有“贫富差距”的,“等级”本身,就意味着最大限度的“人与人的差距”;
中国传统文化根本意义上就是君权(僭主)文化,忠君无私的白痴炮灰小奴才是中国传统中的美德:
前一篇:医保社保新农合没有解决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