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3 lines (36 loc) · 9.8 KB

类种姓社会是非人权社会的最广泛的社会形态.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3 lines (36 loc) · 9.8 KB

类种姓社会是非人权社会的最广泛的社会形态

标签: 种姓制度 社会形态 古埃及 等级社会 农奴 人身依附 奴隶 贵族 社会主义 文化

目录: 文明社会进化史

时间: 2010-05-26 22:26:29

类种姓社会是旧文明最广泛的社会形态

类种姓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达

类种姓社会是“反人权社会”的相对形态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306.entry

古埃及、印度(种姓)和中国明清,都成为一种以“行业世代分割”,各守本分为美德的等级社会。这种社会显然不同于马克思所称的“地方领主采邑”的“封建社会”,因为它在政治上可以是地区分割的,(如印度),也可以是中央集权的,(如中国)。这种群体性的社会形态,以其停滞和封闭,极类于个体精神行为性疾病中“自闭症”。

这种社会的形态,也不同于中国教科书中简单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或类似俄国的“封建农奴社会”;因为它的特征是“世袭性的行业社群分割”,底层社会成员是首先从属于某一世袭的下层社群,然后整个社群集体从属于贵族成为奴隶。不过,古埃及和印度的形态,很接近于朱元璋设计的明朝社会主义制度,也与清朝相似。

这种职业划分世袭社群的社会,也与罗马的“父权依附和奴隶买卖”的奴隶社会,完全不同。前者的奴隶身份是集体性的,几乎是世代不能改变的。而罗马的奴隶身份,仅限于个人的某一时期。在罗马时期,皇帝的“奴隶”甚至本身就是帝国的高级官僚。这种没有出现在马恩历史发展论中的“封建制度或奴隶制度”,看来是很普遍的,是除欧洲和日本以外,几乎所有地区旧文明的主要社会形态。区别仅仅是供用不同的宗教、信仰或哲学以维系而已。

今天反户籍制度的小农意识群体,将这种很广泛的旧文明社会形态,模糊称之为“户籍制度”,而代入实际上是欧洲自治社会中的地区福利自理的“现代户籍制度”,而回避了实际上是旧文明主体社会结构的“世袭性的特权体制内组织”,显见是错上加错的认识错位,也说明,这样一种代表旧文明的小农意识,今天仍然是深入中国部分国民的血液的。对这种制度,采用其最有代表性的印度,称为“种姓(身份)制度”,应是比较准确的描述;为了避免与印度社会专有的传统制度相混淆,我们称之为“类种姓制度”

客观地说,尽管中国明清已经出现了“种姓化”的社会倾向,崇洋媚外的蒋介石失败后,毛主席的传统种姓化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历史成就,但就“种姓制度”的精神文明建设,让中国人更有信仰的革命事业来说,中国今天的精神发明的发达程度,仍然远远比不上印度或者古埃及。大概,也算是得益于中国在世界古文明中,是一个“后进的,精神文明建设欠发达的古国”吧?

“类种姓制度”作为反抗西方人权普世的个体价值观的精神侵略,其核心就是无私奉公于同为奴隶的集体,以领主(导)的利益为利益,以“国家的利益”为一利益,做一颗会说话的螺丝钉,向会说话的模范畜牲雷锋先生学习,“不要问国家对你做了什么,问你为国家作为畜牲是否尽力”。为了保证会说话的螺丝钉,永远不会发现“原来我是人啊!”这一国家机密,强大的发达的精神文明建设,用宗教啊,哲学啊,传统啊,信仰啊,毛选啊,代表啊,……,总之让螺丝钉把自已individualism的天赋人权忘个一干二净;最好还对有个体价值观的其他不合格的螺丝钉,对所有畜牲标准的人类“疾恶如仇”

“类种姓制度”无疑是一种很和谐的制度。一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到了这个程度,这个社会就成了一具与世无争的活着的尸体,只争什么时侯让先进的文明把它,连同其会说话的螺丝钉一起埋葬了。除了亡国灭种的缺点以外,“类种姓制度”,比起“个人主义”的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可能还要和谐

类种姓的和谐社会,其特点是社会基层对技术进步的排斥,尽管这个社会的上层贵族,出于个人爱好,可能将技术看作奢侈品把玩。孔儒把“技术”视为奇技淫巧,是否就是这样的心理?类种姓制度对科学技术的排斥,将人类社会变成了纯粹依赖大自然馈赠的寄生虫,如同古埃及依赖尼罗河的馈赠;守旧保守、不知上进、浑浑噩噩,很和谐,很环保,没有财富的积累,也没有消费的进步,除了“人”还是“人”,最大量的产品的就是“会说话的人形畜牲”的和谐社会。

神庙与社会的关系并非一成不变;希腊主神serapis代替了阿蒙;奴才面前“主子”一律平等

埃及神庙的庇护特权;神庙祭师集团实力;中国历史文化中没有“庇护”机制

罗马剥夺埃及宗教社团特权影响深远;埃及文明开始湮灭;神庙构成了法老时代经济生活中事实上的采邑

古埃及的标志性建筑是卡纳克神庙;基督教铲平Serapis神庙是埃及文明最后湮灭的标志性事件

法老赋税相当于商业部;生产资料公有;社会交换水平很低;牛;古埃及是毛式社会主义公有制

姐弟兄妹通婚,军人集团与神庙的共治;民族和本地豪族的联盟;“入侵者”和“乱世结束者”

古埃及的政教合作和斗争的历史;法老王权与神权争权,始于女法老哈赛普苏

阿肯那顿一神论宗教改革是王权与神权之争的继续,18王朝灭亡》

一神教演变;宗教教义的背后都是政治利益博弈;罗马的多神教

阿肯那顿改革以避难Armana开始;一神教改革中衰亡的18王朝;Naftiti或即斯孟卡拉法老

古埃及的“曹魏”和司马昭,艳后和图坦卡蒙

政教对抗中法老处于劣势;频繁更换的法老王朝和稳定的祭师集团

古埃及20王朝的生与死都与明朝相似;守旧的古埃及和明朝被外族征服不可避免;传统文化中央集权的末路;》

利比亚雇佣兵王朝悲剧性结局;落后,就是要被灭绝的!

埃及被波斯希腊罗马征服期;亚历山大里亚;托勒密埃及是一个寡头帝国

亚历山大城和安蒂奥克;托勒密和塞硫古;明清帝国是大国吗?明朝比后金人口多吗?中央集权大帝国

农奴/工奴的等级社会排斥技术进步和流通和平行交换;类种姓社会

《类种姓社会是旧文明最广泛的社会形态;传统文化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达;反人权社会 》

前一篇:古埃及社会对技术排斥似中国印度

后一篇:为什么类种姓制度排斥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