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式民主
春秋笔法
民主派
伪证
两种
孔子
诡辩
道德文章
利益
科学
文化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0-01-17 09:36:41
春秋笔法和无私的利益
民主的基础是私有制;中国以外的社会不都是西方的社会,不叫中国的国家并不都是西方国家;没有象美国一样富有的社会,是否真的“实施了美国的制度”,“因为美式民主变贫穷”,所以中国必须保持封建奴隶制度的传统文化?那么,请你不要仅仅接受“我们这些写手”的文章结论,自已去调查一下,象印度是美式民主吗?俄国是美式民主的改革吗?巴西是美式民主吗?阿根廷是美式民主吗?海地是美式民主吗?有多大程度是美式的,有多大程度是“传统特色的”?
最后,你或者会和笔者发现的一样,连英国法国都谈不上是多纯正的“美式民主”,甚至连今天的美国也不是当初的“美式民主”,最接近于大萧条以前的美式民主的国家,有三四个,包括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笔者并没有说谁好谁坏,而是说明,既然有了差别,那么就不能说“美式民主”只有美国才能用得好,还是因为掺杂了“其他特色”?
中国式帝国文化的衰落,是因为大清帝国染了美式民主,还是因为大清帝国到今天,没想到学美式民主,净挑着学普鲁士日本俄国的国家主义经验?学马恩列斯这些“欧洲白人”的东西,就不说有中国特色了?
中国今天的进步,是孔毛闭关自守敌视西方的功绩,还是美式民主的世界进步,从门缝里渗进中国的“风”?抛开中华传统的大国沙文主义霸权情结看世界,抛开道德枷锁看世界,不要陷入马恩式的历史伪证循环,为了让自已成为真理,定造对自已有利的“历史”,把文学抒情当成证据;这种手法骗别人赚五毛未尝不可,可不要骗自已!看看吧,看看是谁骗了你?
借古知今,需要看到真实的历史。但是中国传统的“春秋笔法”,实际上就是一种历史伪证,选择性阉割的“文学态度”。实际上,是使用“对历史的个人看法”,代替了历史真实发生的事件。因此,这种看法所依据的“历史阐述”是否符合逻辑,变得完全没有关系,所谓历史,只不过是“选择性”的蒙太奇。在这种笔法,是可以肯定任何人,也可以否定任何人,也可以得出任何想要的,“符合现实讲政治需要”的结论的。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
春秋笔法的实际上是偷换了“历史事实”和“对历史的观点”两者的概念。但是,历史是死的,不会变的,而“对历史的观点”是因人而异的。历史可以是未能确定的迷,那么,就应该按照“历史真理集”的标准,撇除出争论的取样根据。但作为个人的观点组成,是属于“个人主观”的范筹。尽管,这样的“个人根据”,也就缺乏与他人沟通的可能了。
无论是识别被各路权威之春秋笔法歪曲的中外历史,甚至是中外现实,所能依据是什么呢?难道是另一个权威?那又有什么区别呢?很多人“到底相信谁”,就是由于这样的迷惑。答案是,“为什么不相信你自已呢?”,你自已是什么呢?那就是称为“你”的那些利益,“你的利益在那里”!没有利益的“无私”,是不存在的;因为“无私”诉求,本身就是一种利益。(笑笑)
笔者曾经看到一个自称“不要和我谈利益”的“民主派”,很显然,这是一位完全不明白什么是民主的“怪胎民主派”。因为,无私者,如果不是无知,必定是邪恶的民粹。由于利益的实证标杆,笔者建立在进化论和各自的利益体验上的体系是,牢不可破的而易于理解的。所有对笔者的攻击,如果不是落入“没有利益”的伪善,就是必定要解释“不是侵人之私”的奸狡,还要表明有合作沟通诚意。从有私的角度,“说服他人”是有成本投入的,那么并不一定需要“说服所有人”,这样故作傻逼当五毛,向他们主子交差的难度,就大大增加了。(笑笑)
《房地产的腐败,拆迁的民怨悲剧,都是因为公有制造成的产权混乱》
《春秋笔法和无私的利益》
**
前一篇:进化论本质规律就是成本效益定律
后一篇:人类社会沟通的三个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