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6 lines (23 loc) · 7.1 KB

被崇拜官本位,热衷走后门的中国人仇恨的“贪官,大老虎”.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6 lines (23 loc) · 7.1 KB

被崇拜官本位,热衷走后门的中国人仇恨的“贪官,大老虎”

目录: 旧制度和大革命

时间: 2015-04-06 22:53:45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ly7.html

从中国人的关系学,权权交换走后门,到官本位和贪官大老虎

公有制是一个权权交换的市场,在小民阶层称为“找熟人,泡关系,走后门”。只要是稍有点懂事的中国人,就算未亲身经历,也至少跟着父母拜年之类,干过类似的事儿。在官场之中就是“权权交换”,所谓官官相卫,既是权权交换的内容之一(系统论上称之为“子集”),也只不过是民间“走后门”的高级版。因此官员只要一升官,所谓贺喜的,老友的,十八代以前就是亲戚的,从幼儿园就开始同学的……,即便你已经记不清了,但是都自动就找上门来了,其实就是来讨债的和开价的。

ps:文学家们可以据此设想一部《范进中举》的续集《范进升官》

当国人认识到,中华是一个有官本位特色的帝国时,很少有人联想到,所谓官本位,直接就体现在民间“找熟人,拉关系,走后门”上的。不妨说是人民群众用手和脚的投票,自然在生活中对应着权位高低,将官本位确定为中华传统的瑰宝,文学家们称之为“关系学”的正能量。中国人的地位高低,不是以财产多少计算衡量,财产必须折算为“别人愿意因之而欲向你讨钱(拉关系)”的官本位含量,才有价值。如果财主不肯屈服于官本位传统,就会被指责作“为富不仁,没有公益心”。

中国人的地位高低,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官本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愿意向你投资拉关系,愿意向你讨上一代的人情债的多少。如果官场上恰好有点任命,那只不过是后验了其门庭若市的“内幕”。在这样一种权力交换的纷围之中,将熟人等拒之门外,会被认为是“不近人情”。如果此等人恰又能升官,如果不是世袭的因素,就必定是有不为人知的,因服从老板需要而激进过的“革命政绩”。除却极少数人以外,有此政绩而低调的,那多半是因为政绩是见不得光,不宜过分披露的自知之明。

奇怪的是,中国文化本来就是以官本位确定地位高低,但是马恩毛狗辈,却能象杀父奸母的大仇似的,盯着所谓富人的财产!有些毛狗甚至因此而仇恨所谓的资本家,说什么“薄熙来搞新文革,拉着几十万资本家死,毛称也值了”。这种革命精神,用雷锋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对官本位象春天般驯服温暖,对私有财产如秋风扫落叶般的仇恨”。如果不是有这种雷锋精神式的牛二奴才,中华官本位文化也不会成为中华等级制度的正能量,让中华老大帝国到21世纪,还能不学西方公民社会那一套!

ps:马恩毛狗的所谓“阶级仇恨”实际上是“牛二血酬”,“资本家买钱赎买血酬不革命吧”,此略

笔者并没有说,中华官本位的传统文化,不是不可以卫道传承;笔者只是提醒,一个在中华传统社会中步入官场的新进,本身就已经欠有自已的和上代的一大堆人情债,甚至还要为下一代准备关系资源。简单说,就是在中华官场中的几乎没个人,都负有“关系学,官本位”的原罪。越是起点低微的草根,他所攀达或欲求攀达的官位越高,此原罪(与官场生涯)相伴的原罪责任就越大。这种原罪是公民社会中的“公务员就业”所没有的。拒绝这种官本位原罪的人,在中国官场也走不远

因此中国官场中的“权权交换”之始,至少被自已所在的官本位文化环境所拉动。明清时代,即便不是捐官的科举,要在京城组织部(吏部)跑出实缺,也是一笔相当大的投资,并非一般小绅士地主所能承受。如同今天农村出一个大学生或者官场新进,常常是全族整村的赞助,也就不得不留下官场仕途的欠债。这种情况在广东潮汕客家一带,表现得相当突出,广州市长万庆良,就是出自此处文化。在中华等级社会中,试图在中华官场本位体制中,还要抱有“远大理想”,其激进行为可想而知。

公有体制下的民粹政治,宁左勿右,保守定律

民粹政治效益是抛物线,不宁左勿右表忠不行,太左就会适得其反,“中庸之道”

官本位社会,不采用“疑罪从无”,而采用“疑过从有,双规及《中国式看守所》”》

社会学概率性的先验定律,虚拟人格表达的若干政治行为函数

官僚体制中的上下级博弈,科学分析民粹,寻租,替罪羊

妖魔化贪官的,都不是好人;仇视贪官的,都是蠢人;

为什么公有体制中,民粹公知比贪官和行贿更为恶劣

从中国人的关系学,权权交换走后门,到官本位和贪官大老虎

前一篇: 将妖魔化“贪官,坏人,独裁者”视为“正义,真理”的愚民和公知;

后一篇: 有什么样的国民,就有什么样的贪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