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5-03-15 22:32:54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k4z.html
普鲁士适可而止的军国主义及瓜分波兰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差不多就是腓特烈二世,跟两个女人之间的车轮大战。一个是他的表妹,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丽莎;另一个是彼得大帝的女儿,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女沙皇跟普鲁士过不去,理由不太充分,似乎是因为特丽莎是女王,女王帮女王,大概是第一次国际女权主义运动?总之,很难从利益上解释,为什么女沙皇要跟普鲁士过不去。无论原因是什么,腓特烈在战场上对仗的,全是能拼命的大男人。若非彼得三世扭转了女沙皇的外交错误,腓特烈的德国已经死在襁褓之中。
ps:彼得三世被德国人老婆谋杀,老婆成为叶卡特琳娜二世,但继续了彼得三世较前任女沙皇更为理智的国际政策;
俄国退出,奥地利不能独力夺回西里西亚,不过奥地利也有了面子,各国一调停,战争就结束了。双方都可以认为自已是胜利者。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等于强调了自已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得到丰功伟迹,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位,变成了哈布斯堡王朝世袭承传的爵位,而且还是从一个女王开始承传。如果不是因为西里西亚的话,查理六世的目的完全达到了。而普鲁士也认为自已达到了目的,获得了代表着皇帝权益的西里西亚。腓特烈心满意足地说:“从现在起我连一只猫也不会伤害”。
普鲁士取得西里西亚以后,没有将勃兰登堡的军国主义政策,贯彻到新占取的省份;相反,还免取了容克地区的部分兵役,增加了相应的税负。对于容克贵族来说,他们同时仍然是军事贵族,对于小农奴小兵来说,少了冒险跳出农奴门的机会;也未必是坏事。由于普鲁士不是负债招雇佣兵打仗,义务兵役制是死了白死,所以普鲁士的很快就实现了预算平衡。曾经跟着爸爸很节俭的腓德烈大帝,变成了很花钱的主儿。他解释说:我花的钱不是国家税收中分流的公款,都是我打仗时抢回来的私款。
腓特烈二世作为波兰选帝侯,对于波兰制度的弱点可能更有了解;以及普鲁士称王的同时,居然还是波兰的封侯,可能也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在充分运用普鲁士勃兰登堡封侯的选票,通过波兰宪政中的“金色自由”让波兰政治彻底瘫痪以外,普鲁士主动约请俄国女沙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和表妹玛丽亚特丽莎,三国一起瓜分波兰。对于奥地利来说,大致上是用克拉科夫的一部分,补偿西里西亚的损失。而普奥两国瓜分波兰,不可能撇开俄国,牺牲波兰而联盟俄国,对于普鲁士也有着深远的价值。
波兰甚至在早半个世纪时,仍然是一个可以南下击败土耳其的欧洲强国。波兰第一宪政共和国在欧洲繁荣强大了三个世纪,也说明它的制度在总体上是成功的。波兰在18世纪中段迅速地政治上衰落而被瓜分净尽,说明它的政治制度中有致命的弱点,而且是弱点的集中爆发。所有人都能发现。这是一个揭示“民主,宪政”的正确形式及其错误建构隐含致命的珍贵案例。即使是最粗心大意的波兰学专家,都可以发现波兰宪政中“金色自由,一票否决新的立法”,对于庞大波兰所产生的瘫痪的作用。
对于普鲁士来说,瓜分波兰后,它相当于得到了两个西里西亚。它扼守着俄国产品向欧洲输出赚外汇的通道,本身也带来了丰厚的关税收益。只要普鲁士的关税不太重,则俄国自已控制的彼得堡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港口,就始终不能与普鲁士通道的运输成本竞争。正是此两利的显见利益,促使了普鲁士和俄国对波兰的再次瓜分。普鲁士与德国人叶卡特琳娜二世的俄国,结成了紧密的政治联盟。女沙皇甚至将大批德意志人运到伏尔加河地区垦田,后来成为“德意志人共和国”,一直到二战为止。
ps:德意志人共和国是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二战时被指为德国内奸,被迁往西伯利亚;
《英荷战争中决定着战争的政治;英荷战争起源于"WTO争端"的钓鱼岛战争》
《普鲁士适可而止的军国主义及瓜分波兰》
前一篇: 军国主义的兵丁过剩,苦难深重的德国兵;
后一篇: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西里西亚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