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5-03-12 21:43:53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jz1.html
希特勒和路易十四的四次世界大战;及美国和奥地利;
奥地利是奥格斯堡同盟和战争的发起者,作为德意志同盟的盟主,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奥地利有义务用战争手段,反对法国对勃艮底到科降,对德意志同盟诸侯的步步吞并。但是在此被称为“大同盟战争”的九年里,基本上就是隔岸观火的看客。日后的普鲁士,则以此为理由,从法国手中拿回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以示自已比奥地利更有资格作为德意志人的皇帝;但没有追索路易十四拿走的勃艮第,自以为已经很对得起法国。但在法国看来就是把自古以来属于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拿走了。
后来的希特勒,(其实还有打退了布尔什维克的波兰),则把苏联视为威胁基督教欧洲的外源威胁,——>因为当时的穆斯林,已经不堪为欧洲基督教社会的对手,——>希特勒所谓《我的奋斗》,实际上就是奥地利人传统记忆中,作为欧洲和基督教前哨,对抗异端入侵威胁的思维方式,把第三帝国当成阻挡布尔什维克,阻挡这一替代了穆斯林帝国威胁的“红色邪恶”的欧洲和基督教的前哨堡垒,而犹太人则被看成是与布尔什维克里应外合的第五纵队,用金钱和糖衣炮弹腐蚀欧洲和基督教的内奸。
所以整个希特勒帝国的张扬历史,大部分是基督教文化妖魔化的文学,掩盖基督教真面目的烟幕。最起码地说,所谓纳粹的“种族政治”就是弄虚作假的历史。如果纳粹是种族主义者,那只不过是基督教一贯以来的沙文主义的升华。纳粹从来没有“根据种族特征,置某些人于死地”,——>这只是基督教文人,妖魔化纳粹的故事;——>纳粹真正运用种族“技术”(不管是对是错),是为了减少宗教被划入犹太人的数量,意即“有些误入歧途的犹太人,种族本质还不坏,还是可以挽救的嘛”!
看明白了欧洲历史的过程,也就可以穿过基督教文人,有意无意中布置的烟幕,——>中国文人的牛皮爱国主义,不也是同样性质的历史烟幕吗?——>理解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国际变迁。因此,当斯大林透露在国内大规模奴役和屠杀自已的同胞,作为对欧洲咄咄逼人的代价时,临危上任的希特勒,只要能够让自已的德国不太糟,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亿万人瞩目的伟大政治家。等到希特勒的矛头先指向欧洲同袍时,自然而然就西方国家就结成新的奥格斯堡同盟,今天历史称为“反法西斯同盟”。
正如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基本上隔岸观火,最终是亲自上阵当主力;在奥格斯堡同盟与西班牙王位继承的两次战争中,荷兰的角色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奥地利则同样是在第一次战争中,基本上是袖手旁观,第二次战争中,事关自已作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同宗,在西班牙帝国中所占的股份!奥地利是拼尽全力,几乎让自以为天下无敌的路易十四战败。法国人将之归因于奥地利有天才将领欧根亲王,而法国的两位天才统师,都在大同盟战争中让奥地利的二流将军收拾了。
真实的原因恐怕不是欧根亲王和法国的孔代杜兰尼等人,谁高谁低的问题;而是法国陆军在西班牙帝国的步兵团过时后,从来没有碰到过相称的陆军对手,久经战阵的奥地利军队,才是法国人第一次碰上的劲敌。路易十四是在即将战败求和的前夕,得到了击退欧根亲王最新一次进攻的前敌,算是在自已的领土上上风求和。因此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代价也是异常地高昂。奥地利因其拼命,获得了比利时,并得到了整个意大利的宗主权。同时法国与西班牙,永远不能结合成一个国家和一个君主。
《英荷战争中决定着战争的政治;英荷战争起源于"WTO争端"的钓鱼岛战争》
《希特勒和路易十四的四次世界大战;及美国和奥地利》
前一篇: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西里西亚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