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5-03-14 22:22:45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k3m.html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西里西亚争夺战;
对于法国来说,自奥格斯堡同盟战争开始,直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结束,是连场大战不止。但是对于英国和荷兰来说,较大的战斗,随着大同盟战争的结束,基本上也就结束了。第二次战争是奥地利上场,接替荷兰的位置,跟法国车轮大战。如此下来,法国自然是筋疲力尽,荷兰和英国,倒是恢复得差不多了。此后几十年,欧洲尽管在北方还经历了规模宏大的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还上演了瓜分波兰的惊心大片,但是对于英国和荷兰来说,和平已经到来,北方的战争,跟英荷两国关系不大。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即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奥地利的终止,也是奥匈帝国的诞生,同时也是奥地利帝国瓦解的开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帝国皇帝本来是由德意志诸侯的党内民主选举出来的总书记,让奥地利居于对抗奥斯曼前线的原因,由哈布斯堡王朝长期担任直到成为世袭,德意志诸侯也就算了;但是哈布斯堡王朝到查理六世时,没有了男丁。按德意志诸侯特别是新任选帝侯的普鲁士的想法,怎么着也应该找别的男丁选帝侯(普鲁士是第一人选)了,谁知道查理六世把王位传给了女儿!
奥地利国王将王位传给女儿玛丽亚.特丽莎,是哈布斯堡王室的私事,普鲁士没有意见;但此女王若继承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王位,普鲁士认为就是僭越传统的,因此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后来称为大帝)认为,他才是神圣罗马皇帝的真正人选,因此最有资格取得德意志境内原属皇帝的领土产业,(类似于罗马帝国中的埃及,是归属于皇帝职位的产业),因此腓特烈向奥地利的国丧致哀的办法,就是悍然出兵占领了德意志,其时正在学习佛兰茫和英国曼彻斯特的工商纺织业最成功的西里西亚。
西里西亚之于德意志,相当于佛兰芒之于天主教的(法国+比利时+巴伐利亚),或同时新兴的曼彻斯特之于英格兰。西里西亚及其南方的捷克,是天主教与新教地区的接触点,也是南北东西交通方便,市场交易成本最低之处,天主教与新教社区,恰好在此分野,并非偶然;宗教战争也正是在此处南侧的波希米亚首先爆发。波希米亚受益于西北新教与东南天主教社区的贸易往来,与周边相比显得比较富裕;但归属于传统天主教却又显得保守。因此精簧修饰的传统“美”,今天称为波希米亚风格。
因此控制西里西亚的税收所得,象征着作为德意志皇帝的地位和红利;如同控制克拉科夫(西里西亚旁边,性质相同),象征着波兰国王的所得。所以腓特烈二世不同意表妹玛丽亚特丽莎(MT)继任神圣罗马皇帝的方式,就是先下手为强,直接占领西里西来。而奥地利反应的方式,就是无论如何要抢回西里西亚;倒已经不是为了此地的税收多少的问题,——>西里西亚虽然繁荣,但比起奥地利所得的意大利和佛兰芒,都差远了;西里西亚的税收对普鲁士很重要,对奥地利则不算太重要。
因此所谓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实际上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继承战争,突出表现在西里西亚的争夺战。即便奥地利最终失去西里西亚,至少也要让其他打算效法普鲁士的诸侯,知道这样做的的代价。因此玛丽亚特丽莎在国内国外,都没有其他选择。虽然腓特烈大帝的军事才能,确属天才级别;但最终令普鲁士未至于因为争帝而覆亡,原因是外在的。一是英国取得了对法国的全胜,法国退出了对奥地利的财政支持;二是俄国保罗三世,终止了前任女沙皇的错误政策,退出了对普鲁士的战争。
ps:保罗三世的理由很充分:俄国与其帮助强大的奥地利统一德意志,不如让相对弱小的普鲁士,与奥地利分庭抗礼;
《英荷战争中决定着战争的政治;英荷战争起源于"WTO争端"的钓鱼岛战争》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西里西亚争夺战》
前一篇: 普鲁士适可而止的军国主义及瓜分波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