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72 lines (36 loc) · 9.82 KB

身在19世纪资本主义之福中不知福的德意志和马克思;.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72 lines (36 loc) · 9.82 KB

身在19世纪资本主义之福中不知福的德意志和马克思;

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5-02-28 20:29:29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j1z.html

身在19世纪资本主义之福中不知福的德意志和马克思;

德意志关税同盟,对于美洲和俄国农业和自已经济的拉动;

进口令农产品价格下降,促成了德意志工业革命和人口城市化;

德意志农转非的穷人,向美国和阿根廷移民,减缓了国内矛盾

19世纪欧洲(主要是英国和德国)的农产品进口需求,拉动了美国、阿根廷和俄国为代表的农业对欧洲的出口。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对农产品近乎免税进口的鼓励,尽管也遭到了诸如东方帝国今天的“反转基因的,转基因大豆把国产劣质大豆都淘汰啦,种劣质大豆的农民都要转营啦……”之类的惊呼;但是德意志放开进口农产品,并为之支付“宝贵的黄金外汇”,无可避免地造成德国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下跌,不但加强了普鲁士地区容克庄园仿照英国农庄的现代化;同时也为城市工人提供了充分的廉价食品,促使大批农民得以离开土地。

德意志关税同盟不是德国放开农产品市场的唯一原因,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也不完全是因为食品价格的通货紧缩,——>后者是资本主义的结果,——>但是食品价格的下跌,才是卡尔马克思为之惊叹的“恍惚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巨大人口”的真正原因。在整个19世纪,英国人口翻了一番,德意志人口翻了两番!这些巨大增长的人口,需要大量进口廉价的农产品,——>太贵的话,就会出现进口替代;而无须关税保护。没有看到国际贸易中的自由买卖中的“自由”,卡尔马克思僵化的大脑,单纯地将“出口农产品”等同于殖民地。

但是卡尔马克思的谬误也不是他本人的原创,事实上那是当时德意志社会“理智的社会学者”的共同愚昧。德意志人及后来的德意志帝国,眼红着英法殖民帝国的庞大,对于自已正在强势崛起的工业数字,自然也包括自已政府大力推导产业建设导致的巨大的产能过剩的忧心忡忡;自然也然地就会觉得,分配给他们这些后来的德意志人的世界殖民地,未必太寒酸了一点,——>这就是卡尔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的帝国主义阶段,——>与斯宾格勒《西方的末落》一样,他们的语境中所指的“西方,帝国主义”就是指德国,至多英国。

ps:说来惭愧,马教先知马克思同志,连他的谬误也极少是原创的;而且不是“少数派”滴

事实上德意志的穷人正在大量的涌进美利坚和阿根廷,以至于到一次大战时,三分之一的美国居民是三代以来的德意志移民,成千上万的德意志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仍然持有德国护照(双国籍),自觉“返回德意志,保护第二祖国”,直到美国参战时才突感茫然;也导致(或强化)了二战前美国孤立主义。与此同时,庞大的东欧即奥匈帝国和俄罗斯,正为了赚取黄金,购买德国为主的西方机器,而出口导向,向德国倾销农产品。德意志人可以到世界各地,象英国人一样在各地定居;庞大俄国的农产品出口只惠及德国,夫复何求呢?

ps:因此也可见,苏联没有改变沙俄的经济模式,只是更激进,更殖民地化;而希特勒进攻苏联,更没有必要

德国放开农产品的进口,对于德国19世纪的工业经济的起飞,是至关重要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些海外农产品的对德国出口,德国将不得不消耗多得多的人力物力于农产品生产,——>这正是行农业关税保护的法国的政策;也是东方帝国的愚昧公知们,鼓吹着“粮食危机”时所主张的闭关锁国,——>也就不可能具备进入工厂的廉价劳动力,(当然也就没有《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在马克思主义者笔下的咬牙切齿);同样也不会有恩格斯对农业时代的眷恋,——>恩格斯只是向农业转移中下岗的前农民,表达民粹,如同中国今天的公知!

ps1:法国行相反的农业进口政策,法国人口因此在整个19世纪,只是增长了50%,从而在普法战争和一次大战,均陷入巨大劣势

**ps2:德国的代价是,等到世界大战,海外进口粮食的渠道都给英国海军卡断了,德国居民的粮食马上大大地短缺起来

ps3:德国在一战中的粮食短缺,未致饥荒;但的确是令德国被迫退出战争的重要原因,——>这不是好事吗?**

德国的优势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带给德国的创新性和真实增长,让德国有能力向出口农产品的俄国和南美,出口价廉而尚算物美的工业品,尽管遭到了美国的竞争。因此德国尽管没有自有“WTO”,而事实上享有WTO的真实效果。德意志的社会哲学家的愚蠢地理智,就在于他们看不到自已所处的优越地位,而只是在表面上没有一个挂牌的WTO!美国不需要进口农产品,而照样象德国一样(主要向南美)出口工业品,所得黄金用来沉淀一,并尝付美国愚蠢地采纳金本位的代价。按弗里德曼《美国货币史》,美国偿还英国黄金是所借数量两倍!

**ps1:由此也可见,德国自俾斯麦到希特勒的社会主义建设(北欧模式的始祖),令德国政治的眼光,盲化到何种程度!

ps2:稍作题外话,介绍一下德意志带动的欧洲农产品进口,可以帮助理解南美农产品出口带动的社会政治经济变化**;

从光荣革命的北美殖民地“起义”,理解南美缺乏复制北美独立成功道路的政治条件;

公式:[中等有产者社会=中等权利者社会+赎买成本];内战是赎买成本的替代

玻利瓦尔推动南美解放运动时,没有考虑“解放后,南美联邦”的技术可能性

中等权利者的理想制度,是充满着人道主义爱心的“寡头民主制=寡头党内民主制”

南美洲没有沦为比俄国和中华社会更独裁极权的地狱,美国的外来反革命干预,居功至伟

阿根廷渐渐抛弃圣马丁,阿根廷不能复制杰斐逊在北美的“土地法案”

圣马丁和玻利瓦尔带有错误的政策,是南美当时形势下的最大概率

圣马丁土改的现实困难,布宜诺斯艾利斯缺乏有效的市民自治的户籍制度

缺乏户籍制度的阿根廷,四十寡头豪门引进欧洲农民工的“香港(布宜诺斯艾利斯)”

身在19世纪资本主义之福中不知福的德意志和马克思;

德意志关税同盟,对于美洲和俄国农业和自已经济的拉动;

进口令农产品价格下降,促成了德意志工业革命和人口城市化;

德意志农转非的穷人,向美国和阿根廷移民,减缓了国内矛盾;》

前一篇: 荷兰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资本剩余带动的“土地刚需”

后一篇: 北美和阿根廷,杰斐逊在最强化的户籍制度上建立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