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家社会史
时间: 2015-02-05 21:59:05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hk2.html
领导秘鲁“反革命抗战”的西班牙总督拉塞纳斯;
阿亚库乔战役:秘鲁反革命的农民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
西班牙的秘鲁总督拉塞纳斯,可能是南美独立战争中,在军事和政治才能方面,最为卓著的人物,明显超出了行伍出身的对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拉塞纳斯用温和手段,与秘鲁本身的独立运动和解,反将这些克里奥耳人集合在自已的忠君主义的旗下。贯彻了波旁王朝对印第安人土著和梅斯蒂索人的倾斜政策,赢得了土著公社的感激,以至于这些在不久前仍然发动了复古印加为目的的起义的土著部落,居然在后来抵抗南美解放运动对秘鲁的征服战争时,成为西班牙“殖民军”最忠诚的同盟和战士。相比之下,克里奥耳人团体则是摇摆不定。
与南美洲其他地区一样,克里奥耳人闹独立,最反对的就是波旁王朝保护土著的倾斜政策,约束了白人老爷对土著社会的利益扩张,——>从历史沿革和实体社会学规律,我们知道那是西班牙传统的社会主义,导致白人社区效率低下,需要对外转移成本;如同今天经济下行时,给公务员和特权工人加薪一样,自然只能指望土著群众作贡献;而不能说白人老爷和先进性阶级,对人民群众缺乏同情心;“向弱者倾斜,一定要向弱者倾斜,……”不一直是他们的口头禅吗?——>拉塞纳斯的办法,是松绑对白人社区的管制,减税,只让他们出兵。
拉塞纳斯的战备和战时政策,归纳起来就是向白人社区让权少监管,让他们下海,赚更多的钱。对土著社区则保住权利,政治支持土著公社部落的农村寡头(天朝今天叫村官)对本土乡情的统治,因为他们最能号召土著的印第安人群众;给予梅斯蒂索人群众,与白人同样的经营权利,但尽可能在新的地方屯田。诸如此类的,很符合波旁王朝和法国大革命所主张的liberalism的改革措施。交换条件无一例外,都是出兵并自已出钱装备自已,表现为从秘鲁总督下的军工行会中购买产品。两者在事实上都是税收,但在承担者感觉上却似乎公平了。
拉塞纳斯主动干预新格拉纳达总督区的失陷,可能是一大失误。这也显示出西班牙帝国行政制度的僵化,各地总督各自为战,未经马德里批准,不得超出辖区作战。本意是阻止这些长期在任的总督尾大不掉,但在几乎不可能的交通和通讯条件下,等同于强制各总督区,在独立运动中被各个击破。另一方面,也说明西班牙帝国反应迟钝,对于玻利瓦尔领导的泛南美独立运动的深度和力量,缺乏准确的判断。除此以外,拉塞纳斯在到任十几年中,上马领军下马改革,军事行政措施得体。若非西班牙“正确”任命此人,南美战争或者不致太血腥。
在没有得到西班牙一人一弹的支援,几乎是与世隔绝的条件下,拉塞纳斯在民情本身已经不稳定的秘鲁,居然带着一帮对西班牙帝国本来已经不满的乡巴佬,能够对抗独立运动十几年,仅仅在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的夹攻下,就支持了八年!无论是击败玻利瓦尔,还是驰援智利(虽然被圣马丁击败),放弃利马,避免与圣马丁硬拼;最后集中兵力,屡屡歼灭玻利瓦尔南下大军的后勤编队;一系列指挥都可圈可点。尽管克里奥耳人集团左右摇摆,但是拉塞纳斯直到最后的阿亚库乔战役为止,拉塞纳斯已经尽到了所有人事,其败非人力所能挽回。
在秘鲁克里奥耳人集团动摇倒向独立运动时,拉塞纳斯在炮火严重劣势的情况下,带着不多一万的,以印第安人和梅斯蒂索人为主的“殖民军”,向南下的独立军的军械粮秣的屯积要塞阿亚库乔发动进攻,希望以胜利重新争取克里奥耳人的倒戈,从驰援阿亚库乔的,苏克雷的解放军精锐决战。拥有炮火优势的解放军,最终以少胜多,反败为胜,击败了拉塞纳斯的乡巴佬“殖民军”。后者三分一阵亡,三分一被俘。只需要对照一下同样武器条件下,号称“欧洲伤亡最重”的滑铁卢战役的伤亡比例,就知道拉塞纳斯部队,最后一战的英勇顽强。
ps1:电影《爱国者》中的英军炮弹,可以帮助读者理解,炮火劣势下的乡巴佬“殖民军”,如何“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ps2:跟着拉塞纳斯“为天主教国王而战”的土著群众,总让人想起法国大革命中的旺代农民军;
《南美独立运动是时间滞后的法国liberalism大革命;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阿根廷是南美洲最早独立的国家;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倭寇的梁山泊,就是阿根廷的全部》
《南美解放运动最关键的战役,圣马丁的迈普胜利;挽救了困境中的玻利瓦尔》
《libearlism大革命的政治困境,“不能没有国王,也不能有国王”》
《南美洲!解放者对“保家卫国的反革命”的血腥征服;重心是解放者对秘鲁的征服战争》
《领导秘鲁“反革命抗战”的西班牙总督拉塞纳斯;
阿亚库乔战役:秘鲁反革命的农民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