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现代国际社会和军事
时间: 2014-09-08 22:13:21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2qq.html
**可以从剩女现象衡量一个社会民主转型的阻力
剩女只是可观察的指标,而不是说“剩女就是左倾的”;
从剩女现象观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的转型阻力;**
从婚姻家庭的契约模型中,可以看到在传统的父权时代,有可能存在被视为奴隶的女口买卖(如宋明清),但不会存在大规模剩女的现象。而在实现了民主化观念的公民社会中,可能存在“性解放”的现象,——>性解放不是民主社会的产物,但是民主社会让性放纵这种现象,从阴暗处暴露在阳光下,但也不会存在大规模的剩女现象。因为“人类文明是从公有制向私有化转型的历史过程”,民主转型的阻力是传统公有制的观念,剩女又是与传统和转型过程的冲突相关,那么就可以从剩女现象衡量一个社会民主转型的阻力。
因为剩女是因为传统父权观念,与现代民主及转型社会中的冲突的结果,大致存在方程式:传统阻力/动荡指数=((K(剩女-性女)×税负痛苦)/婚育女性总数)。性女指女性开放如“非处女”,她们不能算作剩女,而且个人权力越自由,则暴露的性女就越多,因此它与传统显然负相关。税负痛苦反映该社会的公共权力对社会生活的干预程度,干预越深则真实税负越大,在实体社会学中,也意味着因为资源短缺的衍生效应,社会的等级化趋势也越强烈;同时也意味政府既成的权力,越有可能被传统愚昧的观念所影响,甚至被操纵。
剩女现象,正是个人自由度扩大的同时,政府税负规模也扩大(经济将趋于萧条),而传统观念却远未消失的转轨过程中的,“女性诉求更高社会等级”的结果。税负痛苦低时,转型阻力也相应下降,因为此时的政府能够被影响和操纵的权力,也相应地下降。不是说此时的传统,因为税负下降而被启蒙了,而是传统愚昧的魔鬼,失去了政府权力杠杆的支点,成为社会中的散乱的噪声而已。特别要说明,剩女只是一个观察的指标,而不是说“剩女就是左倾的”。但是可以通过测算不同社会之间的转型程度,如中国与韩国,与日本之比。
由上述公式衡量剩女现象出名的日本,将发现日本的民主是不稳定的。日本的剩女甚多而性女甚少,真实税负痛苦相当高。因此日本的的动荡指数相当高,需要有另外的因素压制。目前我们显见日本具备两种强烈维稳因素的存在,一是神道教的日本天皇在日本传统中的稳定调解,——>这是否解释了麦克阿瑟当年,为什么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其次是美国国际威力对日本动荡的威慑。今天中国似乎将美国视为“争霸世界的敌人”而急欲美国退出东亚,则按上述公式,似乎将意味着日本重新军国化,中国真的是对手吗?
同样的指标衡量韩国,将得到与日本类似的结果。韩国名义上仍然保持着民主社会的外表,美国的作用恐怕是第一位的。朝鲜的威胁,又成韩国内部的极权主义偏好,扣上了更隐蔽的“爱国主义,反共前沿”的面具。再衡量香港和台湾,台湾无论是剩女的比例,还是税负痛苦,都要比日本要低。则当台湾面临着大陆“武力独一”的军事威胁时,仍能保持目前的民主程度,说明台湾的社会的传统阻力不大,动荡指数不高,台湾社会相当稳定。再加上美国对台湾的背书,台湾几乎没有“向左转”的忧虑可言。
但是香港的情况就不一样,香港的剩女指数和真实的税负痛苦都相当高!说明香港的传统复辟,“向后转,向左转”的动力都非常大,并且有着相当强烈的动荡内因。香港今天之所以没有完全乱起来,恐怕与大陆政府的努力,有一定的关系。有兴趣的网友,还可以用同样的指标,衡量俄罗斯等,同样是两个指标都非常高的国家。还可以衡量南美,笔者知道那里的真实税负很高,剩女现象是否也明显,不得而知;估计是不低的。按此公式,在一个社会剩女现象明显时,推动“普选”的政改将非常危险,当务之急是降低税负痛苦程度。
《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人格,在民主社会及转型中,会强烈地复古、左倾;》
《女性化人格恰好就是民粹公知的虚拟人格,突显传统社会中奴才从属于主子的人格习惯》
《“弱女性”攻击于没有契约责任的小三,正如民粹和公知,攻击于企业“契约外的道德责任”》
《女性人格行为特征:弱势时,楚楚可怜的人道主义;强势时,无所不用其极的强烈的暴力倾向和攻击性》
《**可以从剩女现象衡量一个社会民主转型的阻力
剩女只是可观察的指标,而不是说“剩女就是左倾的”;
从剩女现象观察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的转型阻力;**》
前一篇: 黑社会的民生特点,黑社会的“义”,日本的黑社会和日本企业
后一篇: [(国资委vs日本财阀们),中华帝国与日本大名们的缩影](../../../2014/9/8/(国资委vs日本财阀们),中华帝国与日本大名们的缩影.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