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4-09-04 21:08:56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2h3.html
男性虚拟人格,与契约为基础的民主社会,没有冲突;
女性化虚拟人格,用道德代替契约,与民主社会直接冲突;
女性观念中的诚信,就是契约角度的“不讲契约,没诚信,背信弃约”;
女性化人格恰好就是民粹公知的虚拟人格,突显传统社会中奴才从属于主子的人格习惯;
类似分析传统女性的左倾,可以归纳男性在男女合作模型下的虚拟人格,就是“逃避契约责任”的偏好;如果付诸行动,的的确确就是“缺乏诚信” ,这种不良行为,在婚姻契约上,也将对妻子儿女造成巨大的伤害,这都是事实。但是男性由此而成的偏好,在社会公共领域,就不会象女性那样,动辄要求他人承担契约外的责任,而契约内的责任,只要基本的法制框架尙存,就终归是可以追溯的。典型如今天当丈夫的另觅新欢,但是妻儿不但可以按照离婚和亲缘关系,要求男方承担相应的甚至是惩罚性责任,甚至还可能追诉重婚罪。
因此男性的偏好,与基于契约的民主社会,并没有冲突;试问普天之下男男女女,谁不是更愿意享受契约的权利,而不更不愿意承担契约的义务的?只不过社会只要仍存,契约还足以为契约,就总是可以追溯想逃约者的责任而已;——>这恰恰就是民主社会与传统社会,或者说男性偏好与女性左倾偏好的相异之处。传统社会及传统的女性,如果不是直接信仰着伟大领袖(即依附于不可怀疑的代理人的忠诚),就是将社会的运转,寄托在国民的“民主素质,有信仰,有诚信,道德好……”之类上,而不是依托于契约制度提供的可靠。
男女有别的机理,可以解释人类历史上的民主制度,总是开始于“成年男子之间的民主”的历史事实;也意味着民主如果扩展到女权的普选,女性总体如果不能抛弃传统观念误导,(这在社会转型实现上很困难),就必须有抑制女性选民传统愚昧倾向的民主机制。非常幸运地,此民主机制是存在的,它的普及,仅仅被传统观念的女性和女人型男子所抵制。类似地,相对于老年人群体“年龄与惯性正相关”正相关,年轻人特点是“躁动与年龄负相关”,因此有研究指出,青少年比例在60%以上的社会,有强烈的内外战争和革命的倾向。
粗略地指出男性相对于女性,和年轻人相对于老年人的,各自的社会学统计特点,只是为了说明,此类分析研究,丝毫不带歧视或道德意义,而是指出对民主体制有着明显影响的社会客观事实,如果民主不能适应此事实,那么民主制度就未必是最优化的政治体制。某一国家(并非特指中国)是否适合民主,取决于其外部国际对其内部的影响,而不是其内部最优化的自然转型。因此在美国在国际上发挥着政治优势时,被美国打败或挽救的国家,包括日本,德国,欧洲,甚至苏联,以及其他小国都易于民主化,而大国如中国就难度多多。
所谓“女性的虚拟人格”,勿宁说是“女性化的虚拟人格”,尽管要以在女性群体中,更容易地观察到普遍性的案例;但并非锚定于女性的性别,同样可以在大量传统男性,特别是在公知的身上看出。所谓女性化人格,概括地说,就是“用忠诚的道德,替代契约的责任;用人道主义的哀求和施予,替代自已对自已要负责的人权自治;常见表现是贪小便宜于免费的午餐,而不顾及政治极权化,导致长远的损人不利已的恶劣后果”——>这恰好就是民粹公知的虚拟人格!完全可以说,公知就是具有女性化人格,全无男性气息的太监人格。
女性化人格可以出现在所有的,自以为处于“弱者地位”,而诉求于国家暴力剥夺于他人,弥补于自已的“免费的午餐”的所有群体。在剧烈转型的中国,当老年人群体特别是毛左特权工人,处于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下降(他们在两者,原来都处于超国民的特权水平)时,以及并非特权下岗的部分老年人群体,也具备同样的女性化人格气质。还有数量需要不多,但是最为激烈的,自以为自已是农村人,因此连普通公民也欠了他们这些“弱者”的怪胎民主派,当他们寻求于国家暴力“剥夺自治后面的福利”时,也是典型的女性化人格。
《传统文化将“自然,无公害”视为安全,天然地围剿食品工业;食品工业在传统社会中的两难处境》
《食品安全的竭斯底里,作为极权主义滥觞的原因;极权主义本身就是“极端的公共安全的公益的主义”》
《社会左倾与年龄和性别的关联,老人和女人;“年龄与愚昧”无关联,但是“年龄与社会的惯性”正关联》
《男性有反悔的权利,只是被落实于契约的责任。女性没有反悔的权利,因而缺乏对契约的安全感》
《传统文化中的女性人格,在民主社会及转型中,会强烈地复古、左倾;》
《男性虚拟人格,与契约为基础的民主社会,没有冲突;
女性化虚拟人格,用道德代替契约,与民主社会直接冲突;
女性观念中的诚信,就是契约角度的“不讲契约,没诚信,背信弃约”;
女性化人格恰好就是民粹公知的虚拟人格,突显传统社会中奴才从属于主子的人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