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国
关税保护
《资本论》
亚当斯密
非关税壁垒
李嘉图
重商主义
wto
目录: 人权法学和经济学
时间: 2011-09-19 13:35:44
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严密;
“关税只能保护了幼稚”命题案例因素耦合太深,无法采样实证;
争论关税保护命题的目的不是历史真相,是今天的政策取向;
“关税的保护”是国家主义的传统信念;
马克思主义的大部分经济思想,特别是资本理论直接继承自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主义,但偏偏对于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亚当斯密的私有制观念)拒绝接受。不过平心而论,马克思的《资本论》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逻辑要严密;因为按照亚李的资本和资本积累的定义,将会得出强者越强、资本家无限积累的同质竞争的结论。在此逻辑结论下,没有理由接受亚李两人的自由关税等结论。
尽管偶而会有一些传媒评论员的文章,(财经专家,一般是经济学相关专业,但不是经济学家),会批评一下“贸易保护主义”;但实际上今天包括美国主流在内的大部分经济学家,以及几乎全世界其他相对弱势国家主导政策的经济学者们,都在骨子里信赖关税保护幼稚产业论;而在现实在或多或少的履行着贸易保护主义;即使不算本土文化消费自主倾向本身就构成最强大的壁垒。
“贸易保护主义”是扣给别人的帽子,自已选择保护的税源是不宣之实。WTO只是涉及到明显的关税壁垒,但是贸易壁垒中,关税只是其中的组成,甚至是并不重要的组成。以天朝而论,行业管制和逐项审批,就算是对国民投资,也是强烈无比的壁垒,以致国民的积蓄,只能拿来炒炒房子股票什么的。用高利贷的方式间接流入实体经济,也被官方宣定为“恶”(不是非法),可以随意被剥夺。
以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工业发展中是否有高关税保护的作用,美国是否真正高关税,就是因为隐藏在非关税壁垒之中的掩护之中,难以排除其耦合因素而无法得到实证性的证明,(反之亦然)。其一是比较用的欧洲非关税壁垒非常深厚,但是不可量化;其二是跨大西洋航运可以度量,构成了自然因素的事实上的非关税贸易壁垒。1860-1936年之间的中日之间的自然壁垒,也与之相似。
这样正反双方,都可以声称得到了证实,而事实上命题并没有得到抽象(剥离耦合)后的求解。对于支持关税保护幼稚产业论者来说,无论美国早期实际关税是多少,反正当时的美国工业供给的是各种壁垒形成的内敛性的国内市场,以内需为主。当它出现在欧洲竞争者的面前时,已经表现得相当强大了。而对于反方而言,则完全可以说,由于非关税壁垒如此深厚,有没有关税都是无所谓的。
但是反方面临着两个与命题本身无关的不利条件。其一是争论关税保护的目的不是“历史真相”,而是今天的政策取向。当年存在着远程物流成本的关税,今天海运条件下,甚至出现了中国输美的运输成本,要小于中国输往中国内地的陆路运输成本。原因在于中国石油垄断获取额外税收和国企利润,造成额外的运输成本,以致于中国不但公路收费,而且油费比美国合并了燃油税的油价,还要贵!
因此当年的国际贸易的运输条件限制已经消失了,但用于历史案例比较的条件也改变了,那么又还何现实案例,证明先验性的“关税保护了幼稚,伤害了产业”呢?使用中俄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自力更生”等效于最强烈的非关税壁垒,可以说明关税保护了幼稚,伤害了整个经济,(以致饿死了上亿人!)。但是反对方也可以说,那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造成的。这就是条件耦合造成的命题实证降为疑证。
但更麻烦的就是,绝大部分人士,包括大部分经济学专业的师生,其资本定义实际上是继承了(亚当斯密 ——>凯恩斯主义)的,换言之是建立在“生产创造价值”的观念上的,那么逻辑结论就构成了不乏信仰支持的“关税保护幼稚产业”的信念。强烈者如毛主席,还会得出“不惜一切代价(成本)实现闭关锁国(自力更生)”。这就是为什么世界贸易现状,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非暴力竞争的经济学原理就是“成本效益趋势定律”,“谁主张谁维护”的基础原理》
《非暴力竞争原理;没有垄断就没有私有制;私有制建立在对个人财产的垄断上》
《奥地利学派和芝加哥学派论证“关税保护无用论”;非暴力原理的先验结论就是“关税保护无用”》
《WTO创造的价值和利用WTO的傻逼;非暴力竞争原理解释美国与中日的成败》
《高关税保护了幼稚,伤害了产业;幼稚产业就是应该被淘汰的产业;强大优势的民族产业不需要保护》
《历史学家们一般不懂历史;作为工具的历史,不可能是科学;“从科学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大历史观》
《历史学派无法论证“高关税与否”;全世界历史经济统计资料都不足以提供研究性穷举》
《马克思《资本论》的逻辑,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严密;
“关税只能保护了幼稚”命题案例因素耦合太深,无法采样实证;
争论关税保护命题的目的不是历史真相,是今天的政策取向;
“关税的保护”是国家主义的传统信念》
前一篇:德国,日本和孟加拉的关税保护
后一篇:炒股败家,实业更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