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北欧
民粹
马克思主义
社会进步
女权运动
群众运动
美式民主
文革
基督教
目录: 自由民主宪政通往奴役之路
时间: 2011-06-30 22:00:29
新民粹运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吗?
为什么只有美国的民主一步步得到改进?
出于意识形态非黑即白的传统文化惯性,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的或不愿意承认,奴隶制中的“奴隶主”,虽然其中不乏残暴,但无论是东方孔儒还是西方的基督教,或者印度教……,任何一种奴隶制下的伦理,都非常强调“仁+守礼”。将奴隶制归罪于“奴隶主整体道德败坏”,只不过掩盖了奴隶制和古老的专制制度的基础,就是向弱者倾斜的“替天行道”的民粹运动,及其社会结果。
民粹运动的本质就是公有制纯洁的信仰,只不过争论“谁主持公有制更不腐败”而已。当作为民粹运动结果的旧专制,被新的众多的“向弱者倾斜,替天行道,反贪官不反皇帝”之类的新民粹运动所威胁,及最终被某一幸运“民粹”所替代时,专制社会的治乱循环,就已经历历在目。那么对于美式民主这样并不是依靠民粹运动作为合法性基础的私有制,如果被“平均主义”的新民粹所推翻,结果将是什么?
老的民粹循环构成了专制社会,是否会因为新的民粹运动“威胁了专制者,迫使专制者在人民群众的力量前让步”,从而构成了社会进步的动力,即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论”所称的“历史在阶级斗争中曲折地前进”,是一个信仰级别的命题,即“信则有,不信则无”。但马克思主义至少有一点是错的,那就是几千年已知的文明史,除了美国以外,世界历史并没有曲折地前进,却基本上是曲折地折腾着。
从交换创造价值的角度出发,新民粹运动为代表的社会动荡,的确相当于统治者领导阶级们维持稳定的额外成本;如果能够通过某种改革,降低这种成本,维持最大限度的既得利益,统治者的确不会拒绝改革的。这种行为动机,与资本家只要能保证其资本起码的安全,愿意向劳工作出让步,道理一模一样。“特权”也可以看作一种资本。
资本家希望维持资本运作的可持续性,就象一个人希望活着一样,没有什么道德可以谴责之处。但如果象马克思主义那样,将资本家妖魔化,(在民粹上就是将统治者妖魔化),那么暴力性的民粹运动如共产主义农民运动,就变成“社会进步的唯一手段”;问题上,这种运动,几千年大大小小至少有十万八千次,有那一次是真正达成了运动的目标的?那一次不是终点回到起点?
问题就在于,统治者真的感受到民粹运动的威胁时,通常已经处于危机不可控的状态,因此统治者的利已性让步,(比方说卡扎菲),就根本没有实现的机会。要注意的是,所谓专制统治者,并不是一个人,而必定是社会处于等级依附状态下的一群人。所以某一个表面上的统治者是否愿意让步,与整个统治者依附金字塔是否愿意让步,是两回事。
交换创造价值,将令到既得特权利益者,愿意将特权一次性变换为利益,避免成为新民粹运动的牺牲品;从这点看,新民粹运动的威胁,的确促进了如英国立宪,或美国一步步的民权改革的动力。而能否在民粹运动前实现“特权<——>平民民主权益”的交换,有着额外的客观条件。今天国际社会提供了很好的民主样板是一种条件;而英美早期自发的根本条件,就是私有制地方自治利益,令贵族体系的弱化。
**因此是“民粹运动的威胁作为制度成本的构成”,而不是“民粹运动对制度环境的摧毁”,**构成了社会民主方向进步的动力。具体表现在,掌握制度主动权的前统治者,在局势可控和外部环境没有恶化时,通常都留下作制度协商的空间,常称之为“开明,宽容”。反之制度成本问题就靠边站,自身生存成为压倒性的诉求。内战一起,无论谁胜谁败,不是专制卫道成功更残暴,便是民粹治乱再次大循环。
《北欧模式的神话并不复杂;专制小国大量采用北欧模式,成功幸存者没几个》
《北欧模式并不成功;北欧模式就是“国家垄断下的大福利”设想;中国改革后一直奉行北欧模式》
《北欧模式的欺骗性和马克思主义;免费的午餐让社会进步,对小农意识有强烈的诱惑力》
《北欧模式不是经济学命题;北欧模式是意识形态口号;瑞典福利投入很大,福利水平不高;》
《北欧模式不是欧洲最糟糕的经济模式;越是大国,越需要采纳(自由+消费)经济制度;》
《德国模式最值得中国参考;欧盟中的“左派国家”和“右派国家”;欧元体系面临分裂挑战或改革》
《女权运动是“强调不平等合理”的民粹运动;妇女的家庭劳动有重大社会价值;女权运动民粹化》
《男女平等和女权运动鼓吹的不平等;为什么现代职业女性就业难?为什么现代职业女性职业空间小?》
《民粹运动的三要素;民粹结果不是造就小范围的特权,就是得不偿失;女权运动是选举政治下的民粹运动》
《新民粹运动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吗?为什么只有美国的民主一步步得到改进?》
后一篇:道琼指可能有C浪;A股或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