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57 lines (28 loc) · 8 KB

以消费为耻必然导致大萧条或大倒退.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57 lines (28 loc) · 8 KB

以消费为耻必然导致大萧条或大倒退

标签: 经济 大萧条 人口 再生产 毛炀帝 小农意识 传统文化 勤俭建国 计划生育 文化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0-04-22 23:11:07

以生产为纲以消费为耻必然导致大萧条或大倒退

物质的生产过剩,就是人口再生产的良机

个人自由消费抵御生产过剩或生产不足的危机影响

http://pubworkss.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984.html

http://hi.baidu.com/darthchn/blog/item/66008da9883b53b9ca130c2b.html

http://cid-36d976e82bb7123d.spaces.live.com/blog/cns!36D976E82BB7123D!1126.entry

避免大萧条的根本办法,是要认识“《什么才是真正的发展》”。要走出大萧条,又必须解铃尚需系铃人。如果不愿意让市场通过削减需求达到平衡,那就刺激需求。这就是罗斯福和希特勒,在30年代分别在美国、德国采用的,异曲同工的政策。 市场不能取代国家对社会的保障功能。《市场价格信号却是万能的标尺》,同时,市场发现资源的紧缺性,还是供给已经过度(决策要快点修正了)。市场反映需求的信号,却是任何力量不能代替的。在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上,市场确实是万能的工具。把市场等同于投机,是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经常采用的借口;借口打压投机,滥用公权为自已小利益服务,是一些别有用心的小人经常做的事情。

萧条的发生,从表面上看,是供需失去了平衡,为供给的生产太多,社会需求不足。而社会的资金是有一定量的,生产、需求,只不过是资金分配的两个面,因此,大萧条的发生,也就是投入生产的资金过多,而投入需求的资金太少;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平衡。更深一层的原因,则是农业社会遗留在工业化时代的残留思想:生产总是好的,生产才是发展,需求总是坏的,需求就是奢侈;以这种旧农业时代的思想指导工业化的生产,其结果,就必然是供给过剩的大萧条。

拼命生产却反对消费,最终必然导致大萧条!而根本不是什么垄断资本家的穷奢极欲。明晰这个问题的根本,需要明确,什么才是发展?如何定义发展?

农业时代的“发展”定义,要比今天容易得多。那个时侯的供给就是土地的产出,那时侯的需求就是人口的数量。为了供给,生产(粮食)总是越多越好,以需求最是越小越好。在不饿死人的情况下,宁愿把粮食贮存起来,宁愿在贮存中烂掉也不愿意把人养肥。这样,也就培养了广泛存在于东西方的以“多生产”为善,以多消费为耻的文化背景。注意,以生产为纲以消费为耻;并不是马列的发明,而是传统文化对马列思维的桎梏。

在农业技术提升缓慢的 时代,这种看法是很符合客观实际的。历史证明,中国历次大规模的人口灭绝性锐减,归根到底都不是简单的“阶级矛盾”激化,而是人口和土地两者生存矛盾的激化。人总是要吃的,孩子很容易就生。所以,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目光集中到生产上,真的没有错误。相反,如果控制消费,控制人口的产生,就成了社会存在的根本意义的问题。

控制人口的泛滥,最有效的办法,不见得是“战争、瘟疫”,而是“贫穷、饥饿”。特别是“贫穷、饥饿”带来的低出生率和婴儿的高死亡率。毛炀帝在大跃进的饥饿中饿死了几千万中国人,(学者估计从3000万-1亿不等)。这个尴尬的史实,令一些污有之乡的马列们,从美国大萧条后的人口统计中,发掘出“美国大萧条饿死800万人”的证据。因为数字上表明,大萧条及其后十年中,美国出生人口减少了800万。照此逻辑,日本在1990年后“失去的二十年中”,饿死了一千多万,因为少生了许多嘛!

在中国,由于市场粮食流通功能的丧失,在统一的经济体,每一轮大规模的人口锐减,都是触目惊心。在市场经济中,大萧条也就是生产过剩,市场信号告诉了国民可以多点消费,至少可以多点生孩子。物质的生产过剩,就是人口再生产的良机,有什么坏事呢?相反,象中国的计划生育,则是物资和人口的再生产,不是同时遭遇大灾难,就是同时遭遇大萧条,所谓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优越性,不知从何说起

在市场经济社会,也就是毛左书本里所称的资本主义社会,消费者有着所谓奢侈的“高消费”的安全裕量。早在粮食供应不足以前,(即物价上涨),生活物资就已经供应不足,消费者会减少自已的家庭消费,包括调整生孩子的计划。至少不会象毛炀帝那样,在生产已经不足时,“放开肚皮吃”,“粮食太多怎么办?烧了粮食发电”之类的供需信号混乱。因此,如果没有特权的干扰,早在发生粮食危机以前,减少的需求就甚至已经足以抵销供应不足的危机。尽管这种供应不足的危机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史的社会中,(不是历史时期的每一个角落),从来没有发生过。

本文是《生产供给和消费需求严重失衡,中国或将步入大萧条》分段修正版,原文发表于2007年9月,被管理员删除:

美国强大不是因为发了二次大战战争财

为什么人类社会长期把生产作为发展的指标

为什么会发生减少生产的通货紧缩

为什么凯恩斯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圣人

生产为纲的经济思想曾经帮助中国在毛浩劫中复苏

中国愿意纠正发展中的错误吗

社会经济就是供给和需求平衡的问题

前一篇:美国的强大,不是因为发了战争财

后一篇:公有制落后因私人消费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