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民粹
政治野心
时寒冰
哲学
朗咸平
明星
偶象
英雄
追星族
科学
传播学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0-02-23 16:42:10
明星是被利用的;成为民粹明星还有什么价值?
本文昨天原来被密了
笔者最不愿意“讨论哲学”,不得不议论哲学几番,目的就是为了不再受到“哲学”的干扰。博友也请想想,一些人用哲学故意“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值得我们崇拜?羡慕?畏惧?还是值得我们警惕,更值得我们防范?在这个博客,笔者认为自已最成功的原则,就是不媚俗不媚粉丝,唯我本色。凡是要摆脱笔者科学实证的约束而哲学之者,几乎无一例外最终暴露其民粹道德先生的立场,“不是邪恶的,就是没用的”,难道仅仅是巧合?
国内知名传媒或政治明星人士,其失败之处或者说不令人信服;其引人警惕之处(包括令权力警惕),就是道德挂帅的民粹立场。其中包括进口如声称经济学专业的朗咸平(印象中没有听这个说过那条经济学),甚至包括经济学造诣颇深的张五常,也包括笔者仍然留有尊敬的时寒冰先生,甚至包括重庆的政治明星。民粹立场固然与中国文化一直是道德治国的传统有关,但是,是否这些人或多或少的政治野心有关呢?
这些人是否意识到,民粹在为民粹传媒人带来很不可靠的政治秀的机会时,并不助于中国问题解决方案的普识。一些传统文化卫道士,从中庸道德权威的立场出发,将笔者这样持有独立观点称为“借此炒作自已”,这些小“人”之心居然不明白:“独立观点”是不能炒作自已的,本身反而需要更多的解释;只有顺应民粹媚众不负责任的许诺 ,才能炒作自已。因为只有民粹,才能借用当前已经流行的大众认识,从中夹带走私民粹者自已的利益。何况,人性本私,“炒作自已如果有效益”,他人无可非议。
民粹立场如张宏良,朗咸平等人,就意味着他们的观点已经不是以事实为根据,而是以“民粹牛二”的利用价值为依据;反之,何尝不是他们打算利用民粹牛二?实现自已的政治野心,称之为“良心”?这就令他们很容易变成传说中的“反动落后势力”。只因为真正当权者如金字塔顶,并不需要民粹者;真正的社会基层的劳动民众,需要的是切实的利益解决方案,否则宁愿不折腾。换言之,不能说清楚老百姓的利益,却以反腐爱国之类的名义逼着老百姓折腾的,难逃野心家糊涂虫的双料嫌疑!
只有在特权阶层中处于劣势的如毛左分子,或者既望权益渴望挤进特权的小农牛二,他们才会乐于选择民粹,也乐于被民粹利用。“利用”永远是相向的,象重庆违法乱纪的文革闹剧,试问薄一派利用了民粹,还是民粹利用了薄一派?相信,这就是所谓“不明真相”却激动万分的“群众”的形成。不知是这些民粹传媒人自已真的有政治野心,还是本身被中国暴力斗争的传统哲学所熏陶,这些人似乎很乐意用“反政府”装点自已的民粹立场,也乐意接受各式民粹人士对他们反政府的牛皮马屁。
公众事实上很难区分这些人,到底是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到底是要为自已谋利益,还是仅仅是为了反政府而反政府,仅仅是幻想“当上皇帝振兴中华”?传媒和公共人士所处的处境是尴尬的,不敢针贬时弊,不如沉默不语。有社会责任感的,的批评政府时政不正确的内容,在中国社会之尴尬,就在于,你所收获到的掌声,有多少是同意你的批评政府的观点正确,又有多少,仅仅是因为你“反政府”?别人是欣赏你“批评政策的问题思路”,还是欣赏你“反政府”?是欣赏你作为炮灰的价值吗?
象时寒冰,张宏良,郎咸平等人,可能没有清醒区分其中的差别,而沉醉于成为“明星”的虚幻感觉。对于象中国这样传统的等级社会,“明星”常常让人有“人上人”的权势虚拟感觉,而令很多人满足于成为“明星”,甚至而不择手段;所谓“民粹”,只是其中的一种手段。民粹手段成为明星,只不过是有了被利用的价值。少年人不愿深究“出名”的意义,如果真的了解了,可能也会懒得出名了。
象孙中山,毛泽东,袁崇焕,和申,刘少奇,李庄,杨佳,马加爵,……,都很出名,出名就是价值吗**?“出名”只不过说明你有了被利用的价值,利用你的“出名”的价值的,却不是你本人。否则,你本人是不需要出名的**。换言之,除非你能够从“出名”中换取到可以自由消费的资源,而没有因为“出名”的负累,否则,出名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明白其中关系吗?
《个人主义对哲学的实证基础的变化,苏联悲剧并非索尔仁尼琴所称“不信神的邪恶”》
《“明星”是专门被利用的一种工具》
前一篇:推介利益,不要推介哲学
后一篇:产权,特权,人权,和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