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法律
平均主义
统治者
人权
贫富差距
文明的冲突
市场经济
普世
价值观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0-01-31 18:14:17
“文明冲突”进化到“和谐社会”二元要素
人权普世价值观构成的邪恶定义,实际上就是“正当防卫何时合理”的依据。当我们面临外来的威胁,无论是进口的怪兽,还是家养的疯狗,只要它们在威胁我们自认为合理的人权利益,注意只要我们认为合理就行了。而对方的攻击又因不可沟通,或无法沟通而无法停止;那就,就是正当防卫的适当条件。也就是该乍办就乍办;打得过就打了它,打不过就躲着它,为防微杜渐,是否灭了它,取决于各人的习惯。北美文明冲突中,部分印第安人部落,就是这样给灭了。
“认为已经受到攻击”,又无法沟通,就是正当防卫的充分条件。原因是人权是价值判断的原子单位,所以对方是否认为冤枉对方才知道,而沟通渠道已经中断了,可见沟通对于和平的重要性!当沟通建立起来后,那么最重要的就是让对方了解我们是不是冤枉的,而不是关心对方满意不满意。(笑笑)。沟通可以消除冲突,就在于沟通可以从双方核心利益的保全,和边缘利益的博弈平衡中,得到长治久安的共赢办法。
“守为正着攻为奇”几乎是所有冲突中的胜方策略,就在于这是一种寻求沟通消除冲突,避免过分滥用危机成本而能专注于实力建设,最后保留有决胜的机动力量的策略战术。博弈的平衡是双方利益和成本的平衡,和传统文化理解中的“实力”,“面子”,都没有关系。暂时的“不公平感”,在明确产权边界后,将在市场经济消除贫富差距的作用中按“成本效益”平衡的特点,最终让最有能力得效益的人拥有产权,这就是公平!或者说,“最优化配置”。
由于市场经济具有消除贫富差距的天然作用,因此,初期分配可能不公平的“贫富悬殊”越严重,消除贫富差距的速度就越快;而不是马恩毛所误解的那样,资本主义社会会富者越富贫者越贫,最后绝对垄断,——这是特权社会如社会主义的特点,公平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作用相反!就算是处于绝对垄断的初始状态,在普世价值观下的市场经济里,达成最后中产者为主的社会,也就是几十年的时间。
由此可见,普世价值观的善与恶,处处与人类从个体到整体的利益最大化息息相关,并具有消除初始冲突,并最终消除贫富差距,形成和谐社会的环环相扣的作用机理。其核心在于“人权”和“沟通”两个要素,与经济学中的“人权利益不可侵犯”和“交换创造价值”紧密相联,同时又与进化论中的“生存利益”和“合作和多样化”紧密相关。
普世价值观,自进化论而下一直到与人交往的伦理,呈现出高度的逻辑一致:爱护自已(人权),尊重他人(人权),友好合作,共同繁荣。这就是所谓的天人合一的“西方腐朽”的普世的价值观。普世价值观也对各国传统文化中,针对“面子”,实际上就是奴隶社会中的地位层次而言的“公平观”,作出了彻底的颠覆。在产权边界清晰后,不问交换双方的自愿契约,而求绝对利已或平均主义(也就是个人感觉而已)的“公平”;只不过是达成邪恶的信仰中的一种而已,不妨称为“公平教”。
平均主义即所谓“不患贫而患不均”,是很邪恶一种信念,完全符合最邪恶的所有三条标准,“无私”,而以灭富均赤贫为社会目标!平均主义的理念,主要产生于老百姓,而作用于统治者。极权统治者只关心自已的位置坐得稳当与否,打掉“强可敌国”的小皇帝那是会的,至于民间是否财富平均,并非切身利益。能够让统治者“不患贫而患不均”,(注意这是统治者角度的话),那一定是因为民间有贩卖“不患贫患不均”的民粹市场,换取统治者的利益。
换言之,统治者既可要“用牛二劫私产富皇家”,还得到伟大领袖爱人民的名声,不动心那可不是人!由于“国家采购不创造价值而构成社会的成本”,因此,钱留在民间,那怕是在贪官的手里,都比没收进皇家好千万倍!更不要说是正当致富的“富人”手中了。民间以小农意识为代表,为什么会产生不患贫患不均的邪恶信念?归根到底,恐怕还是奴隶社会等级制度的价值观,所谓“平均主义的公平”,实际上是削弱他人地位抬高自已,达成不对等关系的手段而已。
《“文明冲突”进化到“和谐社会”二元要素》
前一篇:邪恶的三个层次
后一篇:三聚氰胺事件反思公有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