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翻墙 | 三退 | 诉江 | 中共卖国 | 贪腐淫乱 | 窜改历史 | 党魁画皮 | 中共间谍 | 破坏传统 | 恶贯满盈 | 人权 | 迫害 | 期刊 | 伪火 社论 | 问答 | 剖析 | 两岸比对 | 各国褒奖 | 民众声援 | 难忘记忆 | 海外弘传 | 万人上访 | 平台首页 | 支持 | 真相 | 圣缘 | 神韵 | |
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那么“君子不器”又是何等高远境界?西周早期 凤纹方座簋(国立故宫博物院子曰:“君子不器。”(《论语?为政?十二》) 【注释】 器:(一)器皿。器皿都有专门的用途,喻指专门的人才、特定的才能。(二)器皆有容,又可引申为器量、格局。(三)道、器相对而言:“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经?系辞传》)。 【讨论】 这是《论语》中最短的篇章之一。“君子不器”这四个字,似乎人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但很难确切解说。 关于“器”字,(先于《论语》的)《道德经》中有十几处,其中说到“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帛书本为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其后,儒家经典《礼记?学记》中也说:“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大意:有很高德行的人,不限于担任一种官职;普遍的道理,不只适用于一件事物;最高的诚信,不限于誓约;天的四季变化,也无须整齐划一。) 就《论语》而言,除此章外,“器”字凡见四章: (一)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八佾》)孔子对管仲的评价有褒有贬。在这里,他批评管仲器量小,不节俭,且和季氏一样不知礼。 (二)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公冶长》)孔子赞美子贡为“瑚琏之器”,以宗庙里用来盛黍稷的贵重礼器为喻,称许其堪为大用之才。 (三)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孔子说君子用人时,总是能依其才能大小,量才而用。 (四)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孔子说工匠得先有精良的工具,才能把工作做好,完善其事。这里是比喻行仁要掌握的要道。 简单说来,“器”字大抵是指器量、器具、才德。因此,多将“君子不器”解读为“君子不像器物一样,只有一定的用途”。这也不错。可为什么“君子不能像器皿一般呢”? 大家知道,一物有一物之用,一个人也不可能是个全才,什么都懂、都会,那么如何理解“君子不器”呢? 《论语注疏》说:“此章明君子之德也。器者,物象之名。形器既成,各周其用。若舟楫以济川,车舆以行陆,反之则不能。君子之德,则不如器物,各守一用,言见几而作,无所不施也。” 这个意思还很抽象,可以参见《里仁》篇里孔子所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大意,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合乎义才合适恰当,合乎义,就行了。 其实,“君子不器”和上章的“温故而知新”要贯穿起来理解,都要求一个人能“志于道”。有道在心中,不仅能“温故而知新”,而且能“君子不器”。“君子不器”向往的至高境界,就是“垂衣裳而天下治”。孔子启发有志于作君子的人,“不器”,不自我设限,而是志向宏大,不断突破,止于至善。 不过,也有人这样解读此章:君子处世,当有自己的志意,不能像器物一样,随人所用!也算一家之言。 更有意思的是,《论语》在翻译成法语时,有人将“君子不器”解释为“君子不把任何人当器皿对待”。西方文化强调人的尊严、个人自由,如康德讲人是目的,不是手段。这种解读,令国人耳目一新,却也不能说不在孔子之意之内。 主要参考资料 看更多【《论语》说】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 相关新闻:编辑推荐: 本文转自大纪元(国内需用翻墙软件才能访问) 下载翻墙软件浏览原文:《论语》说(25):君子不器 手机上长按并复制下面二维码分享本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