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实体社会学及体制
时间: 2014-05-15 19:47:24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eib6.html
判断医改市场化程度的简单指标,是非公成分是否自动脱离“国企主人”独立营业;
当市场条件恶化时,大量非公成分宁愿托庇于权贵而自愿为奴;
当市场条件好转后,大量托庇于权贵的奴隶就会寻求摆脱“份儿钱”的剥削;
所谓剥削制度,是“苛政猛于剥削(虎)”的公有体制下的次优选择;
中国目前绝大部分非公医疗成分,不是以个体诊所或民营医疗的形式存在,而是公立医院的“合作医疗项目”的方式存在。它的成因就是由于国有垄断的大背景下,对医疗市场的监管导致的高昂的制度成本刚性。客观上也大量减少了工商部门本应获得的税收,——>这不是非公医疗的腐败,也不是公立医院部门的腐败;而是社会主义本身就是最腐败的经济制度!这才是张维迎所说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腐败反而是增进税收和民生的“次优”选择之意。郎咸平却以为“腐败损害了公有制极大生产的财富”,这人显然不是经济学家。
只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就意味着制度刚性成本的高昂。因此非公医疗机构只能托庇于公立医院的免税(至少免了许多隐性税收)的权力下,也为国营医疗作出了某种有利于其法团自利的利益贡献。这就是所谓的腐败。同样性质的行为出现在中世纪的欧洲,也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降,一直到明清时代的中国,直到雍正摊丁入亩为止!欧洲自耕农主动托庇于贵族,谋求获得贵族公权庇护的好处,原因就在于作为自耕农的税负和被随意掠夺的生活成本过高。托庇后尽管接受领主的剥削,却比作为自耕农的所承受的苛政负担要轻!
因此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将资本主义称之为剥削,将封建农奴称之为被剥削,将奴隶主称之为剥削;但是如果工人除了打工,根本没有创业的自由;农奴如果不保持为自耕农,被爱国主义剥削得更惨重,奴隶在奴隶主的“剥削”下才避免了为社会献身的命运,那么,到底是谁剥削了弱者?又是谁强迫弱者被剥削?当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者谴责于所谓的奴隶制封建制,甚至“援例类比”而妖魔化于资本主义的自由雇佣为“剥削”时,他们也就以“自由的原罪”,掩盖了他们被指代表了正义和公平的,强迫弱者沦为奴隶的苛捐杂税。
因此判断对医改的市场化进程的很直接的指标,就是公立医院中的非公医疗机构是否会大部分地,因为利益可图的关系剥离其依附者,却不是退出医疗市场。如果这些非公医疗成分退出医疗市场,比方说号称“反腐败”地横扫公立医疗内部的合作项目,只不过是更高昂的制度成本,强制对医疗的投资的撤出,供应减少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结果,自然也将雪上加霜。如果非公医疗的主要成份不是退出市场,而是独立于其本来依托的公立特许权。意味着市场交易成本已经低于托庇于公权贵族被增加的剥削,因此意味着市场条件已经改善。
当市场条件已经向“市场经济”角度改善以后,相应地就会有许多医疗投资者,不满足于恶劣的“自费农奴”处境,寻求于获得独立的经营权。相应地也将减少医院法团的自利“佃租”。无论是出于对垄断地位的眷恋,还是因为对不劳而获的佃租份儿钱的怀念,这些行业法团都会象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史”描述的“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拒不放弃特权”一样,操纵着所能操纵的的喉舌,尽一切努力起哄“国家为什么不管,不作最严厉的监管,不尽可能提高违法成本,不搞最高的国家标准……”,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惯性。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利益集团,即政府、国企等公立法团的自利偏好的行为,可以在公立银行法团,对诸如吴英曾成杰等所谓“非法集资案”中的一边倒可见;自然也不会在医疗行业中显得稀奇(如北大的李玲教授和广东的廖新波厅长),同样也出现在食品如乳业的“广州乳业王丁棉”等人的言行中。这些人有多大程度是为了他们自已的垄断地位(如所谓金融秩序),有多大程度是“为消费者着想”?应该消除他们的行政垄断,还是让他们保持垄断,仅仅让李克强之类的政府改革,加强对垄断者的监管就行了,读者自行品味吧!
《经济越萧条,亏损累积越严重,永佃权炒卖价格“底价”越是上升,(新价=旧价+累积亏损)》
《“资产价格泡沫”就是“永佃权的价格刚性”;人体组织的失代偿与人类社会的失代偿机理》
《(土地财政=高房价)中的长子继承权和永佃权emphyteusis;(新房价=前任债务+本任赤字+公务员加薪)》
《监管价格效应,永佃权价格刚性,是监管价格效应的经营者/投资者视角表现》
《所谓“土著法团(地方政府权力)”“庇护,不作为”下的“黑社会”和“打黑”》
《民企是在监管中可以被放弃的永佃权;国企是在垄断中不会主动下岗的法团;》
《经营者在公有制帝国文化中的弱势地位,迫使民营企业寻求“千百条审批”的政治保险》
《只有取消对医疗行业的监管,才能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以及医科大学生就业难的几大难题》
《大部分非公医疗成分的生存状态,国企贵族下的农奴(依附者)》
《判断医改市场化程度的简单指标,是非公成分是否自动脱离“国企主人”独立营业;
当市场条件恶化时,大量非公成分宁愿托庇于权贵而自愿为奴;
当市场条件好转后,大量托庇于权贵的奴隶就会寻求摆脱“份儿钱”的剥削;
所谓剥削制度,是“苛政猛于剥削(虎)”的公有体制下的次优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