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投资对象
卖官鬻爵
马尔萨斯主义
大饥荒
封建
财经
目录: 社会阶层分析利益博羿
时间: 2013-06-07 19:44:18
公有制从改革走向封建,再走向大饥荒的马尔萨斯主义;;
卖官鬻爵的本质是招安红色资本家而封建之;
公有制体制的转轨,今天称为改革。实际含义就是统治者尖峰,试图在保留民粹谷(革命峰)的政治支持(即狭义的政治合法性)的同时,能够得到资产阶级背所提供的价值资源,以弥补公有体制的财政短缺。所谓价值资源,常常被公有制文化,狭义地理解成“货币财产,生产资料”,而忽略了中产阶级阶层的最根本的价值是“交换创造价值”的可持续性。这样一种价值概念的误解,自然产生了基督教的社会主义,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用牛二(革命峰),劫中产,保权贵(统治者)”,“不患贫,患不均”观念。
由于忽略了“交换创造价值”的可持续性,因此统治者剥削中产者的“财产,生产资料”(也称为国有化,今天称为国进民退)是不具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意味着经济状况迅速恶化,事实上也就意味着大革命(改朝换代)危险的迫近。尽管不排除有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伟大领袖,不顾一切地推行民粹主义,可能是要把全国推入外战的轨道(如希特勒),也可能为了实现内战继续革命的理想(如列宁),甚至both(如毛上帝);但是绝大部分稍存理智的统治者而言,在争取“资产阶级背,托克维尔脊”的财富时,都不会采用竭泽而渔。
从《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实体模型,可以看到,从当前政体合法性的可持续性目的出发,无论是转型还是转轨,都是统治者尖峰,与资产背之间的双向寻的。但如果因此就以为,统治者只能采纳中产者利益导向的“民主,法治,市场经济”,那就过分天真了。实际上,统治者至少还另有一个更常用的选择,那就是卖官鬻爵;通过向大资产者富人(一般接近于行业垄断地位的企业或行会)授予特权,甚至授予勋衔、官爵,换得富人的政治赞助,弥补官方财政的亏空。富人也因此把特权Charter作为投资对象,同时挤身于权贵。
卖官鬻爵的本质就是在政治上招安“经济重臣”而封建之,从而加强了统治者阶层的经济实力的同时,因为向新贵族授予charter特权,而把体制成本进一步向远端的贫苦民众转移的同时,也把革命峰和民粹谷,同步向贫民远端挤压。过去十几年里,后者被毛左称之为“甩包袱”。卖官鬻爵的政策,明显归属于冷血政策;卖官鬻爵的政治体制,就是著名的封建社会。典型如西汉盐铁论、算锱(如卡式),唐宋明清的文官精英的官商,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今天的房地产商,国进民退,红顶商人,香港四十豪门,实际上就是卖官鬻爵。
封建的本质是市场垄断特权的charter,而不是“土地领主的封建”;这是马恩毛及其许多反对者(如赵冈)所犯的错误。只要把封建的定义立足于Charter,而不是马恩毛的所谓“地主土地封建”,就可以把中国与西方中世纪的封建社会等价起来,当然也就把改革开放后的天朝帝国,与中世纪和24朝等价起来了。(笑笑)。否则就将如赵冈等质疑的一样,西方的地主土地是来自国王的封建授权,而中国“旧社会”的土地实际上是投资积累,根本跟中央权力的授予无关!而实际上,土地产权只不过是charter中的普通一种类型而已。
卖官鬻爵在三角演义的博弈中,是典型的“马尔萨斯主义”,因此而被称为“右派”;当其不顾远端民众的死活时,就被传统文化称之为“自由放任”。典型如英帝国统治印度时,接二连三的大饥荒,以及苏联和毛帝国,接二连三的大饥荒。尽管毛帝国是民粹帝国,但是造成民众大饥荒时,却是马尔萨斯主义,——>当农民在堆积如山的储备粮前饿死时,毛帝国对农民,何况不是“自由放任”?却跟毛帝国本身早就斩尽了资本主义的尾巴,毫无关系!但是偏偏地,如此的放任自由,又成了资本主义的原罪!这就是辩证法理论自信之处。
《道德治国的逻辑是“监管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道德治国是对统治阶级对统治者的选拨,监管,和革命;》
《文化大革命只是理论自信的精神错乱吗?《通往奴役之路》是“敌对意识形态”?》
《革命峰的海拨、厚度、面积和革命爆发的关系,贫富差距的成因,及其对革命峰的影响;》
《理论自信的传统文化,不知何为危机的居安思危;资本主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危机》
《宣传没有真实的意义; 统治者的宣传只是统治阶级内部的动员;或者是向平民百姓的宣战》
《民粹“免费的午餐”对社会经济竭泽而渔;民粹血酬无限加大转型和转轨成本,阻止自然秩序》
《革命,反革命,保守,既得利益示意图; 资产阶级(包括中产者)》
《公有制从改革走向封建,再走向大饥荒的马尔萨斯主义;卖官鬻爵的本质是招安红色资本家而封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