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47 lines (23 loc) · 7.46 KB

虚心学习西方《通往奴役之路》的传统文化.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47 lines (23 loc) · 7.46 KB

虚心学习西方《通往奴役之路》的传统文化

标签: 土地财政 传统文化 通往奴役之路 影子银行 凯恩斯主义 文化

目录: 传统文化国民劣根性

时间: 2013-02-09 15:21:10

“杀死送来坏消息的信使”之“影子银行”“监管金融”“反腐败”“贫富差距”……;

虚心学习西方《通往奴役之路》的愚昧,更青出于蓝的东方帝国

影子银行是(凯恩斯主义+金融垄断)的逻辑衍生,大萧条“市场不理智”是(法定货币垄断+金本位)的逻辑衍生。美国政府自南北战争后的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和工团主义运动,进一步加重了大萧条的痛苦,如工团主义通过国家权力的倾斜稳定了一小部分人就业后,导致更多的人失业;与此同时,大量的欧洲农民工涌入美国(每年一百万),理解大萧条的形成,不存在逻辑上不能解释的障碍。N多套房及其被妖魔化的“幕后黑手”之影子银行,就是(土地财政+凯恩斯主义+金融垄断)的逻辑衍生。

逻辑完全一致地(俗称“同理”),贫富差距是公有制帝国的消费依赖于“分配”而必然不均。为了维持公有制帝国又不得不保持着导致必然分配不均的权力等级制度。因此所谓贫富不均,只是等级制度的经济分配中的逻辑衍生;当私有财产的储蓄,仅仅被视作“分配”后的结果,公有制形成的税收经济理论称之为“税前分配”(即不对等负担,结果将是苏杭现象),贫富差距(即个人消费仍然存在个体性差别),自然就被视为腐败的本身,并指责(在监管中已经几乎消失的)市场,要对贫富存在差距负责

同理腐败则是公有制帝国苏杭现象的逻辑衍生现象,原因除了缺乏内生性动力,以克服“短缺原理”带来的灭顶之灾的公有制社会,本身如果不是必然要走向亡天下,就必然产生对抗亡天下趋势的“抗体”即资本主义市场因素。这种在权力社会中自发形成的“市场”,包括个体“预备饥粮”的储蓄,在公有制帝国的伦理文化中,也自然而然地被视为腐败;更何况是权力中人,实际上是盘活沉淀的资产(的确是自利)的寻租(的确是以权谋私),尽管没有损害帝国供应链下线的份额,但也被视同侵蚀了帝国的原罪。

可见,腐败本来只是公有制帝国内在癌症的信使,反腐败只不过是杀死“报告坏消息”的信使,但是似乎却给癌症患者的中华帝国,提供了“反腐败”(类似于癌痛治疗)可以拯救帝国,阻止公有制帝国亡党亡国亡天下!幻觉!但是,正如以上种种细微区别的但是足以清楚识别的社会实体,所表现出的同样的“杀死报信人,掩盖灾难的根本成因”的同样的逻辑,很难称之为“中国特色”。当真心实意的卫道者是如此广泛,如此迫不及待地杀死报信人时,其普世性的掩耳盗铃,已经不能称之为阴谋论,而的确就是某种顽固的信仰。

当东方帝国如获至宝地捕获了美帝国主义还在寸步难行中的“影子银行”的理论创新后,仿佛如朝鲜金国找到了“货币改革”再征税的救命财一般。官媒上天天都筛选出是西方(也监管)银行的潜移默化。笔者今天注意到传媒中关于,就有“德国监管银行自营盘了”,类似中国对券商自营盘的监管,要求券商把投资自营盘与股民托管金分红;;“欧洲监管银行间操纵拆借利率”——>信贷当前合同的利率,取决拆借利率的参考,银行拆借间可以(互相)自借自贷对倒推高利率,由此而推高了银行贷款利率的自动定价。

东方帝国国民最为无奈地,被券入公有制民主特色的口水决斗之中;但是(疲弱的常识+被筛选的信息+被扭曲的教育),又让帝国的公知,只会断章取义地摘录奥巴马的演讲片段,或者在德国财政部长索伊布勒称“没有不受监管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此类细节),断章取义地在哲学、道德、人种、信仰上作博大精深的文学再发挥,不能理解别人具体讨论的事项(彼类细节),无论是美国、欧洲和德国的监管,都是在“凯恩斯主义的金融垄断不可动摇”的前提下的,而东方帝国的凯恩斯主义和金融垄断,又早已青出于蓝。

N多套房暴露了罪恶,不是暴露了自已的罪恶;暴露了房地产的“刚性需求”是啥玩意儿

苏杭现象不可遏止的税收饥渴症;真正需要的是推恩令,切实减税!

自助者自强才具备可持续的自发增长;扶贫一直没有奏效,扶贫不可能有效,并让中国民众全部变贫

张化桥《中国股民为什么越来越穷?》中国平民能离开中国吗?您能投资香港,代替国内投资吗?

张化桥是否认为“中国老百姓越来越富”?中国民营个体是不是“越来越富”

奥巴马“凯恩斯主义+监管华尔街=监管影子银行”,再见大萧条的逻辑

“形势一片大好”的传统文化, 胡亥,夫差,刘邦和一些人;

“杀死送来坏消息的信使”之“影子银行”“监管金融”“反腐败”“贫富差距”……;

虚心学心西方《通往奴役之路》的愚昧,更青出于蓝的东方帝国; 》

前一篇:“形势大好”的传统文化, 胡亥,夫差,刘邦和一些人;

后一篇:明朝反腐败政策和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