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印地语
公有制
概念
罗伯特议事规则
定义
语言
汉语
英语
偷换概念
扣帽子
目录: 知识论和交流沟通学
时间: 2012-03-09 20:06:47
传统文化都倾向于定义模糊的道德表意;
个体社会的交流完全围绕着清晰的概念;
约定俗成的名词被恶意曲解是试图垄断语言;
对约定俗成的概念名词澄清定义,促进民主意识的交流;
正因为人类漫长的公有制历史和深厚沉淀的公有制传统,因此东西方的传统语言都是倾向于道德表意的,缺乏精确定义的能力是共同的弱点。如果说汉语的精确定义能力是缺陷,那么另一个传统大国印度的印地语,只是一种理论上存在的语言。因为印度的知识分子几乎听不懂别人的印地语,他们说的是英语。穆斯林和锡克人使用的乌尔都语,是围绕着讲解古兰经而从印地语中发展出来“印度穆斯林方言”。
因此任何社会讨论中,对于任何传统社会而言,都有大量这样的很容易被混淆,又常被“学术讨论者”故意混淆的概念。今天不要说很多人根本不太了解美(欧)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运作,就算是无心偷换概念的人士,努力用他自已的语言介绍的西方社会,在第三方读来,也常常产生误解。何况西方人士本身的文化,也是传统公有制中形成的,也同样有他们的传统公有制情结和概念的偷换。
因此即使如系统论,可以用抽象模型的方式,帮助交流双方理解彼此讨论的是同一个概念,但最终除了个人心证的理解(Understand),完全没有任何其他办法再作解释。系统论提供了对概念定义的取舍规则(如奥卡姆法则),如果在同一对象的概念定义是没有得到无条件的共识,那么就连说服工作都不存在。任何“真理”都建筑在对象定义的基础上,任何对象定义,都建筑在实证感知(心证)的基础上。
概念定义的本身可以允许互相补充,但概念的定义本身是不允许争论的。因为“是否存在某种事物”是每个人的心证核实。明明存在说是没有,明明没有说是有,任何一方认为对方是睁眼瞎时,就没有必要再讨论下去;即对方的发言权,已经被取缔了。白马非马之类命题在逻辑上,本身就是不成立的。因此心证就成为实证科学的归依,原因就在于概念是否清晰,取决于个人理解意愿而不于他人解释。
“如果你不愿意理解某种概念,谁也不能替你理解”,这一人与人交流的基本规则,在任何平等的交流环境中都是最起码的规则。恐怕这一条规则,要比几百万字的《罗伯特议事规则》,容易理解得多。反意逻辑就是“故意混淆概念”又“非要跟你讨论”的人是别人用心的。如果连把话说清楚,不要偷换概念,在彼此任何问题的讨论时都不接受的人;对你我必定是恶意的,彼必定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强调语言表达的局限性,是因为笔者感受到常用的有特定意义的词汇,总被恶意曲解,同时也被恶意曲解的人试图垄断。我们不可能每一次都创造出一个新的名词,自已再去推广让别人接受。就算我们自已这样做了(创造新的名词),也不能阻止别人用恶意曲解的某种词,扣在我们要说明的事物身上。比方说被扣帽子“右派”“垄断”“资本家”“不同情弱者(进化论)”,仅从道德上否认是没有用的。
英语标注可以帮助愿意理解的读者理解准确的概念,但就算使用所有语言标注,也不能避免一些人拒绝理解那怕是最简单的概念。因此当一些人试图回避“右派”的帽子时,笔者则与茅于轼一样直接承认自已是右派。因为右派的定义是坚持PrivateRight,而左派就是ThroneCharterRight的。而当右派是脱离私有制原则闹革命时,笔者就不再承认自已是右派,更不是极端,而是私有制的“异端”。
不但科学描述的每一个“实体对象”,都是社会生活中可以感知的活生生的事物,系统论或者进化论,更为社会经济生活中对每一个“对象”描述的背景,与之逻辑关联的其他对象;再也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天无二日的逻辑系统,也将衍生出浑然一体的理论体系,如果完全不看分歧对象的上下文背景逻辑,而仅仅是执着于自已孤立的“观点,立场,道德,权威”的信念,那就没有讨论(沟通)必要了。
《改革为什么小范围会顺利,大范围难以推进?公权与私权的冲突天无二日的矛盾无法回避!》
《缺失私有制原则;改革百姓苦!不改革,百姓苦!预设公有制原则下的折腾,必然导致文革重来》
《私有化是公有制的一种;特权私有的寡头就是贵族;私有化与私有制的根本在于投资者风险/成本自负》
《市场经济的自由和特色社会的许可证;中世纪的贵族特权世袭的Charter经济如何运转》
《Charter(社会管理)的方式是每个地方的Private业务;户籍制度和福利是自治本地的Charter》
《社会管理公共事业Charters;私营企业购买公共事业Charter,相当于不确定性风险的抵押金》
《“垄断”无意义;公共事业中的关键是“国企逃税”;国企的存在本身就是无上限的税收》
《立志偷换概念时,他人无法替你解释;概念清晰的交流是个人主义的选择;》
《传统文化都倾向于定义模糊的道德表意;个体社会的交流完全围绕着清晰的概念;
约定俗成的名词被恶意曲解是试图垄断语言;
对约定俗成的概念名词澄清定义,促进民主意识的交流;》
前一篇:立志偷换概念者,他人无法替他解释
后一篇:爱国主义板块面临温和的调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