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文明社会进化史
时间: 2015-08-25 21:09:21
原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63a64d0102vv8v.html
唐朝在西域的扩张,纯属劳民伤财的折腾;
东汉,武则天的西域政策的理智,汉武帝强求天马的愚昧;
唐朝灭亡西突厥,造成了中亚西域的政治真空,倭马亚王朝的古太白乘虚而入;
阿拉伯帝国在中亚与突厥争夺西域,也是劳民伤财的白腾,倭马亚王朝因此灭亡;
高仙芝出兵中亚是瞎折腾,白白送给阿拉伯帝国“造纸术”;
高仙军在突厥刚刚轰走了阿拉伯人,即将中国化时,把中亚轰进了伊斯兰的怀抱;
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丝绸换布匹的生意,估计是逆差。因为没有看出东南亚直到印度阿拉伯的人口有穿丝绸的习惯,也看不出孟加拉的布匹,在那种应用上不能替代丝绸。但是在西北老路上,因为纸张代替了丝绸,仍然保持着顺差。所以唐朝在西北的扩张,如果是因为东突厥,那是多余的;如果是经济理由,那是折腾的。对唐朝来说,武则天那种维持基本影响的低调,保证唐朝进出口的商路受到尊重,恐怕是最明智之举;其费用最低,受益最大,西域的对手包括吐蕃,将全部变成唐朝的伙伴。可惜唐明皇继承了唐太宗父子愚蠢的黩武。
唐朝对西域的扩张,苏定方和黑齿常之等人灭亡西突厥(跟薛仁贵没啥关系),唐明皇再建西域都护府,纯属劳民伤财,并且在西域制造了吐蕃等敌人,以致唐朝终年“患在西”,甚至最终间接地因此灭亡。关键在于,在西域这样广阔而经济分散的地区,不可能贯彻唐朝式的集权行政。唐朝有能力灭亡西突厥军事系统,却无力行政统治西域经济地区。如果采用阿拉伯帝国后来采用的藩顺的方式,就根本不必灭亡已经恭顺于唐朝的西突厥。而在高仙芝失败后,唐朝正是通过突厥代理人(突骑施和葛罗禄),甚至更有效地对西域地区施加影响。
因此唐朝之灭亡西突厥,只不过是为其时仍是扩张中的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的到来,扫清了障碍。突厥人之于中亚,正如五胡十六国时代的鲜卑之于中原,他们是军事保护人兼任收保护费的行政长官,而且势力无涉北方的花拉子横和南方商业中心如布哈拉等地。如果唐朝没有灭亡西突厥,西突厥将不得不求助唐朝的援助,而成为唐的外藩,唐朝既采攻势,等于让中亚强塞入阿拉伯帝国的怀抱。突厥人被唐朝一时打垮了,唐朝却忙于东方对高丽和契丹战争,并受困于吐蕃的冲突,无瑕西顾。真是白送的馅饼!阿拉伯来接收的就是著名的古太白。
中亚成了军事和政治的真空。古太白因此趁机在唐高宗时,将阿拉伯帝国的统治旗号插到了中国唐边境以外一千公里的费尔干纳盘地,当年汉武帝“强求天马”攻破的大宛。不过,古太白为代表的倭马亚帝国的胜利,(中文资料总是错误地把古太白归于阿拨斯,时间推迟了半个世纪),不比唐朝更大。因为当唐朝势力在武则天后自中亚退潮后,重新组织起来的突厥人,又把古太白死后(被倭马亚王朝怀疑其忠诚,赐死)的阿拉伯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结果阿拉伯帝国与唐朝一起成了涉足中亚的冤大头,白死了十几万人,只统治了中亚十几年!
**
ps:大宛是亚历山大远征的东方尽头所建立的殖民地,估计未得到塞硫古远征的强化,其主力及希腊居民也随着贩依佛教的米兰德(就是弥勒佛)南迁印度后,空虚而未荒废的希腊化王政型城邦;直到汉武帝派妹夫李广利到来以前,又存在了一百多年**;汉武帝为打败这个小小的,接近被抛弃的希腊化城邦,死了十几万人,抢回来十几匹马,史称“强求天马”。
中亚没有中华化,而是伊斯兰化,与伊斯兰教协调下宽松的藩镇政治,适合西域地理经济的现实有关,而与阿拉伯与唐朝两大帝国的军事成败,没有直接关系。对于倭马亚王朝来说,正是在中亚与突厥人的战争,耗尽了倭马亚王朝的国力,导致了边境地区,久经战阵的波斯籍守备部队兵变,在阿尤布王朝的创立者阿布.穆悉林的带领下,推举阿拨斯继承人为号召,最终颠覆了倭马亚。颇似两年后在唐朝发生的天宝之乱,相当于安禄山抬出杨广的儿子当皇帝,推翻了极盛时期的唐朝,重建了“隋杨阿拨斯王朝”;或者关宁铁骑在吴三桂领导下,灭了崇祯满门,别立建立帝的后裔为“建文拨斯”。高仙芝出军中亚,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中亚与阿拉伯都乱哄哄,突厥刚刚轰走了穆斯林,却未来得及重建突厥人政治的时期。
高仙芝的目标是费尔干纳盆地与布哈拉之间的交通枢纽怛罗斯,目的显然就是要吞并“大宛”。自忖不敌唐朝的突厥,转而向当时刚刚结束内战的阿拨斯王朝求援,以贩依伊斯兰教为条件(谈不上代价),换取阿拨斯号召中亚接受伊斯兰教的中亚人援助突厥人,并接受突厥人在伊斯兰法下的统治,即突厥人从此变成穆斯林领袖,算端苏丹之类。因此中亚的穆斯林就组织出救援怛罗斯的临时军队,打败了高仙芝。突厥作为新的穆斯林“党员”把抓来的万来唐朝俘虏献给党中央(哈里发),也就把中国的造纸术传入了阿拉伯,后来成为阿拉伯向欧洲和印度出口纸,换取外汇的重要工业,大大地拉动了阿拉伯阿拨斯王朝的GDP。唐朝本来的出口主力“纸”也玩完了,逆差之下,倒也推动中国,从唐三彩发展出了瓷器。
唐朝与阿拉伯争夺的中亚西域,基本上就是两大帝国的扩张势力,比赛谁更傻逼的乌龙霸权主义,努力的一方,把目标送进竞争者的怀抱。相对而言,唐朝以更傻逼而险胜阿拉伯,中亚也全面伊斯兰化。唐朝与中亚和阿拉伯的三角故事,中亚中突厥轰走前任保安柔然后,与中亚土著的融合,成为伊斯兰教协调下的外来军事保护者的过程;差不多就是这样一回事。
《十字军运动唯一的胜利者是罗马教廷;德意志民族最早的觉醒《金玺诏书》(1356),请教皇走开!》
《中文环境充斥着对十字军各方面道德好坏的陈词滥调;中国缺乏对十字军运动周边历史环境的介绍和解读》
《罗马教廷巩固教皇革命的政治胜利,政治勒索欧洲贵族,是十字军的政治原因》
《唐朝对西突厥的进攻是历史性的错误,进攻的胜利对中国来说是历史性的悲剧》
《唐朝在西域的扩张,纯属劳民伤财的折腾;
东汉,武则天的西域政策的理智,汉武帝强求天马的愚昧;
唐朝灭亡西突厥,造成了中亚西域的政治真空,倭马亚王朝的古太白乘虚而入;
阿拉伯帝国在中亚与突厥争夺西域,也是劳民伤财的白腾,倭马亚王朝因此灭亡;
高仙芝出兵中亚是瞎折腾,白白送给阿拉伯帝国“造纸术”》